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無憂書城 > 傳記紀實 > 李蓮英(斯仁) > 第三章 得寵發跡 三、李蓮英衣錦還鄉

第三章 得寵發跡 三、李蓮英衣錦還鄉

所屬書籍: 李蓮英(斯仁)

太監不許私自出宮,否則以死罪論處,這是大清祖宗訂下的規矩。可李蓮英不僅要衣錦還鄉,而且一出京城就讓手下扯起了一面大旗,上書八個大字——「大清內廷副總管李」!

  回到房裡的李蓮英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他為自己能得到慈禧太后如此之恩寵而興奮;他為自己不久的將來能登上內廷總管的寶座而激動。當初入宮之時,何曾想到會有今日之榮耀,忍不住內心一陣激動。只見他又下了床,戴上那頂四品官帽,穿上慈禧太后親自賜與自己的長袍襯褂,對著鏡子自我欣賞起來。看著鏡子里的自己,李蓮英簡直有點不敢相信這裡真的,使勁用手捏了一下自己的胳膊,疼。這一切是真的,不是在做夢!轉過身來,看著那寬敞的寢室,看著那滿屋子楠木、紫檀做的用具,他禁不住一陣興奮,一陣茫然,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和倒賣硝磺的日子,一時激情滿懷,感嘆萬千。那時的我是何等的窮困潦倒,如同叫花子一樣,有誰瞧得起我李蓮英?可如今呢?哼,連王公大臣們見了我也要低三分。世事真讓人難以捉摸呀!忽然他想到了自己的母親,那麼一大家子的事全靠她老人家一人操持。我現在也說得上是功成名就了,何不把母親接到京城享幾天清福?順便也讓那些傢伙看看,我李蓮英已不是當日的吳下阿蒙,而是堂堂大清朝的內廷副總管了。想到這裡,急忙取來文房四寶,鋪開紅線信箋,給久別的母親寫起了信,稟告母親,不久便接她老人家到京城來享福。信寫好了,可又猶豫起來,自己剛剛回宮時間不長,現在就又想出去,太后她會答應嗎?這……

  陽春三月,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這日一大早,太陽就毫不吝嗇地將光、熱灑向人間,照得人暖烘烘的,人人都以為今天一定是個好天氣。但日近正午時,忽然霧氣四起,沙沙地下起了雨,天氣亦驟寒,風聲颯颯作響。正躺在床上悠閑品嘗著碧螺春的慈禧太后聽了,連忙下了床,推開窗了一看,下雨了,這簡直太好了。別人都愛陽光燦爛,可慈禧太后不,在她看來,這樣的天氣只會使人懶散、意志消沉;她愛雨,因為雨能澆滅人心中狂躁不安的慾望,雨能給人以撫慰、柔情,更因為雨能使人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因此每逢下雨,她都要出去遊玩。今日當然也不例外,只見她大聲喊道:

  「小李子,小李子。」

  李蓮英聽見,不知又發生了什麼事,急忙跑了進來。

  「快去準備一下,今天咱去御花園玩玩。」

  「太后,外面正下著雨呢!」

  「正因為下雨我才出去,不是給你說過嗎,小雨初滴萬綠如洗,景色之佳,以此為第一,難道你忘了?」

  李蓮英頓時恍然大悟,太后最愛雨中游,怎麼今天自己竟給忘了,真是該死,連忙應了聲又跑了出去。

  煙雨迷濛中的御花園別是一番風景。那些剛剛綻開的花朵在雨水的洗涮下,更顯得奼紫嫣紅、爭奇鬥豔,多麼艷美,多麼靈秀,慈禧太后看了,心情格外的舒暢,此時的她真是如醉如痴如夢如幻,任雨水澆在她的身上、頭上。太監見了,趕緊為她撐開了傘,沒想到竟落了番責備!

  「多少回了,你們這些人吶,就不知道我好什麼。」

  「太后,奴才能不知道嗎?雨中遊走如沐春風。他們是怕您著了涼,萬一把您淋病了,誰擔待的起呀。」李蓮英趕緊說道。

  「春雨貴如油,先下牛毛無大雨,這些道理連小孩子都知道,你呀,糊塗。」

  今天這是怎麼啦,老說不到點子上,李蓮英不由得對那些太監喊道:「還不快點躲開,別在兩邊礙手礙腳的添亂。」

  看著雨中那些爭奇鬥豔的花朵,慈禧太后彷彿又回到了年輕時候,只見她興沖沖地走過去,摘了一朵花仔細地聞著,好香哪!忍不住又去摘,一朵,兩朵……,不大會功夫,兩隻手就全捧滿了花,於是轉過身找李蓮英,卻看見李蓮英呆立在雨中,雨水、淚水混雜著順臉頰流下,急忙走過去問:

  「小李子,怎麼我說你兩句就流起眼淚來了?」

  「奴才怎敢生太后您的氣,奴才只是看到這雨,不由得想到了家……。」

  「有什麼事嗎?」

  「昨日里奴才家裡託人捎信說家鄉遭了水災,所以奴才……。」

  「要緊嗎?」

  「奴才不大知曉,信里說挺嚴重的,死了不少人。奴才自小進宮,至今已十多年了,也沒回過家裡,如果太后您恩準的話,奴才想……想回去看看,順便把母親也接來。」

  慈禧太后聽了,長時間沒說話。李蓮英看到這種情形,急忙說:「太后需要奴才的話,奴才就不回去了,留下來服侍您老人家。」

  「不,你回去。服侍了我這麼多年,也難為你了,就回去看看吧。」

  「可是慈安太后那……。」對於安德海的死,李蓮英至今心有餘悸,於是又說。

  「你只管大搖大擺的去,大搖大擺的歸!我倒要看看,他們哪個再敢像對小安子那樣動你一根毫毛!」

  李蓮英剛回宮時間不長,說心裡話。慈禧太后還真不想放他走。因為李蓮英一走,就沒有人能象他那樣服侍自己了。

  不過一想到慈安太后、恭親王,她就來氣。那次安德海私自出宮,結果讓山東巡撫丁寶禎在慈安太后、恭親王旨意下給處死了。慈禧太后雖說最後妥協了,可骨子裡卻把這二人恨的要死。這次李蓮英一提要離宮返鄉,她就馬上想到了這事,她要報復,她要給他們點顏色看看,所以就爽快地答應了李蓮英。

  得了慈禧太后的恩准,李蓮英回屋後馬上拿出那封寫好的信,看看沒有什麼疏露,這才疊好裝入大紅信封內,交與李三順說道:「你馬上騎快馬出發,將此信交與我母親,記著快去快回。」

  打發走李三順,李蓮英就吩咐幾個徒弟給自己籌措回家事宜。幾天功夫,就備好了名貴的大葉蟒、多羅麻、優質棉紗、江綢等數百卷以及貂皮、水獺皮等東西。這些東西,除了慈禧太后賞賜的以外,多半是他依仗權勢貪污受賄所得。為了顯示自己的極權與富貴,他還特別準備了只有太后、皇上才吃得到的京白米以及猴頭、燕窩等東西,足足裝了四大馬車。

  這日里,李蓮英穿戴一新,正吆喝著準備出發,忽然慈禧太后又派人來了。這又有什麼事呀,我這已經準備出發了,可別又不讓我走了。一聽才放了心,原來慈禧太后又特意賜給他兩匹御馬,一掛一百單八顆的碧玉朝珠。這碧玉朝珠,只有那些二品以上的大臣才能佩戴,李蓮英看了,趕緊叩頭謝恩,旋即騎上那御賜的高頭大紅馬,帶著一大群太監、使女,押著四輛大車,浩浩蕩蕩地離開了京城。

  一出京城,李蓮英便讓人扯起了大旗,旗上用隸書寫著八個大字:「大清內廷副總管李」!在春風吹拂之下,旗子呼呼作響,好不威風。田野里一片綠油油的景色,道旁的樹木也已長出了綠葉,幾隻鳥兒在樹上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好象在告訴人們「春來了!春來了!」騎在那御賜紅馬上的李蓮英更是神采奕奕,整天呆在宮裡,沒想到外面的景色竟是這麼美,空氣如此新鮮,禁不住深深吸了幾口,好清新呀!

  「師傅!」就在這時,送信回來的李三順開了口,「師傅,徒兒想這次咱們出來還是要多留點神,可別象……。」

  真掃興,李蓮英聽了大聲喊道:「別說了!就你那小命要緊?害怕了就給我回宮去!」

  李三順聽了,悻悻地退到了一邊。他也不想想,李蓮英是什麼人?這種關係到身家性命的大事他能不考慮周全嗎?

  太監不許私自出宮,否則死罪論處,這是大清祖宗訂下的規矩。雖說慈禧太后恩准了,可還有慈安太后和恭親王他們,如果再來道密旨,那麼即便是一個小小的七品縣令,也可以把他李蓮英處死。這點李蓮英早就想到了,因此他還沒離京,就已派人向沿途的官吏遞了帖子,送了銀子。這會李三順在他正興奮的時候又提起安德海的事,掃他的興,他能不生氣嗎?

  幾天後,一行人浩浩蕩蕩地來到了漕河,準備搭船返鄉。

  遠遠望去,只見渡口上人頭攢動,李蓮英心裡不由得納悶,正想派人去看看發生了什麼事,一個人已急匆匆跑了過來。近前一看,原來是當地的知縣吳義。這吳義一接到李蓮英的帖子,就忙開了。李蓮英可是慈禧太后跟前的紅人,只要他一句話,便能隨意任免官吏,這吳義能不殷勤嗎?這可是個陞官的好機會。

  「卑職吳義給李總管請安,不知李總管一路上可好?」

  「還可以。吳縣令,怎麼渡口擁了那麼多人?」

  「回總管的話,這些人有些是想看看您老人家,有些是等著渡河。」

  「即是渡河,為什麼不早走?我不是在信上給你說了不要過於排場嗎?」李蓮英聽了,有些不高興。雖說有慈禧太后給他撐腰,他還是不敢太過於招搖過市,在皇宮十多年的磨礪,樹大招風這點道理他還能不懂?

  那吳縣令一看李蓮英不高興,急忙跪地回答:「小的已按您的吩咐辦了,只是適逢集會,人多船小,小的也沒有辦法。」

  李蓮英聽了,這可是個沽名釣譽的好機會,便吩咐吳義將那船家喚來。船家一聽李蓮英喚他,心想我小小的撐船的,他找我幹啥?急忙過去。

  「船家,這麼多人渡河,你那船小,為什麼不修條大的?」

  李蓮英問。

  「不是小人不想,只是價錢太貴,小戶人家實在修不起。」

  「那好吧,我給你一千兩銀子,你回去修條大船。」

  那船家聽了,以為李蓮英是跟自己開玩笑,一句話不說,卻見有人已端來了白花花的一千兩紋銀,急忙連聲道謝。

  「不用謝了,以後給我傳個名聲就是了。」

  打發走了船家,李蓮英便帶著一幫人登上了早已備好的太平船。只見這太平船甚是寬敞,船兩邊用五彩繽紛的綵綢裝飾,船頭豎著一桿大旗,迎風招展。走進艙內,吃、喝、玩、樂一應俱全。這個吳義,倒真會辦事。於是喚過吳義,說:

  「吳縣令,沒想到你辦事這麼周詳,回去後我一定在太后面前給你美言幾句,時候不早了,吩咐開船吧。」

  能得到李總管如此的誇獎,可把個吳縣令樂壞了,客氣了幾句便急忙跪下了,領著一幫衙役們親自給李蓮英拉起了纖。看著知縣老爺那副奴顏卑膝的醜態,人們不由得哄堂大笑:沒想到平日里騎在咱們頭上作威作富的縣老爺,竟是個如此沒脊梁骨的東西。有的人甚至大聲喊:「縣老爺,再加把勁。」那吳義此刻也顧不了那麼多,小不忍則亂大謀,只管撅著屁股使勁地拉縴,心裡想的只是討李蓮英的歡心,以便升官發財。李蓮英倒也沒忘了他,回宮後就向慈禧太后進言,給了他個知府的官兒。

  船開了,李蓮英端坐在船頭的太師椅上,喜氣洋洋,自入宮後頭一次出這麼遠的門,頭一次享受作主子的榮光和樂趣,他能不高興嗎。一路上玩興大發,竟依照皇帝出遊的樣子,召來一批女樂,在船上品竹調弦、輕歌漫舞起來,好不愜意。一路上只見龍舟上旗幟招展,歌舞昇平,引來兩岸百姓紛紛前來觀看,岸邊擠滿了好奇的人們。看見百姓們那仰慕、好奇的目光,李蓮英心中不由升起一股飄飄然的感覺,他為自己大出風頭而陶醉了。

  這一天,太平船駛到了大城縣南關十里處,李蓮英吩咐拋錨。這裡離李賈村不過二、三里路。李蓮英站在船頭,激動地遙望著遠處那一片片綠油油的田野,吮吸著那濃郁的泥土氣息,尋覓著兒時的李賈村……

  當李三順回家報信時,「李英泰衣錦還鄉」的消息就象天外奇聞一樣,傳遍了整個大城縣。這日里聞聽李蓮英的官船已到了渡口,人們忍不住紛紛跑到河邊,想看看這個當年的小混混今日到底是何等模樣。

  子牙河兩岸擠滿了好奇的人們。他們中,有的歡呼雀躍,喜笑顏開;有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有的雙眼流露出羨慕的目光;有的則顯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

  「看,快看,那個瘦高個兒,戴蘭頂子,穿著蟒袍的,就是皮硝李。」

  「對,就是他,沒想到十幾年沒見,他還真混出了點名堂出來。」

  「那當然了,聽說他現在已經是慈禧皇太后跟前的紅人了,連那些王公大臣們見了他都要讓三分。」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個太監嗎?騙驢一個。整日價跟在太后屁股後面,沒出息!」

  正陶醉在喜悅之中的李蓮英聞聽此言,臉色不由得陰沉下來。李三順見了,就想帶人去動手抓人,忽聽李蓮英說:

  「這不是在宮廷大內,這是在我的家鄉,鄉里鄉親的,低頭不見抬頭見,就算了吧,放著別人給他個膽子他還不敢呢!」李三順聽了,只好作罷。

  李老夫人聽到自己的兒子今天回來,早早的就來到了岸邊。春風得意,滿面笑容走上岸來的李蓮英一眼就在人群中看到了自己的母親。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十多年沒見,母親怎的就變成這樣,頭髮斑白,連背也駝了。記得當年母親可不是這樣呀,內心不由得一陣酸楚的感覺,急忙摘下那蘭頂官帽,交與三順,跪倒在地,哽咽著說:

  「娘!兒回來了,不孝兒英泰回來看您老人家了。」

  看到闊別十多年的兒子,李老夫人也禁不住淚流滿面,一時間母子抱頭痛哭起來。過了一陣,還是李老夫人先開了口:

  「好了,泰兒,你現在已經是大官了,怎麼還能象小孩子一樣,趕緊起來,咱回家去。」

  李家的宅院早已是今非昔比了,原先那破敗不堪的小茅屋已被高牆瓦房所取代,整個宅邸方圓四十多畝,正門是九級台階的高大門樓,門前左右兩側各有一隻朝天吼的石獅子。

  一副燙金楹聯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上聯是:春風春月春光好;下聯是:仁德仁心仁壽長;橫批:三陽開泰。在橫批的上方,懸掛著金字鏤花的「李府」匾額,這可是慈禧太后親筆所題。黑漆漆的大門,亮閃閃的鉚釘,站在門前的李蓮英看了,真可以說是感慨萬千,忍不住開口吟道:

  昔日天橋問子平,半生窮來半生富。

  今日蟒袍佩玉帶,萬里鵬程喜還鄉。

  「好了,走了這麼多天,還不累呀,快進屋歇著吧。」看著興奮不已的兒子,李老夫人樂呵呵地說。

  進了屋,洗漱完畢,李蓮英可就忙開了,吩咐將帶的東西拿上來。箱子一打開,可把李老夫人給看呆了:我的天哪,活了大半輩子還沒見過這麼好的東西,不由地又看了看李蓮英。只見李蓮英取出一件貂皮袍子,走到母親面前,說:「娘,這是給您的,天冷了穿著特別暖和。」老夫人高興得直點頭。

  接著李蓮英又一件一件的往外取,「這個是給大哥的,這個是給四弟的,這個是……,」直忙得他滿頭大汗。忽然他想起了件事,便喊道:「三順,快去把那掛碧玉朝珠取來。」接過朝珠,李蓮英小心翼翼地給母親掛在脖子上。

  「這……」,老夫人看著掛在脖子上閃閃發光的朝珠,高興地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這是太后她老人家送您的,只有二品以上的大臣才能帶這個哩。」

  一聽說是慈禧太后送後,老夫人趕緊取下來,雙手捧著,跪在地上直喊:「謝太后恩賜!」看見母親這個樣子,李蓮英趕忙上前扶起。

  「泰兒,太后對咱可真好,你回宮後可要好好侍奉她老人家呀。」

  「娘,你就放心吧。孩兒這次回來還要把您接京城,讓您老人家也享享清福。」

  李老夫人一聽兒子要把自己接到京城,更是高興得連嘴也合不攏了。一時間,李府上下充滿了歡歌笑語。

  由於李蓮英的歸來,連日來,李府上上下下燈火通明,歌舞不絕,每日里到李府問安、送禮的人如同穿梭,絡繹不絕。

  一時間,小小的李賈村成了大城縣最繁華的鬧市。李蓮英也毫不吝嗇,給親朋好友每人一份二十兩一包的紋銀,又拿出上萬兩銀子,為村裡修橋、鋪路、打井、建學堂。他要讓人看看,他李蓮英已不是當日的吳下阿蒙,不是那個人見人欺的小混混了。

  這日里,送走了賓客,李蓮英正和李三順等人在後花園打麻將,忽然門人進來通報說大城知縣在外面求見,不由得生了氣:怎麼搞的,就不讓人清靜一會。正想不見,忽聽門人說人家好象抬了塊匾。李蓮英聽了,心想給我送金送銀的多了,這玩意到是頭一次,一時好奇,便命喚了進來。那知縣進來叫拜問安後,看李蓮英正在打牌,便一語不發,如同木偶般站立在一廂。

  李蓮英進宮以後,雖然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但看到這知縣那副連屁股都不會舔的奴才相,卻十分厭惡。他手摸著牌,不冷不熱地說道:「你有什麼事嗎?」

  「下官一來給總管大人請安,二來聊表寸心,敬奉一點薄禮。自從您老回來後,修橋鋪路、打井建學堂,人們受益非淺。為感謝您老的恩德,特托下官送來匾額一塊。」說完便讓人抬了進來揭開蓋在上面的紅綢緞,只見上面寫著「澤被萬民」四字。

  李蓮英看了,心裡一陣歡喜,急忙吩咐賜座。忽的那李三順湊了過來,在李蓮英耳邊嘀咕了起來。李蓮英聽著,頻頻點頭。那縣令看了心想這又怎麼了?李蓮英已開了口:

  「這匾額確實是好,不過送給我卻有些不合適。我就是咱大城縣的人,為咱縣百姓做點好事還不應該嗎?再說這東西我也沒地方放,我看這樣吧,這匾額你帶回去,如果你真有這份心意,就在子牙河岸邊不起眼的地方給我立個碑得了。」

  立碑?這碑怎是隨隨便便說立就立的。大清國創立以來,還沒聽說過給哪個太監立過碑呀,那知縣一聽可就犯了難。於是說:

  「這……這恐怕……」

  沒等他話說完,只見李蓮英擺擺手,陰沉著臉說道:「既然這樣,那就算了,我忙著哪,你就請便吧。」

  這可把那知縣急壞了,本想送塊匾巴結巴結李蓮英,誰想竟落個如此難堪的局面。心想匾額拎出去,讓人見了,我這臉往哪放呀?又一想,這李蓮英現在可是慈禧太后跟前的紅人,這一來,我這烏紗帽可就戴不牢了。唉,還是烏紗帽要緊,連忙說道:

  「請總管大人息怒,您宰相肚裡能撐船,就原諒下剛才的莽撞吧。下官這就回去辦,這就回去辦。」

  李蓮英一聽,笑了笑,親自將他送出了大門。第二天,子牙河渡口處就立了一塊碑,碑中稱李蓮英為李大善人。李蓮英聞信,心裡美滋滋的。自然,也少不了李三順和那知縣的好處。

  自從李蓮英得勢後,李家的人生活也清閑多了,因此每年都要搞一次大規模的放鷹射獵活動,平時家園裡光雇的養鷹喂狗的把式就有十多個,專為他們訓練鷹犬。每年秋收以後,地凈場光,直到第二年的二月,正是舉辦聲勢浩大的放鷹射獵活動的日子。當然他們的放鷹射獵活動,並不是為了獵取野味或增加什麼收入,完全是為了逗樂子、擺闊氣、顯威風。

  李蓮英這次回來,本已錯過了日期,但他自從小時候離家,一直種沒再玩過這遊戲,一時興起,這日里便帶著一幫人出外射獵去了。一行人個個身穿披風,腳蹬馬靴,頭戴風帽,騎著高頭大馬,前邊由放鷹的把式駕著鷹,牽狗的師傅跟在兩側,場面甚是壯觀。再看那馬,膘肥體壯,鞍韁套具,顏色絢麗,黃色的馬鞍,大紅色的褥套,光彩奪目。

  說來也真是巧,剛一進場,就見兩隻兔子躺在地上曬太陽。一行人趕緊悄悄圍了上去。好了,「快,放鷹,放狗!」隨著李蓮英的喊聲,鷹、狗奔了過去。只見兩隻花鷹上下翻飛,用翅膀使勁拍打著兔子,一隻小鷂鷹則在前面阻攔兔子前進;兔子一看不妙,想往後跑,可扭過頭來,獵狗正在那候著,一下便給抓個正著。李蓮英看得入了迷,不禁拍手喊道:「太精彩了,弱肉強食,太妙了。」不知不覺日頭已到了頭頂,該是吃午飯的時候了,一行人收拾好東西,便興高彩烈地回家來了。

  剛進村子,遠遠看見一人站在路旁,身邊放著一擔子東西。李蓮英見了就趕緊打馬上前,他原以為這人有什麼困難,想上去幫幫忙,也好給自己留個名。誰知近前一看,可把他氣壞了,心想你還有臉來找我呀!誰呀,原來就是那個鄧財主。自從李蓮英的船一到子牙河,他就得了消息,本想去上門賠禮道歉,可又不敢,因為他不敢確定十多年前那件事李蓮英是否還記著。心想如果李蓮英如果還記著那事,自己去了,當著那麼多人的面被臭罵一頓,也太難堪了。可不見又不行,他現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果他給自己使點手腳,說不準連老命都得賠上。這可怎麼辦呢?恰好李蓮英今天出外射獵,於是他一大早便在路旁等著。

  再說李蓮英見了他那尖嘴猴腮的樣子,眼前立刻浮現出當年自己家地被霸佔的情景,臉上不由得露出一絲奸笑。這鄧財主站了大半天,又渴、又餓、又累,看見李蓮英臉上的笑容,不由得兩腳一軟,趴在地上,一個勁地說:「小人該死!

  小人該死,求李爺您饒了小的吧。」

  李蓮英騎在馬上,看也不看他一眼,說道:「我以為是誰呢,原來是鼎鼎大名的鄧財主呀!近來是不是又發財了?發財可是好事啊,怎麼趴在地上?」

  鄧財主趴在地上,結結巴巴地說:「小人該死,小人鼠目寸光,小人狗眼看人低,光知道往上爬,瞧不起窮人。您大人不記小人過,就饒了小的吧……」

  沒等他話說完,李蓮英就說道:「還記得那年大雨連天,子牙河暴漲,大城縣一片汪洋,人們飢餓不堪流離失所,你是怎樣對咱家的嗎?」

  鄧財主匍匐在地,連連說:「記得,記得,都是小人該死。」

  「那你說我該怎麼處置你呢?」

  一聽此話,鄧財主幾乎要哭出聲來,乞憐地望著李蓮英說:「千錯萬錯都是小人的錯,都是小人糊塗,求李爺您高抬貴手,饒小人一命吧。地我加倍償還,這些東西……」

  李蓮英用眼瞥了一下,說道:「就你那破東西呀,拿去餵豬,豬也不吃!」

  看著李蓮英那副不依不饒的樣子,鄧財主可真急了,弄不好連自己的小命都要丟了呀。左思右想不由得的心生一計:

  你李蓮英不就是靠作太監才有今天嗎,我把女兒送給你,只要她能進宮,說不定……只見他似哭似笑地說:「李爺,小的實在拿不出更好的東西孝敬您,不知您老願不願要人,要是要人……」

  李蓮英一聽,說:「你撅什麼屁股拉什麼屎我都清楚,照直說吧。」

  「李爺,小的有一女,年方二八,長得雖不似天仙般美貌,倒也有幾分姿色,如果您不嫌棄,就送您作個使女吧。」

  李蓮英略一沉吟說道:「這嗎,還可以考慮一下,不過你家女兒我還沒見過呢!晚上你領她過來先讓我瞧瞧。」鄧財主一聽有戲,趕緊謝了退去。

  夜幕降臨,鄧財主領著她那女兒走進了李府。這會的他可完全換了副面孔,臉上喜滋滋的,心裡想的只是自己女兒進宮後的情景。進了大廳,李蓮英正悠閑地坐在太師椅上,喝著茶。看見鄧財主父女進來,便問道:「這就是你女兒嗎?」

  「是的,是的,正是小女雪兒。」

  待那女子抬起來頭來,可把個李蓮英給看傻了,真沒想到這尖嘴猴腮的傢伙,竟然有個如此水靈的女兒。忍不住站起來,圍著那女子轉了兩圈。只見她身段窈窕,體態風騷,特別是那雙眼睛,黑黑的象兩隻大大的滿含漿汁的野葡萄,脈脈含情,顧盼流離。李蓮英心想,好吧,既然送給我,豈能不要,說不定以後還有點用處,於是說道:

  「好吧,算你福大命大造化大,過去的事我就不計較了,這小姐我做主給你帶到京城去。」

  鄧財主一聽,急忙趴下,叩頭謝道:「多謝李爺,多謝李爺,還是李爺您大人大量,小的真是感激不盡。」

  「好了,時候也不早了,你回去吧。」看他那副樣子,李蓮英就噁心。

  鄧財主樂呵呵地走出了李府,邊走邊哼著小曲,做起了他的黃粱夢。他那裡想得到,那李蓮英回京後,根本就沒把他女兒帶進宮,而是送給了他的把兄弟剛毅,後來又被賣到京城有名的「八大胡同」,作了妓女。

  不知不覺回家已近一個月了,李蓮英想想威風也耍了,闊氣也擺了,該是回京的時候了。如果太后等不急又派人來催,看到這大城縣一片繁榮景象,豈不糟糕。於是吩咐李三順趕緊去準備。然後就來到母親房裡,告訴母親這兩天準備回京城去。李老夫人一聽回京,高興地說:「好,好,後天就是個好日子,咱就後天走吧。對了,泰兒,太后對咱這麼好,你看咱去給她老人家帶些什麼呀?」

  一句話提醒了李蓮英,對呀,應該給太后帶點什麼東西。

  可帶什麼好呢?太后那要啥有啥,我這的東西她哪稀罕呀。嗯,太后不是愛吃糜子面做的小窩頭嗎,記得那次太后想吃宮裡沒有,太后還大發脾氣,我何不就給她帶些糜子面。想想就對母親說:

  「娘,咱家還有糜子面沒有?」

  老夫人一聽兒子說帶糜子面,頓時楞住了,急忙說:「泰兒,你是昏了頭啦,人家宮裡山珍海味啥沒有,太后哪吃這個?」

  李蓮英得意洋洋地說:「娘,這可就是孩兒的獨到之處。

  你不知道,用糜子面加些白糖桂花,蒸熟了吃起來,甜美可口,太后最喜歡吃了。你也不想,她整天價吃山珍海味,能不覺著厭嗎?」

  老夫人一聽也是這個理,就是:「好,就聽你的,娘這就親自給太后準備去。」

  兩天後,一切準備就緒,李蓮英和母親帶著糜子面,領著那一大群太監、侍女,登上太平船,踏上了返京的路途……

  回到京城酒醋局住處,安頓好母親後,李蓮英便急忙趕往紫禁城。見了慈禧太后後,便獻上自己帶來的糜子面。慈禧太后見了可高興壞了,拉住李蓮英的手,說道:「小李子,難得你有這份孝心,回家還惦記著我,以後好好服侍我,我不會虧待了你。」李蓮英聽了,心中充滿喜悅之情,他為自己再次受到慈禧太后的恩寵而興奮不已……

無憂書城 > 傳記紀實 > 李蓮英(斯仁) > 第三章 得寵發跡 三、李蓮英衣錦還鄉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北回歸線作者:亨利·米勒 2朱元璋 3蔣介石傳 4李蓮英(斯仁) 5蘇東坡傳作者:林語堂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