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性生活 (2)

所屬書籍: 東宮·西宮

  上述基本估計同我們的觀察結果大致相符。雖然以往關於同性戀的理論十分關注男同性戀者在認同男性角色上的困難,但是在我們的調查對象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堅定不移地把自己認同於男性。一次我們訪問了三位自稱認同男性的男同性戀者,這三位調查對象年齡在25到35歲之間,其中一位已婚。三人知識層次都比較高,雖然對社會學和行為科學中有關同性戀的理論知之不多,但對自己的性取向都有過一番獨立思考。當我們提及赫茲菲爾德的第三性理論(以同性戀者為獨立於男女兩性之外的第三性)時,他們都表示反對,其中一位甚至斥之為敗類的理論,因為他們全都認為自己是正常的男人。一位攻擊性很強因而顯得男性十足的同性戀者說:我不喜歡女氣的男人,這種變態的人極少,好多都是裝的,故意扭扭捏捏,是逗著玩,想在圈裡出名的。很多同性戀者表示,對港台影視節目中的同性戀形象十分反感,認為那種故意誇張的女氣不僅是對同性戀者形象的歪曲,而且是對他們的羞辱。

  他們強調說:同性戀的男人也是男人,同性戀的女人也是女人,只不過是選擇了與異性戀者不同的性生活方式罷了。性角色是一種社會角色,和性生活方式並無必然的聯繫。同性戀者只不過是選擇了不同的性行為方式,並不一定會產生角色認同方面的問題。這類同性戀者在認同男性角色上並未發生困難,但是仍然認為同性間的性行為比異性間的更為可取。由此我們想到,即使性角色是個綜合的概念,它的各個方面之間也並不存在必然的聯繫。有什麼理由證明,一個人有了男性的生理特徵,就必定喜歡交?打領帶是男性角色這個綜合概念的一部分(屬第三性徵),要在打領帶和交之間找出必然聯繫,簡直是不可想像的。

  調查對象的下列說法可作佐證:我雖然從小瘦弱,但從沒有女性心理,或者想像過自己是女性。我從心理上確定自己是男人,想的也都是男人想的事,像探險啦,旅遊啦,事業金錢啦,抽煙喝酒等等。

  有一位這樣說:對於性行為的發生,我們是相互的,是平等的,沒有什麼男性或女性的認同,實際上我們都願作一個男子漢。至於角色的認同,就要看兩個人自己的習慣而定了。我認為男性同性戀的最大特點就是都喜歡對方是男性。如果一方把自己當成女性,那他也就缺少了吸引對方的條件,儘管男性特徵明顯,如果表現得十分女性,也不會有很多的朋友。他的看法是以自身的經歷為依據的,可能有以偏概全之嫌,但畢竟反映了部分認同男性的同性戀者的想法。

  當然,我們的調查對象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認同女性的,例如這一位,他在一家公司做公關工作:我有時刻意不流露出自己的本性。男性化的(同性戀者)無所謂,我們這種女性化的(同性戀者)就要身受其害,一旦被人看出來,就會影響公關工作。作為一個辦事員,本身是個男性,又娘娘腔,就會被人看不起。我們這種人的形象都被香港電影里的表演醜化了,我很討厭這些電影。但是,如果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我就會自然地流露出女性的表情和步態。所以我時時提醒自己,不能自然流露,得收斂一些,有時還會刻意模仿一些男性化的東西。

  一位調查對象講,他認識的一些同性戀者,因為怕人看出他們有同性戀傾向,就盡量模仿周圍的男性,學他們的樣子拚命鍛煉肌肉。他認為,這種模仿和掩飾的作法也暗含著對同性戀傾向的否定。其實,應當矯正的一個誤解是,不少同性戀練健美、練肌肉可能抱有使自己在同性眼中更顯性感的動機,因此是對同性戀性取向的肯定,不一定是為了模仿異性戀男人。但也不可完全排除有些男同性戀者有違心地改變自己外在形象的動機。一位調查對象說:我發現自己是同性戀以後,就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行,說話聲音要粗,走路姿勢要粗獷。見到男人氣足的就模仿,力求掩飾。

  在調查對象中,有人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女性姿態和作派,一位無意中流露出女性舉止但打扮得與一般男人無異的調查對象說:我不喜歡男人穿女人衣服,化妝,但我也不歧視這樣做的人。從小學到中學,別人都給我起外號,叫我娘娘腔,別人一叫這個,我就很煩惱,很生氣。我一直是學生幹部,他們給我起的外號有貶意,有忌妒心理。我內心很痛苦,很不滿意他們這樣說我,但我從沒為此和同學吵過,因為我天生這樣,我不是裝的。

  一位同性戀者講了他去一家公司面試時的經歷:面試那一天我特別緊張,真是焦唇燥舌。談到一半,他突然說,你有沒有覺得你有一點女性化?我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只能說自己的性格與工作能力同表現沒有絕對的聯繫。他卻說,女性化沒有什麼不好,反而會帶來一些優點,比如細緻。其實我一點也不相信所謂女性化就會更細緻的說法,純是stereotype(刻板印象——作者注)。可是我們的談話變得投機起來。他告訴我,從我進門開始,就發現我的女性化。我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如此sissy(娘娘腔——作者注)。

  第二節角色問題 (2)

  我雖然在意識層次清醒地認識到我的男性生理特徵,但我潛意識裡是把自己作女人看待的,我時不時地流露出一種渴望男人激情的屬於幽怨女人的表情心態。我知道自己的性別角色認同障礙,我也知道盡量地以一個男人的行為語言表徵我的社會自然身份的一致,但事實上我心裡卻狂熱地希望表現自己作為一個多情女子的心態,但我沒有機會,最起碼在公開場合我不敢,我還不敢對抗文化與社會。但同時就必然要矯飾自己,盡量地以一個所謂『男子漢』的形象出現,可我實在感到活得太累。於是為了擺脫這種勞累,我盡量地迴避社交,逃避公開場合,但這樣我的孤僻出現了,痛苦孤獨感也出現了,我陷入了惡性循環中。我渴望這樣一種境界,我可以盡情地拋灑一片女兒心,可以愛自己所愛的人,而不必受外在的束縛。我可以成為一名魅力非凡的女士,以我的至真至純至善至美之心。可是現在不行,我不得不又一次跌進『應該』的牢籠,在公眾面前戴著虛偽面具。我渴望以一個女子的面孔和心理活著。

  我和他在一起時,感到自己是女人,希望他們像男人那樣對待我。

  不知為什麼,我從小就喜歡模仿電影里看到的女性,願意得到男人對我的溫存撫愛。有時別人給我一點溫存,我就感激涕零。在想像中,總是被進攻性很強的男人喜愛最讓我動情,我喜歡依戀他、服從他的感覺。上帝安排我是男兒身女兒心,沒有辦法。

  此外,還有一些人把性別角色當作求偶策略依對象而變換。一位同性戀者這樣說:有些人眼睛很厲害,很會察顏觀色。看到很男性想找娘娘腔的,他們就裝娘娘腔;看到對方娘娘腔,就作出陽剛的樣子。

  現在我們討論角色問題的另一方面:關於主動角色與被動角色的問題。應當承認,在同性性行為中,確實存在著角色差異,具體表現為,有人扮演支配的、施予的、主動的角色,有人扮演服從的、接受的、被動的角色。這種角色的區別,很容易被誤解為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區別。在我們調查對象的敘述中,也有人偶爾使用這樣的字眼來概括主動角色與被動角色的區別。例如有調查對象這樣說:角色可以針對不同的人改變,但針對同一個人就不能互換。比如A和B有這種關係,A對B角色是穩定的,A對C就可能會換一種角色。在這裡,調查對象所說的角色似乎既包含兩人關係基調的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含義,又包含性行為中主動被動角色的含義。這兩大類角色概念的混用加深了角色問題的複雜性。

  關於男同性戀角色認同問題的複雜性,正如斯克拉頓所說的那樣:男同性戀是把對方當作男性來看待的,其複雜性在於,條件是要求對方也扮演女性角色。(斯克拉頓,第254頁)換言之,把對方當作男性看待,與要求對方扮演的角色並不總是一致的。在要求對方扮演女性(實際上是被動)角色時,還是可以把對方當作男性看待的。由於在性行為中扮演主動還是被動角色並不完全決定於自我性別角色認同,因此大多數人在性行為中經常交換角色,毫無困難,這並不會影響到他們的性別認同。

  在調查中我們觀察到,男同性戀群體中只有極少數人固定地扮演主動角色或被動角色,多數人是兩種角色互換的。問卷調查數據表明,多數人在性關係中,既扮演過主動角色,也扮演過被動角色;其次是只扮演主動角色的人;只扮演被動角色的人數最少。在回答你在這種性關係中喜歡什麼角色這一問題時,也是答主動被動角色都喜歡的人最多;其次是只喜歡扮演主動角色的人;只喜歡扮演被動角色的人數最少。

  關於多數男同性戀者在性關係中都互換角色這一點,可以舉出下面的說法:純主動被動的少,多數是一塊兒玩。一般都交換角色,但也有固定男性(主動)角色、固定女性(被動)角色的。

  一位比較偏愛主動角色的同性戀者說:一般的規則是他為你幹什麼,你也為他幹什麼。有一次我和一個人發生性關係,他為我做完了,要我報答,我說不想幹了,他說,你玩完就走啊!說著踢了我一腳,我回手打了他,調頭就走。有幾個人看我們打架了,追出來問我是怎麼回事,我說:小兔崽子不老實(暗示他要跟我搞同性戀,我是無辜的)。

  另一位中年同性戀者說:因為不幫對方起糾紛的也有。一般都能照顧對方。我認為應該自覺,計較這些沒意思。對方給自己做了什麼,自己雖然並沒有對等義務,就是說非照樣還報不可,但應當自覺。

  我有過雙方不對等的經驗,從性上說難以得到滿足,從感情上說,痛苦的只能是自己。對方很被動,自己也得不到樂趣。我有過一個朋友,在一起睡覺時,他先親了我一下,我以為他願意,就比較主動,後來他很躲避,有幾個可能性:一個是他主意變了;二是他不喜歡我;三是對環境壓力的恐懼,我主動他會害怕。做愛時他不讓我親他,時他像石頭一樣躺在那兒,我做了一半就走開了,太沒意思了。正常的性應當是相互的。由此看來,在性行為過程中互換角色和服務,確實屬於同性戀性關係的一般行為規範。

  對於男同性戀性行為中的角色互換,調查對象依各自的經歷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其中一種解釋是:怕失去對方。一位調查對象是這樣說的:如果找到弱的,我就扮演主動角色;找到比自己強的,就扮演弱的被動角色,也互相交換角色,因為怕失去對方。還有一種說法是:人不見得只願意被人滿足,也會願意滿足別人的要求。這樣雙方都會滿足。這一點像異性戀一樣。

  儘管同性戀者大多是交換角色或不分角色的,但也有人區別主動與被動角色,而且強調自己只有一種角色,從不換為另一種,例如在監獄中就有這種情況,還有古代也有這種情況。(凱查多利,第337頁)監獄中的同性戀活動許多屬於境遇性的同性戀活動,他們中間的同性戀對子多為保護人與被保護人、強姦者與被強姦者的關係,其重心不在於戀情,而在於權力關係,因此是不會互換的。古代的同性戀有些屬於嫖客與男妓的關係,或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如古希臘),因此也不互換角色。中國古代的皇帝與男寵、嫖客與相公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的。福柯專門論述過,在古希臘男人與少年的類似師生的同性關係中,人們就不願意承認少年也可以或應當體驗快感,他們的角色應當是服從、屈從或效勞。蘇格拉底說:一位青年不像一位女人那樣分享交合的快感,他卻冷靜地觀看對方陶醉於性愛之中。成年男子和少年男子之間,沒有——不能也不應該——共同分享快感。(福柯,第395頁)

  我們調查中也發現過一些男性十足、從不扮演被動角色的同性戀者;當然也有極少完全扮演被動角色的個案。一位調查對象說,他的兩個朋友從不換角色,一直是女性(被動)角色。還有一位中年同性戀者在被問到他習慣於哪種角色時說:我和伴侶之間有角色差別,我是女性的,他是男性的。有調查對象認為有被動傾向的人是因為缺少魅力:我在這種場所見過一個四十多歲的,老是不走,完全是接受。我想這種人可能有接受傾向,自身魅力不夠。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安妮寶貝中短篇作品作者:安妮寶貝 2早安作者:金河仁 3東方作者:魏巍 4人生作者:路遙 5青銅時代作者:王小波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