无忧书城
返回 无忧书城目录
无忧书城 > 言情小说 > 长安小饭馆 > 第32章 三合一肥章

第32章 三合一肥章

所属书籍: 长安小饭馆

    沈韶光支使着于三登梯子换下原先食店的幌子, 挂上新做的酒肆招牌, 阿圆也在边儿上指挥,“高了,高了,低了,低了……”惹得于三回头瞪她。

    对阿圆的敌意,于三本来不大搭理, 但后来许是觉得这样太吃亏,又或者是小店的日子着实无聊,便也回击起来, 两个人针尖对麦芒,活似一对儿冤家。

    不过也有好处,在于三的刺激下, 阿圆的口才一日千里,几乎已经找不到曾经憨婢子的影子了。沈韶光对此很是欣慰。

    沈韶光一边儿摊着煎饼,一边与食客们提前道歉打招呼,“后日十五,小店正式更名酒肆,以后专营些酒肉菜肴, 也有各色面点饼食,只是晨间不再卖朝食了。还请各位客人也似如今一样,常常光顾。”

    当下就有七情上面的, “啊?那我们以后去哪里买这样的好煎饼吃?”

    旁边的人也七嘴八舌:“哎呀, 小娘子继续卖朝食不好吗?”

    “我家小郎君每日都要吃过这饼才去上学, 突然跟他说没有了,他不去上学怎么办?”

    一个白衣士子摇头,“某将远游,本以为回到长安时还能再吃到小娘子的煎饼,没想到……”

    有这些遗憾和盛赞,沈韶光觉得圆满了。人心大约便是这样,若走时,没个挽留的,就太也没有滋味儿,虽然这挽留并不会改便远行者的心意。

    另一位食客的遗憾,沈韶光却有点受不起。

    自那日柳丰提亲不遂之后,便少来店里了,但他不来,他的仆从来,依旧经常几套几套地买煎饼。

    沈韶光自然也跟他这仆从说了。晚间柳丰亲自过来恭喜沈韶光,又不无遗憾地笑道:“以后再难吃到小娘子的煎饼了,衙里那帮馋鬼可如何是好?”

    沈韶光除了回以微笑,不知道说什么,这位柳郎君真是个君子人。

    关于晨间朝食停业的事,沈韶光是认真思考过的。

    如今晨间卖煎饼的收入所占比额很小,但占的精力却不少,头一晚要准备,第二日又早起,忙活到太阳高升再买菜准备午餐,一天三餐地忙活,着实有些累,是到了有所取舍的时候了。

    况且,如今的酒肆是惯常不卖早点的,既改了酒肆,那就按照规矩来吧——免得被人挑理不是?沈韶光嗤笑。

    沈韶光这两三个月一直惦记着云来酒肆的事。奇怪的是,那边没什么动静。

    莫不是憋着什么坏呢?又或者这事根本是那两个坊丁蒙人的?再或者——真有什么“祥云”笼罩着自己,帮自己打点了?沈韶光有点种田文跳到悬疑文的感觉。

    其实云来那边也郁闷,尤其看到沈韶光堂而皇之地干脆换了酒肆的牌子,冯掌柜没脾气地笑了,小娘子,有贵人疼的漂亮小娘子,果真都硬气得很。

    沈韶光不知道冯掌柜给自己安排的是言情宠文戏,决定踏踏实实走她的市井种田路线。

    根据规模、位置、背景,自己的本事,沈韶光给沈记酒肆做了市场定位:中档特色酒肆。

    崇贤坊属于中高端社区,不说达官显贵、豪商富贾,便是普通住户也小有余钱。在这里,破旧小馆子利润低不说,还容易被嫌弃,大酒肆毕竟曲高和寡,又不是东西两市,只单一个坊恐怕养不起——当然,沈韶光也开不起,那么,一个干净的、有点情调儿的中等酒肆应该是合适的。

    其实,沈记这点面积,和正常的中档馆子比如云来酒肆比,是有点小,但考虑到是在坊内,客流就这么多,也就勉强算是了。

    说到酒店的档次,就要提菜品,这就涉及另一个定位——特色。

    沈记酒肆的特色是小菜大做,或者如于三所说的,“以贱作贵”,通过精工细做的方式使这些普通食材升值溢价。

    如今的中等酒肆,经营的多是鱼、羊肉、牛肉类菜品,高端酒店除了地方豪华,菜做得更精细,食材也更高级,除了鱼、羊肉、牛肉类菜品外,多有鹿尾、熊掌、驼峰一类珍肴。

    沈韶光却要玩个差异化营销,坚定猪肉菜不动摇,再加上鸡鸭等家禽——在这个时代,鸡不算肉,价钱也便宜。

    说到鸡不算肉,还有个挺逗的事。贞观时一代名臣马周喜欢吃鸡肉,一到地方上就吃鸡。有人去告状,太宗说:“我禁御史食肉,恐州县广费,食鸡尚何与?”①看看,看看,李二陛下亲口说的,鸡肉不算肉!

    鸡肉不算肉,据说是因为鸡小,不用专门的屠户宰杀。沈韶光却觉得,可能是因为喂鸡用的粮食少,养起来也方便省事,不管乡村还是城市多有养殖的,所以鸡肉便宜,又因为便宜,所以被认为不是“肉”。

    其实鸡肉、猪肉都很好吃啊,也完全可以烹制出精美的菜肴,提升他们的档次定位,扛起振兴鸡肉、猪肉的大旗,沈韶光觉得自己责任重大。

    为了配合精致的烹调方法和中档的菜品价,沈韶光甚至专门去淘换了一批杯盘瓷器,有杯有壶,有大中小三个型号的盘子,又有汤碗、饭碗、汤匙等等,一色的洁白匀净胎质,细腻光润釉面,没什么花纹雕刻,有种朴素淡雅的美感。

    那瓷器商人说是邢窑瓷,沈韶光对瓷器名窑没研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单以品质来说,是很好的。关键是,价钱不很贵。

    瓷器商人说,邢窑虽然是老牌名窑,但如今有些式微,好多人更认定窑。

    “定窑哪有这样又匀净又薄的胎子?”瓷器商人一副为邢窑不平,活像忠臣蒙冤的样子。

    沈韶光笑着付了账,在瓷器店主人那里得了识货伯乐的美誉。

    沈韶光又跟于三讲摆盘的门道,颜色的搭配,留白的魅力……粗听,你要以为她在教于三国画。

    “按小娘子的摆法,一盘能分成三盘了!”于三怀疑地看沈韶光。

    沈韶光被人怀疑奸商也不生气,“少放点菜不是目的,美才是目的。当然,也不能因形而损质,毕竟人家是来吃饭的,不是来吃盘子的。”

    于三点点头,觉得小娘子还有得救。

    沈韶光又督促于三练习雕点萝卜朵、黄瓜花什么的。

    学国画的多少都能自己鼓捣鼓捣章子,沈韶光给自己刻过一个沈字章,就是盖在煎饼袋子上那个,但让她刻萝卜花就不大行了,没想到于三新上手就像模像样,这大概就是天生的巧手。

    阿圆看他们玩得有趣,也加入进来,雕了半截,看看于三手里的,再看看沈韶光手里的,生气地把自己的塞在了嘴里,“咔嚓!咔嚓!”从此绝了学雕花的心。

    有前面食店时期的积累,沈韶光的酒肆运行起来比真正的新酒肆要容易得多——不管是从客流方面,还是自家经营方式上。

    中午还要差一些,毕竟做官的、经商的好些都不在,晚间的时候几乎天天客满,其中不乏豪富。

    沈韶光正盘账的时候,走进来一个留三绺美髯、穿锦面裘衣的老者。

    时候还早,店里没什么人,沈韶光请老者随意坐了,又用小托盘端过一杯饮子来,笑道:“老丈喝些热热的红枣枸杞饮子暖一暖。”

    已经到了深秋初冬,不知什么时候初雪即至。为了驱寒,沈韶光用姜、红枣、枸杞煮了这红枣枸杞饮子,喝下去,全身都暖融融的。

    自从来了于三,又不做早点生意,沈韶光多了不少闲情逸致,比如煮点私房饮子。后来有熟客来便分出去两杯,再后来便干脆成了店里的免费饮品。

    听沈韶光叫“老丈”,老者有些感慨地一笑,道了谢,端着饮子,又打量店内布置,目光落在那幅山村野店图上。

    沈韶光递上菜单,老者看看菜单上的字,又看一眼那画,“小娘子这菜单子是请何人写的?”

    “市井小店,讲究不起,是儿自己胡乱写的。”

    老者有些惊讶地看着沈韶光,“那墙上的村店图也是小娘子所画?”

    “是,胡乱涂抹,让老丈见笑。”

    “不知小娘子师从何人?”说完自己先笑了,可是魔怔了,小店主人能师从何人,但也或者是没落了的大家子弟,又想到这店名“沈记”,便仔细地打量沈韶光,似想从她脸上看出另一个影子来。

    沈韶光胡扯:“是一位舂米的李娘子。”也不算全胡扯,那位四十余岁的宫女老师,原先确实做过舂米的活儿,哪怕后来转司教学,手上曾经磨出的茧子也还在。

    老者没能从这娇艳的女郎脸上看出什么故人影子,便点点头,民间能人异士很多,坎坷际遇者也很多,今日故地重游,心头缠绵着陈年旧事,故而见什么都生出些疑惑来。

    老者随意地点了招牌的“狮子头”“玛瑙肉”“鸡脯茄丁”“炸子鸡”“鱼羊鲜”“芙蓉肉”,又要了“醋鱼”“烩菘菜”“香醋芹梗”“八宝豆腐”,酒也要了一角。

    菜陆陆续续开始上,阿圆一盘一盘端过去,摆在食案上。

    阿圆长于市井,又本也是粗枝大叶的性子,沈韶光虽也教了她些,动作上仍难免不够细致,老者轻皱一下眉头,却没说什么。

    沈韶光接过阿圆手里的热水壶,笑道,“儿给老丈先烫一小壶吧?”

    老者点头。

    沈韶光在旁边正坐,缓缓地把热水注到烫酒的皿子里,忖度着时间,手指碰一下壶壁,温度适宜了,拿起酒壶,略摇一摇,使壶里的酒热度均匀,用雪白的布巾子擦过壶底,才给老者倒上一碗。

    老者微笑着点下头,赞的却是别的,“小娘子做得好玛瑙肉。”

    还没吃,先说好,要么是恭维,要么是曾经吃过的,这老者想必是后者。

    沈韶光笑眯眯地道谢,又请客人慢用,便拎着壶去了厨房间。

    其实店里一般都是直接端上烫酒的皿子,倒好水,就不管了,由客人自己烫酒,但刚才阿圆动作大,似惹人不快了,沈韶光便去描补描补。

    想来这老丈非富即贵,家中规矩严,婢子们都屏声静气、小心谨慎,没见过阿圆这样的……

    沈韶光护短,觉得阿圆动作虽大了些,但算不得粗鲁,最多算是——率真可爱,看来旁人并不这么想。唉,服务业啊……

    沈韶光又疑惑,这老丈非富即贵的身份,怎么身边没带个随从奴仆,就自己个儿跑到外面吃酒来了?

    正琢磨着,老丈的仆从来了,还带来一个熟人——林少尹。

    “安然,来!”老者笑着招呼林少尹。

    以字相称,见到林少尹依然安坐,恐怕不只年龄高,身份也高,沈韶光猜,这位想必是朝中大员,三品及以上的。

    果然,林少尹上前行礼,称“李相公”。

    嚯!当朝宰辅。

    两位高官寒暄,那位宰辅的仆从过来要求包场。

    沈韶光笑着答应了,包场这种事,最喜欢了,干活少,又有钱拿。当下利利索索地在纸上写了“贵客包场,敬请见谅”,亲自贴在往常当成菜品广告牌的木板架子上,拿到门口支开。

    小风钻进绵袍领子,沈韶光拢一拢领口袖子,看看天色,有点阴,保不齐明天就会下雪。进了屋,随手关好门,落下毛毡门帘子,又进厨房嘱咐于三和阿圆两句,就盼着客人吃得好,于包场费外再多给些小费——有钱人大多手松。

    回到柜台后发现忘了给林少尹端红枣枸杞饮子了,但看他们已经吃起酒来,也便作罢,只在柜台里猫着。

    阿圆拿托盘端了醋鱼上去,这回动作就轻柔多了,沈韶光暗叹孺子可教。

    李悦尝一筷子醋鱼,“清爽淡薄,有江南烟雨的味道!”

    林晏微笑,也夹了一箸,确实,清淡新鲜,迥异京里蒸鱼的厚重,倒更似鱼脍。林晏用眼睛的余光看一眼那边高大柜台后的店主人,祖母的舌头果然灵,沈记确实换了庖厨。

    “彼时闲暇,尝泛舟湖上,便是有些微风雨也不回去。披蓑戴笠熬上半天,总能钓上几条鱼来,以鲤鲫居多,间或也有鳜鱼,有一回还钓上了一条四腮鲈鱼来——只可惜没有嘉宾分享。” 李悦的笑渐渐淡下来。

    停顿了一下,李悦复又笑了,“在江南时,时常惦记京里的浓油赤酱,惦记晨间的胡饼芝麻香味,还有西市胡人酒肆的把子羊肉,如今回了京,又惦记起吴中的莼菜羹、鲈鱼脍来。人哪,还真是奇怪。”

    林晏平静的声音:“江南湿润温暖,京里四季鲜明,各地饮食与其气候、物产相关联……”

    沈韶光一边算账,一边支棱着耳朵听人聊天。嘿!这位宰相有多文艺,这位少尹就有多么地不解风情!

    老相公聊的是江南烟雨、莼鲈之思,林少尹说因地制宜、地移食易,就仿佛诗歌对上自然课……林少尹真是白瞎了他那张如诗如画的脸啊。

    沈韶光偷眼看看那位宰相的侧颜,真是个帅老头儿,眉眼温润,又带着点旷达,三十年前估计也是女郎杀手。跟这位经年的真金华火腿比,林少尹只能算半熟的头年货,“文艺少女”沈韶光马上对这位少尹嫌弃起来。

    李悦却不嫌弃,颇慨叹地点点头,“你说得很是!想多了,平添多少遗恨。”

    林晏冷清的眉眼终于控制不住闪过一丝憾然,很快又归于了平静。

    不知是天阴还是天黑得越发早了,屋里渐渐暗下来,沈韶光端了大烛台过去,放在两位客人不远处,把壁上的灯也点着了,又重新给两人烫了酒。

    看酒肆小娘子轻柔舒缓的动作,雅致娴静的面庞,李悦突然想起她叫的“老丈”来,笑道:“也不怪我总是怀想过去!适才进来,小娘子叫我‘老丈’,我还愣怔了一下,原来虽不曾‘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也已‘老之将至’。”

    李悦晚婚,前面几个儿女又没立住,现在还没有第三代,平时同僚叫的都是官称,乍然听人叫“老丈”,不免有些不适应。

    沈韶光手一顿,接着拿白布巾擦过酒壶底,轻轻地给李相公倒上酒,“郎君请用。”

    李悦和林晏都愣一下,继而李相公便哈哈大笑起来,便是林晏也忍俊不禁。

    “你这女郎啊——”李悦指指沈韶光,笑道,“真是促狭。”

    沈韶光皮厚,笑道:“之前是儿叫错了的。”

    李悦又笑起来。

    林晏看一眼沈韶光,适才烫酒时还有两分仕女样子,这会子笑得眉眼弯弯,似调皮小儿,再想到她过去各色奇诡言论,不免再次给沈韶光扣上“巧言令色”的章子。

    阿圆又端了炸子鸡上来,沈韶光帮忙摆在案上,笑道:“这道菜,是用三个月以内的嫩鸡,先煮、再隔水炖、再炸制出来的,外脆而里嫩,需趁热吃,两位郎君请用。”说完微微一福,隐回了柜台后面去。

    今天李悦来到崇贤坊,故地重游,想起许多的前尘往事,再加上老友的托付,对着林晏,便伤怀感慨起来,但这伤怀感慨却被沈韶光一句“郎君”给赶跑了大半儿,李悦也就不再说那不开心的事,转而专心替老友办起差来。

    “安然年几何矣?”给人提亲总是从问年龄开始的。

    “晏二十有五了。”

    “合该娶个新妇了。家里太夫人可有中意人选?”

    沈韶光差点击掌,我说我是被厨艺耽误的半仙儿吧?“必得佳妇”应在这儿了,宰相做媒,那必须是高门贵女啊。

    “晏不知。”林晏回答。

    不知道就是没有,李悦笑道,“某前日去秦仆射家吃酒,见他家小五娘出落得越发好了。上次见她还是三尺小童,梳两个鬏髻,却已经能把《论语》《诗经》背全、做一二小诗了,只是有些调皮。这次再见,已完全是大女郎模样,性子也沉稳了……”

    林晏只听着。

    “安然可见过这秦家小五娘?”李悦却转了话头儿,挑眉笑问。

    “晏见过这位女郎。”

    李悦就这么笑着看他。

    林晏抿抿嘴,正色道,“晏门庭衰微,恐不配秦氏女郎。”

    沈韶光笔在账本上一顿,秦五娘那样的贵女加美女加才女,竟然不愿意吗?所以,果然林少尹在怀念他那未婚妻,深情人设不动摇?好男人……

    片刻后,李悦问道:“安然还在介意当年崔尚书流放,秦仆射没有相帮之事吗?”

    林晏看向李悦,过了一会方道,“晏并不敢怪谁,只是——晏与秦家行事方式不同,便是结亲,也难香甜。”

    李悦并不算是脾气非常好的人,但对这个后生晚辈外耐心。

    看着挂了毡帘子的门,李悦缓缓地道:“回京以后,这是我头一回来崇贤,当年却三五日便要来一回的。这坊里住着我的两位故人,其中有一个你当知道,便是在广平书院的西柳先生。”

    西柳先生是当代大儒,十来年前辞官讲学,很受士子们尊敬。

    “他便住你宅子后面,现在似乎是所庵堂了。”

    林晏有些惊讶,长安城里达官贵人把宅子捐给僧尼的不少,只是没想到西柳先生也会这般,且离得这般近。

    林晏等着李悦说另一个故人,李悦却没说。

    “那时候我们时常一起饮酒,便在楚九家。”西柳先生姓楚,行九。

    “楚九比我们都年轻,不过二十余岁,没有娶亲,”李悦看林晏,笑道,“便和你似的。”

    林晏微笑一下。

    “你家中还有祖母,他那宅里他最大,故而,我们尽去他家,饮酒舞剑,歌诗唱和……直到吴王事发。”

    沈韶光紧紧握着手里的笔,吴王事发,楚九……李相公的另一位朋友应该便是原身的父亲,或说自己这世未曾谋面过的父亲。

    仔细翻找,还有关于这位楚姓阿叔的记忆,是个方脸方下颌的端正年轻人,虽面相端正,却爱偷偷往孩子手里塞饴糖——这或许就是能记住他的原因,但对他的家如今是光明庵的宅子却想不起什么来,想来父亲每次去,都不带孩子。

    沈韶光看那边的李相公,却是没什么印象了。

    “吴王最是风雅,我们与他都有来往。”说起这先帝时的反王,李悦并无多少忌讳,实在是这事当年便有些莫须有,至今没有翻案,一则那是先帝钦定的,一则也有些现实因素。

    “……其中沈五与他歌诗唱和最多,最相知己。吴王出事,我们都曾设法相救,沈五更是四处求助,并跪在大明宫前,为吴王陈情,言吴王那样闲云野鹤的性子,不可能有反心。那殿前丹陛台阶下,便是沈五泣血之处。”

    林晏嘴角抿得紧紧的,自己当年为崔师之事,心焦如焚,四处碰壁,与这沈五郎何其相似,只恨当年自己官小位卑,不能面圣,不能于丹陛前陈情……

    “沈五此举惹得先帝大怒,后来……”李悦闭闭眼,说不下去了。

    缓了一缓,李悦声音平静下来,“崔尚书出事,听人说你当时为其四处奔走,我便想起他来。”

    林晏点点头,有点明白为什么这位相公对自己青眼有加了,原来是肖似旧友。再根据时间推算,李相公被贬去江南,楚先生怒而辞官,想来都与此事有关。

    李相公把话题又转回秦仆射,“当年秦十三也是帮吴王说过话的,并被先帝当众呵斥,并不是……”

    李悦推测:“崔尚书出事,秦十三没有帮你,许是让沈五的事吓怕了。” 李悦没有说出口的是,也可能是让先帝末年的疯狂吓怕了。

    “他并不是无心无德之人。”

    林晏站起,郑重地给李相公行礼,“多谢相公告知这些旧事,晏感激不尽。”

    李悦抬手示意他坐下:“跟你说这个,也并不全因为替秦十三家那小娘子说项,也是今日在崇贤坊故地重游,感怀于心,实在想找个人说道说道。”

    “我早年腿脚受了伤,如今天气一变,越发不舒服起来,心里也间或一阵一阵地疼,或许这一二年也便至仕了。三十载宦海沉浮,到底善始善终,老朽心里还是安慰的。秦十三离着至仕之年亦不远矣,还有另几位老臣也是,以后这朝廷还要你们年轻人撑着。”

    林晏恭敬地听着。

    “……要更谨慎才好。”

    为官这几年,林晏也没了当年的热血——关键,也没了让他热血的人。李相公殷殷嘱咐,似一个真正长辈对晚辈一般,似当年崔师对自己一般,林晏领他的情,恭敬地点头称是。

    林晏突然问:“敢问相公这位沈公名号?”

    “沈谦,洛下沈氏子,行五,当年出事时任礼部侍郎。”

    林晏眼睛睁大一些,缓缓点点头,又微侧头看向柜台,昏黄的灯光映着半垂的俏脸,肃穆沉静,她手里笔杆摇摇,不知道在写算什么。

    林晏转回脸来,给李相公倒一杯酒,又自斟一杯。

    就着陈年旧事,两人把那一角酒都喝尽了,出门时,李相公脚下有些浮沉,林晏和仆从一左一右搀扶着。

    沈韶光带着阿圆在后相送,“贵客慢走。”

    林晏扭头,对上那双泛红却硬要弯起的眼睛。

    林晏对她点点头。

    不知何时,李相公的侍卫仆从们带着车轿等在了店外,便是林晏的仆从也候着呢。林晏与李相公告别,目送他的车驾离开。

    林晏转过身去,又扭头看看摇晃的风灯下纤瘦的身影,便缓缓走回家去,身后仆从们静静地跟着。

    进了门,看见前庭萧瑟竹影,林晏突然回头吩咐侍从刘常:“回头查一查这坊里五品以上官宅十年前哪家主人姓沈。”

    刘常行礼答“是”。

    旁边的周管家笑道:“本宅在方别驾之前的主人,似乎就姓沈。”

    林晏停住脚,回过头来。

    “老奴也是听这坊里的老住户提过一嘴,记住了。”然后低声道,“那家好像是坏了事。”

    林晏点点头,继续前行。先去祖母的院子,屋里已经熄了灯,上夜的仆妇出来,悄声与林晏禀告些太夫人吃饭、睡觉的日常事,并没什么特别的,林晏嘱咐两句,便离开了。

    “阿郎不回房吗?”刘常问。林晏的院子就在江太夫人旁边,方便就近照顾,但现在明显不是回去的路。

    “才吃了饭,略走一走。你们都散了吧。”林晏吩咐。

    “我给阿郎提着灯笼吧?”

    “不用。”林晏接过刘常手里的灯。

    侍从们都行礼退下了。

    林晏缓缓走到花园凉亭子里去,坐在石枰上醒酒。

    今晚有些阴,没有月亮,满园花木都凋零了,剩些纠纠缠缠的树枝藤蔓在风中瑟瑟的,说不出的凄冷。

    灯笼被插在栏杆上,能隐约看到旁边朱色柱子上的旧刻痕,旁边注着“阿荠三岁”,“阿荠五岁”,“阿荠六岁”,“阿荠八岁”,更高的一个地方还有两道线,“阿樟十一岁”“阿樟十三岁”,刻得很随意,带着一股子飘逸洒脱之气。

    林晏见过前任屋主方别驾的字,端正拘谨,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阿荠……”林晏仿佛又看见那双明媚杏眼。

    “当年庞军师跟着先主想来也委屈得紧,毕竟先主是贩履织席为业的。”

    “若小娘子是织女,该怎么办?”

    “揍他!揍得他哭爹喊娘!”沈韶光恶狠狠地说。

    “所以然者何?因为中间有‘养母’的教育成本啊!就像我们的豕肉菜……”

    谁知道那狡黠无赖、神气傲慢和怡然自得后面掩藏着这样的怆然身世……

    林晏也见过些罪臣之后,大多或谨慎小心到畏缩,或愤世嫉俗得可怜,难得见到这样明媚绽放的,不知是性子坚韧,还是——天生没心?

    其实没心倒好了,林晏想起崔宁来,若当时她能……林晏闭闭眼,罢了,各人自有命数。

    京兆司录参军是老京官了,于京中掌故知道颇多,又最爱说话,林晏随意一提,他便竹筒倒起了豆子。

    “那沈侍郎与下官差不多年纪,洛下沈氏子弟,正经进士出身,文采风流,人也俊雅……”

    林晏查沈家旧事的时候,沈韶光正在鼓捣火锅子。

    那日听了那么些家里旧闻,再对比记忆里的人和事,不知是事情着实让人悲伤,还是因为血脉相连,沈韶光满心凄凉,还连续几晚梦见原身幼时事。

    那小小幼童,仿佛是自己,又仿佛不是自己,俊逸慈爱的父亲,娴雅又有点傲娇的母亲,性子沉稳的阿兄,前庭的碧竹、后院的海棠,廊下的鹦鹉,树上的秋千架子……醒来,枕巾都是湿的。

    为了对抗这种悲伤,沈绍光更加紧了折腾的步伐。

    既然没死,就要劲儿劲儿地活着。

    折腾什么?折腾火锅子!

    大吃主袁枚说“戒火锅”,认为火锅子不管什么材料一律下锅煮这事太不讲究,并发出了“其味尚可问哉”的灵魂拷问。沈韶光虽然把随园食单当教材研究,却对这一条不敢苟同。冬天若没有火锅,才是真的没有味道呢。

    把牛肉片、羊肉片、鸡肉片、猪肉片、鱼片各种片,虾丸、鱼丸、肉丸各种丸,菌子香菇蘑菇冬笋白菜油菜茼蒿各种菜,乃至一些牛羊下货、豆类制品,按照个人喜好,依次扔进锅里,蘸上油料、麻酱料、麻酱蒜泥腐乳海鲜酱各种酱的杂合料,稀里哗啦开吃……

    根本停不下来!

    火锅之美,或许就在这份喧嚣热闹和饕餮豪气上,故而讲究精致美馔的袁子才没法接受。

    火锅这玩意,本朝也有。宫里冬天会设小鼎,蘸着料子,现烹现吃。

    区别在于每次只烹一种,或牛肉、羊肉,或鱼片、鹿肉,间或也有别的野味,不似后代一般大杂烩;汤一般用骨汤,没有辣椒时代的各种神奇锅底;蘸料与后世也不太一样,大多是清酱汁子加麻油,有时还要加醋。

    沈韶光觉得,很有必要让热爱热闹的大唐人民尝尝热闹的后代火锅。

    第一步,先去定制几个锅子。

    沈韶光画了后世铜火锅的样子,请匠人制作,做得倒也快,工艺也不错,有的地方能看出手工痕迹,每个锅都颇有斤两,稳妥厚重得像可以用到地老天荒——也所以,很贵!在这个金属货币年代,十个锅子花得沈韶光心抽抽。

    第二步就是宣传,来个火锅美食节怎么样?画张火锅图,写上“红炭铜炉,百味小釜”,或者蹭小雪节气,来个类似“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那样文艺点的文案?沈韶光想想,到底选了前者。不能不说,文艺其实是个技术活儿,以自己那打油味甚重的诗才,还是莫要丢人现眼了。

    当然美食节最重要是配合打折,经济社会过来的人,各种“节”就意味着打折和花钱。

    对现烹现吃这种吃法,于三不陌生——可见其前任主人是真吃主儿。便是对这锅子的形状,于三也接受良好,尤其在沈韶光给他演示了拔火帽和压火帽的神奇功能之后,更是赞许地点头。

    难得见这位傲娇小公举这么捧场,沈韶光越发得意地跟他解释了通道形状、空气流速和火势的关系问题。

    可惜“小公举”对沈韶光 “百味小釜”什么都往里扔的吃法却不敢苟同,“那不就串味儿了吗?”

    “要的就是串味!”

    于三被沈韶光噎得说不出话来。

    阿圆在旁边直乐,虽然还没尝过,已经决定喜欢这种叫火锅的东西了。

    找了个空档,沈韶光先带着阿圆和于三预吃了一顿。

    于三勉为其难地厉害,在沈韶光的淫威之下,不得不从。

    但后来,于三的被强迫就变成了随性淡然,以其吃的量来说,沈韶光觉得,最后大约能算享受了,当然于三公主是不会承认的。

    阿圆则不管那么多,只管甩开腮帮子吃——这个玩意儿怎么那么对胃口啊!小娘子太厉害了!

    和阿圆持相同想法的不在少数,当然也有人是于三一派的,开始的时候按传统只点一种肉来涮,酱料也选最传统的清酱汁子,但奈何隔壁桌案摆得太过琳琅满目,吃得太过热火朝天,要不,也试试?

    结果一试,就停不下来了。

    沈韶光调配了足有七八种蘸料,清酱汁加麻油的,芝麻酱的,清酱汁花椒油的,米醋、清酱、香油三合油的,另有韭菜花、虾酱、蒜泥、胡椒粉等可以自己添加。调料统一用小罐子摆在料台上,客人自助去取。

    有客流的原因,也或者有热气的烘托,小酒肆比平时似热闹了一倍。

    林晏进来时,看如此喧嚣不堪,不由得轻皱眉头,略巡视,便看见沈小娘子正在帮一桌客人往奇怪的炉子上加一个筒子,崭新的胭脂色胡服厚袄,眉眼舒展,带着点笑意,混不似那晚在门口风灯下的样子。

    看见他,沈韶光过来招呼,“林郎君请这边坐。”

    林晏点点头,跟她来到靠边的一个位子上——与最闹腾那一桌隔开了点距离,倒是一贯地善解人意。

    可惜下一句就不善解人意了,“本店新上的火锅,什么菜肉都能现涮来吃,郎君要不要试试?”沈韶光指着那边满案的盘盘碟碟笑道。

    “……也好。”

    沈韶光笑眯眯地递上专门的火锅菜单子,“郎君选一选。今日的新鲜鲤鱼,可以削了片子,羊肉也新鲜,又有新制的灌汤肉圆,只是吃的时候要小心,莫要污了衣裳……”

    听沈小娘子精精神神地报完菜名,林晏淡淡地道,“这火锅只要鲤鱼就好。再有原先的糖醋菘菜、煎豆腐和清汤肉圆。”

    “……”之前的判断果真没有错,这位林少尹啊,没情趣得很!

    面上却要笑问:“要点一爵酒吗?或者面点要些什么?玉尖面有四种,纯豕肉的,加了虾肉的,还有酸荠豕肉的、菘菜豕肉的。”

    那酸荠菜还是春天的时候腌的,这两天才破坛子。荠菜在春天的时候野外到处都是,便是城里也不值钱,到了这即将飘小雪的时候却成了难得的玩意,故而很受欢迎。沈绍光琢磨着,等开了春,一定要多多地腌一些。

    听她说“酸荠”,林晏突然想起那亭柱上的“阿荠三岁”“阿荠五岁”来。

    “或者下些鸡汤馎饦?”

    林晏有些不自在的轻咳一下,“便是馎饦吧。”

    沈绍光尚不知自己的小字被外人知道了,犹在心里打趣,看来林少尹对鸡汤馎饦是真爱。

无忧书城 > 言情小说 > 长安小饭馆 > 第32章 三合一肥章

发表评论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我的漂亮朋友作者:陈果 2流水迢迢作者:箫楼 3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匪我思存 4小女花不弃作者:桩桩 5我要逆风去作者:未再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