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無憂書城 > 現代文學 > 東宮·西宮 > 價值觀念 (4)

價值觀念 (4)

所屬書籍: 東宮·西宮

  第三節來自外部的壓力 (1)

  許多同性戀者過著封閉孤寂的生活,他們主要的困難並不是像那些以為同性戀是罪惡的、不道德的或病態的人們那樣,以身為一個同性戀者而感到來自內心自我否定的痛苦和壓力,他們的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首先在於身為一名同性戀者,卻無法向任何人表明自己的真實性傾向,不得不過雙重生活;其次在於找不到理想的伴侶,尤其是生活在中小城市及農村的同性戀者。換言之,他們所感受到的壓力主要不是來自內心,而是來自外部;不是來自痛苦的自責,而是來自對社會規範的恐懼。這類人當中也有嚴重的壓抑感和心理不適感,但其根源不在同性戀傾向本身,而在於因同性戀傾嚮導致的社會適應問題。

  國外有人對30位同性戀男子和30位異性戀男子作過標準的心理測試,所得結論認為,男同性戀者屬於心理正常之列。根據美國的一項抽樣調查(樣本容量在1000人以上),85%的男同性戀者不認為自己是失敗者,但心理問題卻比較普遍,四分之一的被調查者說自己有壓抑感,不快樂;24%的人說,有時感到瀕於精神崩潰;雖然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認為同性戀是疾病,卻有43%的人看過心理醫生。(拉里亞,第148-149頁)可以這樣說,與同性戀有關的心理問題,大多並非來自同性戀這一性取向本身,而是來自適應周圍環境的困難。

  在西方社會中,區分同性戀群體各種行為特徵的兩個最主要因素,一個是性別,即某人是男同性戀者還是女同性戀者,前者結伴長期同居的比例就遠遠不如後者;另一個因素是身份公開與否,即某人是公開的同性戀者還是秘密的同性戀者。人們將秘密的同性戀者的生活比喻為壁櫥里的生活,即一種雙重身分的生活;公開同性戀身分則被喻為走出壁櫥。那些不公開的同性戀者被公開的同性戀者譏諷為罐頭水果,又被稱為被壓扁的水果,諷刺他們是被社會規範壓扁了的人。

  我們的調查對象中,除極少數人外,很少有西方意義上的公開的同性戀者,即使那些在社會上十分活躍甚至知名(所謂知名並非真名而是綽號)的同性戀者,也不願讓家長親友知道自己的真實傾向。雖然與他們關係親密的人中,有些會懷疑到他們的真實傾向(少數因與同性戀有關的行為被判刑或判處勞改、拘留的人的親屬當然能了解到),但他們絕不願主動讓人了解到這一點。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讓親朋好友了解到自己的性傾向,其中包括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同事和領導,只有個別人的同事、兄弟知道實情;雖然在調查中也遇到過少量例外的情況:有人把自己的真實情況對家裡說了,並說: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改不了了。

  許多對自己的性傾向已能坦然接受的同性戀者仍然感到深深的壓抑,這種壓抑不是來自自己的性傾向本身,而是來自外部的壓力,這種壓力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社會行為規範的壓力,比如正常的家庭、婚姻、戀愛、性別角色行為規範等;其次來自周圍人群的誤解、偏見、厭惡和仇視;最後來自自己無法表現真實的自我,只能作兩面人所造成的不適感。

  一位受過批判和處分的同性戀者講到自己和同類為什麼要深深隱藏起來:在我這一生中,除了和朋友在一起時在感覺上是平等的外,在其他的時間裡,自己總是忘不了那種受到批判和譴責的傷痛。公平地講,我們在人生中走上這一步的確同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道德格格不入,受到人們的藐視是應該的。但我們從人格上應該說是平等的,因而內心有時又感到十分的委屈。我們渴望能得到人們對我們的寬容態度。從我的經歷中,我的這種渴望一直是一種高不可及的夢想而已。我的朋友們也都有和我同樣的想法。我和我的朋友們生活在一個真實的社會裡,卻總是躲在社會人群的陰影中生活,這種苦惱只有我們自己能體驗到。實事求是地講,在我們朋友中間,絕大多數都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們正直,聰明,能幹,多才多藝,在單位是大家稱讚的好同志,但這都是在事情沒有暴露之前。一但事情敗露,我們將會一落千丈,須我們付出千百倍的努力,才能恢復人們對我們工作的肯定。

  不要把我們當成壞人或是社會的渣滓看待,我們不求得到社會的認可,只求得到社會的寬容和理解。應該坦率地承認,我和朋友們的心理狀態是灰暗的,不管每個人的表面表現得多麼坦蕩,但在實際生活中都生活在社會的陰影中,生活在自我的陰影中。從整個社會交往看,我們的交往比較窄,除了有少數人在一定的環境下會膽大妄為外,大多數是循規蹈矩地生活,工作,學習。因為我們十分清楚,我們的行為是社會、家庭都不能容忍的。為了我們的自尊,我們必須深深地隱藏自己,有時覺得藏得越深越好。

  我在周圍一個同性戀都沒發現過,我始終謹小慎微,把自己隱藏得特別深。

  一位在公安系統工作的同性戀者表達出比一般同性戀者更強的壓抑感,他堅定地認為,一旦自己的性傾向暴露出來,對自己的一生都會有極大的影響:我是一個理性的同性戀者,我儘力控制住自己,在工作中和同事相處得也不錯。然而我卻時時感到一股性的壓抑,有時特別難受。我非常渴望有一個夥伴,但是我一直未去找,也不知道如何找。我怕萬一找錯暴露了我的身份,萬一別人知道了我是同性戀者,我就要處處受歧視了!……您不知道我是多麼地痛苦。我不知道我的後半生該如何去渡過,我的心在流血……我不知道我的理智能維持多久,我有時壓抑得要發瘋!救救我!救救我!……X市這邊同性戀的情況我不知道,我也不去走動,我怕暴露身份。然而我又特別希望有一個夥伴來撫慰我的心靈的創傷和痛苦。您給我回信時一定要把信封粘好,地址寫詳,不然暴露了我可就悔了!

  一位研究生畢業的同性戀者回憶和描述了自己從最初發現自己的性傾向時的感覺到地位提高後將性傾向越藏越深的過程:剛發現時我一方面驚奇、振奮,一方面惶惑、恐懼。那時不知道會有什麼後果,沒有涉世經驗。後來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會因為這個處處碰壁的。中學只一心讀書,大學時交際生活變得重要起來,而我卻無法施展。我覺得自己比程蝶衣(電影霸王別姬的人物——作者注)還痛苦,他對對象的愛實現不了,但他還可以演戲,他的人格發展還是很自由的。我從小言行比較柔和,喜歡穿戲裝(仕女裝),喜歡紗衣;因為課堂回答問題聲音低,大姑娘的綽號一直跟著我。這是我要隱藏的事,所以聽人一叫這綽號就很難受,感到窘迫,臉紅,彆扭,壓抑。

  我想過變性,覺得自己和女孩一樣,所以我對女孩沒興趣。我要找伴侶不會去找程蝶衣那樣的,因為他跟我太像了;我也不會去找一個男性化的女孩,寧願找一個比較不太陽剛的男子,他至少還是個男的。我的心理一直扭曲,勉強。越往上走,越覺得要壓抑自己。家庭對我寄予厚望,我要為家庭考慮。對我來說,上策是在人格和情慾上取得一致;中策是人格破碎,情慾正確,也就是說,如果能改變我的情慾,我願意去治;下策是像現在這樣壓抑,在人格和情慾上都扭曲自己。在這位同性戀者的心目中,人格是指的他認同女性的人格;情慾是指他對性伴侶的期望。按照他的邏輯,即使治療能改變他的情慾指向,他的基本人格還是會遭到破壞的。因此,如果有一個能允許男人的女性自我認同而且允許男人去愛男人的環境,才是最理想的。

  我生活態度消極,主要是害怕自己的性傾向讓人知道。我很痛苦,覺得不是家庭環境的影響,也說不清是否先天。我覺得同性戀不是病,所以沒必要知道是先天還是後天。對我來說,比較艱難的是怎樣組織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怎樣處理與親戚朋友的關係。

  我常常自嘲,管我們這類人叫永遠走不出陰影的人,是在一個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春風吹不到的地方。

  無論如何,同性戀都是大部分人所難以理解和接受的。如果不改變,那結局早晚都是令人無法想像的。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不定哪一天,就會被人在青天白日下曝了光。這是中國人無法接受的。

  我感到的壓力不是來自我自己的性傾向,而是來自社會,來自不能跟家裡人說,如果能公開就好了。

  壓抑來自其他方面,而不是來自同性戀傾向本身。有時我會勸自己:人生也就幾十年,要達觀一些。

  我很壓抑,也很膽小,但我並不認為同性戀是不道德的,也不認為它是病。

  我的不適,更多的是來自我人格的缺陷以及社會的偏見,不寬容,而不是同性戀傾向本身,所以我需要的是一位優秀的人格治療學專家及社會的寬容空氣。

  一位大學生說:儘管我內心十分複雜,我表面上卻若無其事。學校後面有一家錄像館,周末常放黃帶。我們幾個男生偷偷去過癮,而實際上我看黃帶的目的和他們相反。

  一位軍人說:在別人面前,我是快樂的。在業餘時間,我和戰友們聊天,玩,讀書,打球……和別人一樣,毫無二致。在談男女之事上,我也會哈哈大笑地瞎聊神侃,所以,戰友們戲謔地叫我是色棍——多麼有趣而又可悲的綽號啊!當時也許是自然而然的,也不是刻意地掩飾什麼。然而,在某個不經意的日子,我會不經意間想起未來。未來會怎樣?20多歲的大小夥子,總要面對結婚這一人生的轉折點哪。我不能不面對著殘酷的現實。

  同性戀者並不像社會上傳說的那麼可怕。我們也是正常的人!當我上大學得知我是同性戀者後,我是多麼的痛苦、消沉,以致覺得活得沒意思。然而我畢竟受過高等教育,我就是我!我挺過來了!一走上工作崗位,我努力工作,然而我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向我襲來。我感到了世俗的壓力,前途的可怕。儘管我表面上不動聲色,然而我的心在發抖,在流血。

  不少同性戀者認為,壓力主要來自文化的規範力:沒有一個所謂家的地方,沒有一個穩定的感情和身體上支持的來源,男同性戀者要做到完全對外界環境置之不顧是不可能的。比我小的同事都抱著小孩來玩了,我見了總是像犯了什麼錯一樣很不好意思。這就是壓力吧。

  我有一個看法,即同性戀是一種性行為方式上的變態,但變態依據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呈相對性,而不能稱其為病態,因為稱其為病態有強烈的主流文化中心主義者排斥非主流文化者的歧視性色彩。這是不公道的,反人權,甚至於反科學。因為至今為止,關於同性戀的成因莫衷一是,尚無定論,充滿了一廂情願的瞎說,而不是真正的建立在科學試驗的基礎上。這些個瞎說,因了作者的文化心態而有不同傾向性。事實上,文化這種東西實在是一個怪物,它有時站在科學一面,有時又站在反科學的一面。總之,它具有社會屬性,隨著社會中人的意向而變。文化就像一隻蝙蝠,給一部分人帶來福音的同時,也給另一部分人帶去禍患。

  我覺得在中國只要不暴露身份,不損害別人,就可以比較自由的生活,沒有感到有太大的壓力。壓抑主要來自傳統意識和觀念,不是來自政府和警察。主要的壓力是不敢告訴親戚朋友,家人都不知道。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不能和家裡人、好朋友說,他們不能分享我的快樂,分擔我的痛苦。

  上大學的時候我模仿別人談過戀愛,交過幾個女朋友,因為那時我很活躍,女孩子喜歡我。當時十七八歲,除了模仿別人,也是嘗試改變自己。當時想到過同性戀對不對的問題,知道它違背所謂的道德,不為人所接受。這種嘗試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單位有人懷疑我是同性戀,大概因為我有點女氣。但我說從小學京劇旦角,就這麼給搪塞過去了。

  第三節來自外部的壓力 (2)

  我還是覺得壓抑,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痛痛快快地說話。單位不行,家裡也不行。

  一位老同性戀者將中國同性戀處境的艱難歸疚於傳統文化,他說:中國再過一兩個世紀能不能像美國那樣都很難說,孔孟之道的束縛太深,沒人敢把它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它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就像鳳毛麟角一樣。什麼時候同性戀才能像西方那樣登堂入室,實在太難說了。還有人說:人的出生是不能選擇的,如果我身在美國,我會無所顧忌地毫不猶豫地追求我自己的生活;但在中國,來自各方面的束縛就多得多,使你幾乎寸步難行。這一言論表面上有點民族虛無主義,其實卻是對中國同性戀處境的真實感覺。他還悲愴地說:一個一個結婚了,一個一個不得不同時扮演他們不願扮演的雙性戀的角色,一個一個在心、性和情感逐步枯萎中走完人生。不敢愛,沒有權利愛,小心翼翼、膽戰心驚地愛,這就是中國同性戀的悲哀。

無憂書城 > 現代文學 > 東宮·西宮 > 價值觀念 (4)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東北往事之黑道風雲20年:第3部作者:孔二狗 2東北往事之黑道風雲20年作者:孔二狗 3白門柳3:雞鳴風雨作者:劉斯奮 4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 5溫故一九四二(劉震雲小說)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