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书城
返回 无忧书城目录
无忧书城 > 哲学 > 断捨离 > “可憎”的两种含义

“可憎”的两种含义

所属书籍: 断捨离

在本章的一开始,我就已经说过,所谓“可惜”这种感情,是让物品变成了主导者,也就是并非“我要用”,而是“这东西还能用”,仅仅是因为还能用就没办法扔掉。不过,通常来讲,“可惜”其实是“珍惜物品”的代名词。在考虑某件东西要不要扔掉时拿出这句话,就等于是出于负罪感而不把东西扔掉的赦免令。不过,这种感情本身也并非错的。

实际上,“可惜”还有另一种含义,那就是爱惜物品的心情。在决定把某样东西带回家的时候,请务必认真感受这种心情。因为,如果这种心情是发自内心的,那就不会把东西搬回家之后就对它置之不理。如果你连它的存在都忘光了,那就根本提不上什么爱惜了。“哎呀,竟然找出来这么个东西。”可要扔掉吧,又觉得“很可惜”。一旦用了“可惜”这个词,可就谈不上是对物品的爱惜了,而只不过是嫌麻烦的赦免令,或者是对物品的执念。如果在接受物品时就意识到爱惜物品之心的话,是绝对不会出现堆积如山的无法尽其用的物品的。

“可惜”这个词在日语里可以写做“勿体无”,“勿体”就是“物体”,这原本是佛教用语,是对“物体”的否定形式,指的是因为物体失去了原本的形态而感到惋惜或慨叹的心情。

最近,公共建设削减与划分问题正在掀起一股热议的风潮,而我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大概就在于对“可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

说到这,我想起2006年当选滋贺县知事的嘉田由纪子知事。她当时以“可惜”为口号,要求终止正在施工中的新干线新站的建设。当初在制定建设计划的时候,该车站的便利性、高额的建设费等方面就已经备受质疑,而这些质疑的声音,也对嘉田知事的当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建设推进派则主张,施工现在已经开始了,“如果就此停工的话,实在太过‘可惜’”。也就是说,在同一件事上,形成了两种“可惜”的对立。推进派认为“已经建了一半了,所以要停止太可惜”,而知事方则认为“继续在可用性极低的车站建设上支出经费,这实在太可惜了”。到底该不该建设这么一座新车站呢?这简直与第063页的图上所画的出口(“舍”的闸门)与入口(“断”的闸门)的对立如出一辙。不过,最后多数民众还是把票投给了主张停工的嘉田知事。

后来,民主党接管政权,水坝建设计划冻结问题又突然间进入大家的视线。在这个备受瞩目的问题上,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都已经建了这么久了,现在要中止实在太‘可惜’了。”“不是,建根本就不需要的水坝才是‘可惜’呢!”滋贺县总归还算是幸运,纳税人的血汗钱没有被多浪费,但有许多任谁都觉得荒唐的政策和建设都堂而皇之地通过了,这在媒体报道中已经屡见不鲜了。

不过,一旦把这个问题重新放到个人水平上,我们就会意外地发现,自己也面临过或正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却根本熟视无睹。如果不能理解“可惜”的真正含义,势必也会出现同样的对立。你会选择哪种意义上的“可惜”呢?我甚至觉得,根据判断的不同,我们的人生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而且,我觉得这种想法非常重要,既然觉得“可惜”,就不该仅仅是把它拿回来收着,而是要去分享。正是因为觉得“可惜”,才不能为了未来的某一天“可能会用到”而将其无限期地保管起来,而是要把它送到此时此刻最为需要的地方去。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可惜”,让它成为物品循环的原动力,这也是断舍离的重要技巧。

希望你不要认为“可惜”是不用扔东西的赦免令,而是对物品的爱惜之情。

断舍离衍生出了很多副产品,“选择力”就是其中之一。断舍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选择,选择,再选择的过程,而选择所依据的标尺会根据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过,标尺应该尽可能地简单,因此,分类也应该是进行最小限度的分类。

阻碍我们行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选项太多以至于无从选择,也就是“回避决定原则”。要想从二三十种东西里做出选择,光是了解情况恐怕就已经让人应接不暇了。我是个极怕麻烦的人,所以只要一看见居酒屋菜单上数量庞大的菜品,就开始头晕。不过,要是把菜品缩减到“松、竹、梅”或者“A、B、C”三个种类,我想我就能轻松做出选择了。

稍微说句题外话。据说,如果经常把一大堆东西一股脑塞-给孩子,那他们就有可能成长为没有自主性、选择能力低下的人。想想看,你身边有没有那种口头禅是“无所谓”的人呢?那就是从小被给予得太多,没能学会思考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最多能选三个”、“从三个当中选吧”、“分成三种”,如果能这么做,就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付诸行动。所以,或许大家已经注意到了,断舍离里经常会出现把东西或状况分成三类的情况,不管是“扔不掉东西的人”,还是“破烂儿”,还是“扫除”,都被我分成了三类(还有其他,特别是关于实践方法的内容,我会在第四章详细介绍)。这样一来,不仅更容易整理,而且也会让人更有干劲。而且,在选择力得到锻炼的同时,在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我自己想要做什么”的自主性也会大大提高。

“因为这是重要的人送我的”、“因为我就是那种扔不掉东西的人”、“要是知道我把它扔了或是给人了,XX会难过的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才不是那么无情无义的人呢”……

像这样非把不需要的东西留在身边不可,真的会是物品的希望吗?因为物品没有生命,所以你或许不会以为物品也有自己的意志,那我就稍微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把无法发挥原本作用的物品放在一边置之不理,或是随意对待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东西,再或者,明明根本不在意那个东西,却因为某些感情而留着它,你喜欢这样的自己吗?

想必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这样的自己吧?因为要是把自己换到物品的位置上,被人这么对待的话,你一定会讨厌那个如此对待你的人。所以,只不过刚好是物品没有它们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而你则有罢了。说到底,物品是一面映照你自己的镜子,它所照出来的是那个你想当作不存在、不愿意承认的自己。正是因为要直面这样的自己,所以面对物品,从繁杂冗余的物品中解脱出来才需要足够大的勇气,而且过程有可能会很痛苦。不过,一旦明白了这件事“不过如此”,也就没那么难了。“闹了半天,问题全都出在自己身上啊!”既然如此,那就果断付诸行动改变自己吧,除此之外也再无他法。对人类来说,半死不活地吊在那是最让人痛苦的。如果觉得讨厌的话,如果不相合的话,如果进行得不顺利的话,倒不如干脆来一个痛快的了结,光靠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说到底,行动才是一切。

要记住,能够让“总有一天”、“迟早”付诸实现的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无忧书城 > 哲学 > 断捨离 > “可憎”的两种含义
回目录:《断捨离》

发表评论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断捨离作者:山下英子 2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3如何拥抱一只刺猬作者:段鑫星,李文文,赵亚平 4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 5易经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