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第十一章

所屬書籍: 白門柳3:雞鳴風雨

  一

  在黃宗羲的軍營里,沈士柱和柳敬亭擔心地談到余懷的姍姍來遲。其實他們卻不知道,余懷已經來到錢塘江的對岸。只不過他沒有過江,而是又去了海寧,並且幾經打聽,終於找到了冒襄的住所。直到沈、柳二人見到黃宗羲之後的第四天下午,他還在海寧城中冒家那所被燒掉了半邊的宅子里,同冒襄父子飲酒敘談。

  余懷是六天前來到海寧的。由於在宜興沒找到冒襄,陳貞慧又始終避而不見,他只得帶著僕人阿為怏怏上路,但畢竟心有不甘,於是在取道蘇州南下,到達錢塘江邊上時,又臨時決定再前往海寧尋訪一下。他估計以冒氏父子的身份和名氣,起碼在那些縉紳之家當中,總會有人知道。結果一打聽,還真的打聽到了。當他風塵僕僕地出現在冒襄面前時,兩個朋友自不免有一番非同尋常的喜悅與唏噓。

  曾經富甲一方、生活極盡豪奢的冒家,竟然轉眼之間就落到羅掘俱窮、衣食無著的赤貧境地,又令余懷大為驚愕,握腕慨嘆。他立即拿出隨身攜帶的銀子,給冒襄一家購買糧食、置辦衣被,以及支付其他用度,然後就在冒家暫且住了下來。

  雖然,他也想到這次南來的使命,並且想到沈士柱和柳敬亭會因他遲遲不到而擔心;但又覺得那件事沈、柳二人應該已經辦妥,自己遲去早去,其實關係都不大;加上好不容易與冒襄見上一面,也實在捨不得匆匆離開。結果這麼一猶豫,五六天轉眼就過去了。這天午後,他想來想去,覺得無論如何也得打點上路,因此,特地命阿為到街上去弄回一壺酒,幾樣小菜,在東廂一間被火燒剩下半爿的空屋子裡擺開,又把冒氏父子請過來,打算就在席間說明道別之意。誰知三杯酒下肚,主人談興越來越高,余懷不忍心打破席上的快活氣氛,只好把心思暫時藏在肚子里,等待席散時再說。

  現在,主客三人就圍坐在八仙桌旁邊。冒起宗照例被奉上了主位,余懷和冒襄則分別在兩邊相陪。雖說時節已是初夏,白天正變得越來越長,但畢竟黃昏將近,朝西的窗欞外,火紅的夕陽正在庭院中的綠樹叢中弄影,使屋子裡閃動著片片明亮的餘暉。頭髮花白的冒起宗因為多喝了兩杯,已經頗有酒意,話也分外地多起來。

  「哎,賢侄,」他把身體傾向余懷,眯起眼睛,神情亢奮地笑著說,「你是好人,大好人!這話,我可不是隨便說的,不信你問問襄兒!嗯,我冒起宗不是愛說奉承話的人!賢侄你真是好人,天大的好人!咦,這話我可不是隨便說的呀!

  不信你問問襄兒嘛!襄兒你說是不是?這就對了——前些天,嘿嘿,也不怕賢侄笑話,我家都快要揭不開鍋嘍!你想想,十三口人呢,襄兒又大病了數月,就靠冒成一個人張羅,容易么?不容易!你說是不是?所以,也真難為他了!他也是好人,忠僕一個!但獨力難支啊!所以,日子過得——嘻嘻,真是很難哪,很難!

  誰知偏巧,賢侄就來了,千里迢迢的,還慷慨解囊!這就難得了,很難得呀。所以,我說你是好人!」

  這麼表示了之後,他就舉起酒杯,一仰脖子,灌了下去,然後把杯子往桌上一放,睜大發紅的眼睛,指著冒襄,問:「你說,他是不是好人?快說!」看見冒襄點點頭,他才得勝地仰起臉,哈哈笑起來。

  老人的誇獎無疑是出自真心。但坐在旁邊的余懷聽了,卻十分惶恐和尷尬。

  因為他這次解囊相助,完全是基於朋友之間的情誼,以及對冒襄以往慷慨相待的回報,根本沒有要對方感激圖報的想法;更何況,同樣意思的話,老人剛剛才說過一次,自己已經再三表示不敢當,誰知對方仍舊說了又說,這就使他有點坐不住了。其實不光是他,連坐在對面的冒襄,看來也覺得父親謙卑得有點過分,因此舉起酒杯,似乎想說句什麼,誰知冒起宗卻搖一搖手,把他擋了回去。

  「你別插嘴!我還沒說完呢!」老人朝兒子一瞪眼睛,然後把酡紅的臉轉向余懷,嘻開嘴巴,用近乎諂媚的口吻又說:「賢侄是好人,是大好人!千里迢迢,居……居然找到我們這個破家來了,還解囊相……相助,難得啊難得!我家共有十……十三口人呢!就靠冒成一個,獨木難支啊!你是解了我家的大……大難。

  賢侄真是救命恩人,我是感激……哎,還是請受老夫一禮吧!」說著,搖搖晃晃地真要站起來。

  發現冒起宗反來複去地就說一個事兒,余懷明白老人是醉了,但又無法制止,只好苦笑著,向坐在對面的冒襄連連拱手,表示萬分愧歉。冷不防看見冒起宗還要起身行禮,他不禁大吃一驚,忙不迭站起來,把老人輕輕按回椅子里,隨即一手抓起桌上的酒杯,一手撩起衣服的下擺,搶先跪倒在地上,大聲說:「老伯在上,小侄此次冒昧登門拜謁,承蒙不以鄙吝見外,掃屋拂席,使小侄得以日夕親近,連日來更殷勤垂問,相待如家人,實在令小侄感激無已,謹此敬老伯一杯!」

  說著,也不等對方回答,他就把酒舉到唇邊,咕嘟嘟地喝了下去,然後站起來,重新坐下,抹一抹髭鬚,立即指著冒襄又說:「哎,適才聽老伯說,辟疆兄去年曾大病一常不過據小侄如今看他,卻與昔日並無大異,精神反覺更清朗些。

  這也皆因積善之家,所以神明福佑了!」

  前幾天,他從冒襄口中得知,老朋友那一場病歷時數月,異常兇險,把一家人弄得日夜憂急。他故意提起此事,是想轉移老人的注意。

  果然,本來還在手足浮動,想與余懷爭持的冒起宗,聽他這麼一說,就停止了動作,遲遲疑疑地回顧一下兒子,睜大眼睛說:「你是說他呀!可不是,那一場大……大病,真病得不輕!又是打、打、打擺子,又是下痢,若不然,就一味昏睡不醒。為著給他抓藥,家中什麼能當的,能賣的,全……全都當了,賣了!

  可是呀,還不夠!沒辦法,只能,胡亂抓些草藥,呃,對付著。記得冬至——呃,是冬至嗎?對,那一日最、最嚇人,整一夜都……都背過氣去了,人事也不知,推也推不醒。我們以為,他——哎,挨不過去了,總算天亮時,又……又醒了過來。這不,也就是過了立春,呃,才算慢慢兒好起來了!」

  冒起宗說的這些情形,余懷其實已經聽冒襄說過。為著逗引老人更遠地離開剛才那個令人尷尬的話題,他仍舊裝做很用心聽的樣子。而且,等老人話音一停,他緊接著又說:「辟疆兄這一場大病,可是讓老伯操心不小!」

  「嗯……」冒起宗搖搖手,打了個酒嗝,大著舌頭說:「說……說操心,最辛苦的不是我,是他房中那……那個小的。哎,小宛——小宛那、丫頭,真是說不得!日夜陪伴,喂湯喂葯……還有那份盡心竭力噢,我們瞧著都心疼!襄兒冷時,她就抱著他;襄兒熱時……就替他拭汗打扇;襄兒要起來呢,她攙扶著;要躺下,哎,她就讓他枕在身上。因怕襄兒夜裡發……發作不知道,她總不敢熟睡。

  就連襄兒的糞便,她……她都不放過,要親眼瞧瞧——嗯,看它是好是歹哩!偏……偏偏襄兒病中失性,脾氣十分暴躁,動不動就罵人,有時還打,她卻全……全都承受著,從……從來沒有一聲兒不耐煩。哎,襄兒能熬、熬過這一大劫,她的功……功勞,著實不小呢!」

  老人這一次所說的,已經是房幃之內的情形,而且有些事,還未必合適讓外人知道。大約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余懷倒沒有聽冒襄提及。他瞥了瞥坐在一旁的朋友,發現冒襄果然低著頭,一聲不響,也不知高興還是不高興。余懷是聰明人,略一遲疑,便識趣地站起來,拱著手說:「老伯、辟疆兄,時辰不早了,今日敘談,十分盡興!不如就此散席。小侄還要打點行裝,以便明日啟程上路呢!」

  「怎麼,兄明日便要走?」冒襄驀地抬起頭,疑惑地問。

  余懷點點頭:「皆因小弟此次南來,是要往嘉興辦貨。若再不動身,只怕就趕不及了。況且,家中之人見弟遲遲不回,也會焦急懸望!」

  關於此行所負的秘密使命,余懷出於小心,並沒有向對方透露。因此聽他這麼說,冒襄雖然一時間沒再吭聲,但片刻之後,依舊猶豫地挽留說:「難得一聚,兄就多住兩日再去,如何?」余懷苦笑了一下:「便是小弟也恨不得與兄長相廝守,惟是時窮世亂,謀生非易,雖有此心,其可得乎?」

  「可是……」

  「哎,襄……襄兒!」冒起宗含混的聲音從旁邊傳來。

  兩個朋友回頭望去,發現只這一會兒,老人已經歪靠在椅靠上,閉著眼睛,一副醉態畢露、力倦神疲的樣子。

  「哦,孩兒在!不知父親有何吩咐?」冒襄連忙問。

  冒起宗用手指著門外:「嗯,你去——叫小宛來!」

  「叫小宛來?做什麼?」

  「讓你去叫,你就去叫嘛!」冒起宗不耐煩地說,沒有睜開眼睛。

  冒襄動了動嘴,似乎還想問個明白,但當目光落到父親那張衰老頹唐的醉臉上時,他便轉過身,走了出去。

  「嗯,賢侄,你坐!」似乎已經沉入夢鄉的冒起宗,居然又扔出一句。

  余懷本來已經準備跟著離開,聽他這麼吩咐,感到有點莫名其妙,但也只好答應一聲,遲遲疑疑地坐回椅子上。

  由於停止了談話,屋子裡靜了下來。隨著窗外的夕陽收斂起最後的餘暉,濁霧樣的薄黯開始在眼前浮蕩。如今冒家能夠使喚的,只剩下一個老僕冒成,因此眼看天就要完全黑下來,仍舊沒有人進來點燈。倒是余懷的親隨阿為大約想著主人還在屋子裡,走進來張望了一下,發現還沒有散席,就去找來一盞破油燈放到桌子上點上。他問明主人並無其他吩咐,便又退了出去。

  現在,憑藉著那一小朵孤單地搖曳著的燈焰,余懷看見冒起宗仰靠在椅靠上,一動也不動。昏黃的光影里,那根耷拉在胸前的花白的髮辮顯得特別觸目。「嗯,老伯讓辟疆叫董小宛來,不知有什麼事?」他想,「不過這一次逃難,董小宛想必吃了不少的苦,那黑瘦憔悴的樣子,與三年前相比,簡直像老了十歲。那天乍一見,我還差點沒認出她來呢!自然,話又說回來,她歸了辟疆,總算得遂所願,比起十娘和媚姐她們,還是幸運得多!可是,就只怕她命中福分不足,我看她……」正這麼胡思亂想著,耳畔傳來了腳步聲。他抬頭望去,發現黑糊糊的門洞外出現了兩個人影。接著,冒襄和董小宛一前一後,跨進燈影里來。

  「老爺萬福!老爺呼喚媳歸,不知有何吩咐?」大約看見有客人在場,董小宛一進門就微微低下頭,徑直走向冒起宗,把雙袖交疊在腰問,行著禮問。

  冒起宗卻閉著眼睛,沒有反應。直到董小宛又問了一句,他才「氨的一聲,抬起眼皮。當看清董小宛已經站在跟前,他就咧開嘴巴一笑,點點頭,隨即重新把眼睛合上,擺了一下手,說:『「嗯,你來了,很好!余…余先生說,他要走了。他是個好……好人,大好人!救了我們全家!你……你就唱……唱支小曲兒,給他送……送行吧!」

  「啊,老伯是說,給我送行?」余懷不由得一怔。

  「唔,是給你唱!」冒起宗說得很肯定。

  「這個……恐怕……但是……」

  「啟稟父親大人,」不等余懷結巴出個所以然來,站在一邊的冒襄卻出乎意料地上前一步,低著頭稟告說:「小宛近日身子不大好,又許久不曾唱了,只怕、只怕唱不好……」「唱得好!」冒起宗不耐煩地打斷他說,「前些日子,我聽見她在屋子裡唱,給你解悶兒,就唱得挺好的嘛!」

  「可是,這幾日她確實病了,在發熱,沒有再唱了。」冒襄堅持說。

  當董小宛還是秦淮河的一位名妓時,就以色藝雙絕而名聲遠播。余懷也曾在各種場合里,不止一次聽過她演唱,並留下很深印象。後來,她嫁給了冒襄,這種機會便不再有了。現在,能夠再度領略董小宛的美妙歌喉,余懷自然十分高興。

  剛才他支支吾吾,無非是覺得主人過於情重,自己有點生受不起。不過,現在聽冒襄這樣一說,他就頓時不安起來,連忙從旁幫腔:「哦,既然病著,就不要勉強了!」

  「你別聽他的!」冒起宗粗暴地打斷說,隨即睜開眼睛,氣忿地瞪著兒子:「什麼病了,不能唱,分明是有意推搪!余先生遠道迢迢,又上宜興,又來這裡,就是為的來看望我們,這容易嗎?還解囊相助,搭救了我們全家,這容易嗎?你不念這份情,我可念這份情!如今他要走了,還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再見。我家敗落到這個樣子,別的也拿不出來答謝人家,不就是唱支小曲兒嗎?可你、你還推三阻四地不買賬!」

  老人越說嗓門越響。他的一雙醉眼發出惱恨的光,疏朗的眉毛豎了起來,胸前一起一伏的,呼哧呼哧地直喘氣。看見父親這樣子,冒襄分明畏縮了一下,但仍舊頑強地爭辯說:「可是小宛她……」「啊,你們唱不唱?唱不唱?」老人驀地高叫起來,同時暴怒地用手「嘩啦」一撥,桌上的杯碗頓時左搖右晃,倒了一片。

  「哦哦,媳婦唱!媳婦唱!媳婦這就唱!」站在一旁的董小宛嚇得渾身一抖,連聲表示說。她立即走到丈夫身邊,急切地低聲說了一句什麼,然後把他拉到一旁,搬過一張椅子,按著他坐下來。看見冒起宗已經再度露出不耐煩的神色,她又匆匆走到余懷跟前,深深地行了一個禮,說:「余先生請坐,待賤妾獻上一曲,代我家老爺、相公為余先生送行。唱得不好之處,還請包涵則個!」

  在冒襄父子大起爭執的當兒,余懷也感到不知所措。他自然理解冒襄回護愛妾的心情,但是如果全力幫著朋友說話,又怕會挫傷老人的一番好意,因此一時問不知如何勸解才是。眼下,看見董小宛擋不住冒起宗的催逼,終於準備開始給自己演唱,他就頓時再度不安起來,本能地打算推辭。但當接觸到對方的視線時,他卻意外地發現,在昏黃的燈影下,董小宛那閃動的眼神顯得那樣焦急、可憐,充滿著祈求的意味……於是,他心中不由得一動,只好把到了嘴邊的話又收回去,遲遲疑疑地回了一禮,又望了望皺著眉頭一聲不響的冒襄,心神不定地坐回椅子上。

  現在,屋子裡再度靜了下來。已經走到八仙桌旁的董小宛,緊閉著嘴兒,默默地挽起袖子,拿起一根竹筷,雙腿併攏地站著,擺出習慣的姿勢。不過,她並沒有馬上開始演唱,而是微微蹙著眉毛,凝視著桌上那一朵跳動的燈焰,彷彿在收斂心神,又像在暗自選擇唱段。末了,只見她手腕一動,用竹筷在桌面上輕輕敲出節拍,先哼出一段音樂的過門,然後輕啟朱唇,曼聲地唱起來—— [高陽台]凜凜嚴寒,漫漫肅氣,依稀曉色將開。宿水餐風,去客塵埃。思今念往心自駭,受這苦誰想誰猜?望家鄉,水遠山遙,霧鎖雲埋。

  [山坡羊]翠巍巍雲山一帶,碧澄澄寒波幾派,深密密煙林數簇,滴溜溜黃葉都飄敗。一陣兩陣風,三五聲過雁哀。傷心對景愁無奈。回首家鄉,珠淚滿腮。

  情懷,急煎煎悶似海;形骸,骨岩岩瘦似柴。

  [念佛子]窮秀才,夫和婦,為士馬逃難登途,望壯士略放一路。捉住!枉自說閑言語。買路錢留下金珠,稍遲延,便教你……這是南戲《拜月亭》中的一節,是主角蔣世隆與王瑞蘭夫妻逃難,途中遇盜時所唱。也許去年董小宛跟著冒家逃難時,有過類似的遭遇,這會兒心有所感,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這節曲文。不過,在給余懷送行的當口上,卻唱什麼「遇盜」一類的話頭,未免有點不吉利。因此,不等她唱出最後那「身喪須臾」四個字,冒起宗已經搖著頭,大聲打斷說:「嗯,不好,不好!這曲子不好,另挑一個好的唱!」

  董小宛本來正沉浸在曲詞所展現的情景里,加上這麼接連三支曲子唱下來,早已經止不住情懷慘戚,淚光閃閃。冷不防聽見公公一聲斷喝,她才驀地驚覺過來,連忙揩著淚眼,抱歉地賠笑說:「哦哦,公公說得是,這曲子是不好,奴家另唱一個別的,另唱一個別的!」

  倒是余懷,在董小宛開始演唱時,雖然還有點心神不定,但兩三句曲詞送入耳中之後,他的情緒就彷彿受到一隻無形的手安撫似的,漸漸鬆弛下來,並且不由自主地被對方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曼妙歌聲所吸引;而隨著曲牌的轉換,更被其中所傳達的離亂情懷深深地打動。加上屋子裡的光景又是一燈如豆,人影憧憧,也為這一段絕唱平添了無限凄惶緊迫的氣氛。因此,當聽說董小宛要另唱別的,他反而感到有點意外,正打算表示用不著,照這麼唱下去就極妙!但是一抬頭,卻碰上了冒襄冷冷的目光,彷彿在質問:「哼,你還沒聽夠么?你到底還想聽多久?」

  余懷不禁微微一怔,隨即霍然醒悟,馬上說:「哦,多謝賜曲!本欲領教,惟是時辰著實不早了,小生還要收拾打點,那就留諸他日吧!」

  說著,他就對冒襄告罪地拱一拱手,首先站立起來。

  二

  「相公,時辰不早了。你喝了半天的酒,想必也倦了。洗過臉,就早些兒歇息吧!」董小宛端來一銅盆熱水,賠著笑臉說。這當兒,東廂那所破屋子裡的酒席已經結束,夫婦二人也回到他們日常就寢的西廂房裡。

  冒襄沒有吱聲。

  「哎,今日可把妾身嚇壞了。」董小宛一邊把臉盆放到矮凳上,一邊管自嘮嘮叨叨地又說,「從來沒有見過老爺這樣子,喝了那麼多酒,還生那麼大的氣兒。」

  冒襄徑自在一張椅子上坐下,依舊悶聲不響。

  董小宛看看他,隨即走向用門板搭成的卧榻,拿過一把破扇子,一邊開始拂床安枕,一邊又說:「余先生明兒就要走了,眼下兵荒馬亂的,他打老遠來一趟不容易,相公可要送他一送?不過,相公的病剛好,走遠了卻不相宜,要不就讓冒成代相公送一程好了!」

  這麼說了之後,發現冒襄始終不答腔,她就走過來,忽閃著大眼睛,瞅著丈夫,關切地問:「相公,怎麼不說話?莫非身子不清爽?」說著,便伸出手,去探冒襄的前額。

  「不是!」冒襄一搖頭躲開了她。

  「那麼……」

  冒襄瞥了她一眼,又把目光移回原來的地方,冷冷地說:「你不是沒唱夠,還想唱么?那麼你就唱去呀!要是覺著在這兒不盡興,你就回秦淮河去好了!在那裡,你愛怎麼唱就怎麼唱!便是唱到天亮也沒有人會攔你!」

  董小宛眨眨眼睛,似乎沒有反應過來:「相公,你、你說什麼?」

  「我說,你要是覺著在這兒還唱不夠,就回你的秦淮河去好了!」冒襄提高了聲音。

  起初,董小宛還故作驚訝地望著丈夫。但當發現這種辦法根本不足以緩解冒襄那凌厲的鋒芒時,她的眼神就變得暗淡了,終於,無言地低下頭,慢慢地走開去。不過,片刻之後,她又毅然轉過身來,重新裝出笑臉:「哦,原來相公還為這事生氣呀?其實,妾身又何嘗想唱。可是老爺……」「你別往老爺身上推!」冒襄一挺身站起來,爆發地說,「老爺他是喝醉了酒!可是你也喝醉了么?你一沒喝,二沒醉,可是一聽說要唱曲,你就樂顛顛的沒把魂兒也丟了!又是唱又是哭,唱了一曲還不夠,還想唱第二曲!我問你,你現在是什麼人?還是秦淮河上賣唱的婊子嗎?啊?說呀!你莫非還是秦淮河的婊子不成?啊!」

  冒襄咬牙切齒地質問著,申斥著,顯然,要不是多少還顧忌著被上房的父母和下屋的客人聽見,他的聲音還會更大一點。但無論如何,讓侍妾上場,給客人唱曲助興這件事,深深地傷害了他的自尊心。如果說,剛才迫於老父的嚴命,他只得屈從的話,那麼此刻,他就忍不住把滿心的怒火,都傾瀉在可惡的、不要臉的侍妾身上。

  董小宛的笑容僵住了。一種混雜著絕望、委屈和痛苦的表情,從她那張變得越來越慘白的臉上呈現出來。末了,她獃獃地退到床邊,頹然坐了下去。

  「哼,你要真是個賣唱的婊子,倒也省心,那你就唱好了,與我冒襄無干!

  可要是那等,你當初就別嫁進我冒家來呀!既然死乞白賴地嫁進來,那你即使是硬裝,也得裝出與這個家相配的格分兒來!要知道,縱然你不要臉,可我冒襄還要臉!」

  冒襄越罵越上勁。可是董小宛分明已經很有經驗,始終不回嘴。只是當丈夫不知不覺地又提高了嗓門時,她才擔心地偷偷望著窗外。

  這多少提醒了冒襄,雖然心有不甘,卻不得不放低了聲音。然而,由此卻想到了家裡的其他人,他又悻悻然說:「你進門都三年多了,家裡卻有人總拿你當婊子看。你覺著委屈,委屈得要死!可你怎麼不想想,要人家不再那等看你,你自己就得做出個樣子來呀!像今晚這事,我已經再三替你攔著,可你就是懵懵然一點兒不醒悟,還像得了天大抬舉似的唱了還想唱。這叫什麼?這叫做生性下賤,爛泥糊不上壁!」

  這最後兩句話,冒襄是咬著牙說出來的,就像刀子似的又鋒利又冰冷,簡直可以置人於死地。然而,董小宛卻忽然抬了抬頭,眼睛裡閃出一絲意外的神色。

  但碰到丈夫那嚇人的目光,她又自知有罪地趕緊垂下脖頸。

  也就是到了這會兒,冒襄的怒火才算好歹平息了一點。雖然嘴巴還在翕張著,一些凌厲的語句還在喉頭翻滾,但當目光落在董小宛那逆來順受的姿態、那尖削憔悴的臉龐上時,他終於遲疑了一下,把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下去。末了,他轉過身,一邊走向擱在矮凳上的臉盆,一邊氣哼哼地說:「今晚這事,沖著是父親的主意,總算還情有可耍不過,今後你可得給我留神著點!若是再這麼自甘下賤,我可不會像今日這等輕饒你了!」

  這麼最後警告了侍妾之後,他就俯下身去,開始動手盥洗。

  誰知,董小宛卻忽然抬起頭,眼睛閃著淚光,神情激動地微笑說:「相公,你怎麼不罵了?你再罵呀,妾身喜歡聽呢!」

  冒襄不由得一怔,從臉盆上抬起頭來:「你喜歡——我罵你?」

  「是的!」

  「為什麼?」

  「因為、因為相公再也不將妾身當婊子看了!妾身真是好喜歡,好喜歡!」

  董小宛真誠地說。燈光下,她的臉容顯得異樣的明朗、舒暢和安詳。

  本來,看見侍妾挨了訓斥之後,居然還笑,冒襄已經惱火地豎起了眉毛。驀地,聽對方說出那麼一句,他心頭不由得一顫,噎住了。半晌,他慢慢地直起腰,覺得一股熱流從胸膈問冒了起來。那是一股遙遠的、辛酸的熱流。他轉過身,默默地、深長地望著侍妾,末了,嘆了一口氣。

  「啊,相公不要這等難過!」董小宛激動地急急說,「我自跟了相公之後,安生的日子雖然不長,但那一份可心,那一份甘甜,妾身一生一世都會記在心裡!」

  冒襄抬起頭,望著桌上的油燈,喃喃地說:「啊,你還記得?」「記得,記得!」董小宛使勁地點著頭,「妾還記得,那年劉漁仲大人受錢大宗伯之託,送我到如皋時,妾身在船中等了許久,卻遲遲不見相公來接,心中十分驚疑。後來忽然來了一班、丫環老媽,把我簇擁上岸,更覺害怕。後來到了一處單門獨院的住所,看見裡面幃帳燈火器具飲食,樣樣齊全,問起因由,原來是奶奶著人安置的,心中一塊石頭這才登時落了地,知道妾身真真遇著好人家了!」冒襄點點頭:「那天是因為父親在花廳設宴,招待黃太沖,我當時還沒將娶你的事稟明父親,故此一時抽身不開——不過,你來7之後,記得足有一個月,你一不彈,二不唱,三不施粉描眉,一天到晚只管繡花念佛,活脫就像個小尼姑子!」

  「啊,那時妾身的心裡,就如一下子脫出萬頃火雲,落到了清涼界中。一想起向時那五載風塵歲月,就像一場地獄噩夢,心裡直哆嗦!」

  看見一旦提起過去那種從事賣笑生涯的歲月,侍妾仍舊是一臉惶怖的樣子,冒襄就走過去,在她身邊坐下來,安慰地握住她的兩隻小手,說:「後來就好了!

  記得那天把你正式帶進府里叩見父母,兩位老人家一見就十分喜歡,都說,沒想到襄兒娶回這麼個可人兒!不過,也難得你居然就懂得許多,知書識禮,繡花念經,也還罷了,你居然還會品香制香,蒔花種草,烹調美食,而且樣樣都出手不俗,別饒新意。記得你那年弄的秋海棠露,就是一絕!別人都說這秋海棠又名斷腸草,不能食用,誰知你做出來讓大家一嘗,味道竟是比那些梅花、野薔薇、玫瑰、桂花、菊花制的露都要好出多多!還有那些桃膏瓜膏、火肉風魚、醉鱘醉蛤、烘兔酥雞,全都是一時美味!哎,可惜如今又哪兒去尋這些東西呢!」

  「啊,會有的,會有的!只要相公喜歡,妾就必定想法替相公弄出幾樣來!」

  冒襄苦笑著搖搖頭:「你可千萬別去弄,我是說說玩兒罷了!你為了我,已經受了許多的苦,瞧你這雙手,都磨出繭來了!還有你這身子,也真是瘦得多了。

  聽說我鬧病那陣子,你每日把好吃的都留給我,自己只吃一頓糠菜,還得張羅許多家務事。唉,實在太難為你了!」

  董小宛痴痴地望著丈夫,突然張開雙臂,使勁把他抱住,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說:「相公,相公!妾身真是太、太疼惜你了!你知道么?為了你,妾身就是即時死了,也是心甘情願的!」

  冒襄也已經動情地把侍妾攬進懷裡,聽了這話,頓時眉頭一皺,不高興地說:「你胡說什麼?什麼死不死的!別說那些不吉利的話!」

  「可是……可是,」董小宛流著淚說,「妾身十歲時,我娘聽說石城門外的江神廟有個瞎先生算命很靈,就帶我去讓他算。那瞎先生當時就說,我的命煞重身輕,又多刑衝破敗,怕年壽不長……」聽侍妾說得認真,冒襄倒呆了一呆,但隨即搖搖頭,撫摸著她細密柔軟的秀髮,斷然說:「那些走江湖的,十有八九都是靠嚇唬糊弄人騙飯吃,你能信他!

  哎,時辰不早了,趕快洗一洗,上床睡吧!」

  由於丈夫這樣說了,董小宛也就似乎得著倚仗似的,臉上重新綻開了笑靨。

  她笑得那樣開朗、寧帖和長久,是嫁進家門三年多來,從未有過的。

  小半天之後,隨著破宅子中這最後一盞油燈的熄滅,整個院子也進入了沉沉的夢鄉。只有變得繁密起來的唧唧蟲聲,像奏響了一支夏夜的樂曲,它們熱烈地、不疲倦地演奏著,給人們的夢境,注入幾許甜蜜,幾許安詳……這亂離時世中的一夜,如果不再發生別的事情,也許好歹就這麼過去了。然而,冷不丁的,街上的狗忽然汪汪地吠叫起來,一兩隻,三四隻,越來越多,越吠越凶。接著,是奔跑的腳步聲,嘭嘭的射門聲,惶急的喊叫聲。人們開始從睡夢中驚醒,紛紛披衣起床。於是,剛剛還是鼻息沉沉的殘破小城,像是被某種強力猛地撞了一下似的,頓時騷動起來……冒襄和董小宛因為睡得太沉,直到冒成敲著西廂的門叫喚,才驀然驚醒。當他們匆忙穿上衣裳,開門走出時,發現冒起宗、馬太太、奶奶蘇氏、劉姨太,還有餘懷主僕,都已經齊集在天井裡,像熱鍋上的螞蟻似的急成一團。

  「什麼事?出了什麼事?」冒襄一邊緊張地問,一邊胡亂地系著腰帶。

  「少爺,魯王爺的兵過江了!」冒成回答。

  冒襄心中一愣,頓時想起去年十月,也曾為這種消息虛驚過一場,於是皺著眉頭問:「魯王爺的兵?會不會像上回那樣,又是謠言?」

  冒成搖搖頭:「這回可是真的了!剛才聽外邊的人說,是一夥打夜魚的看見的,江南開來好多的船,火把紅彤彤的一大片,把半條江都映亮了!」

  「要是這等,今番恐怕是死定了!死定了!」冒起宗喃喃地說。

  由於酒意已經過去,他也恢復了平日的端莊與沉靜。

  「哦,那、那可怎麼辦哪!」「老爺,你可得想個辦法呀!」女人們一齊驚慌地尖叫說,並且急得哭了起來。

  「襄兒,你瞧這事……」老人望著兒子問。

  冒襄沒有立即回答。因為事出突然,他心中一時也亂得很。加上這當兒,透過倒塌了的大堂和大門,可以看見街上已經亂成一片。那些準備逃難的人已經開始把家當往外搬。這種情形使大家更加焦急,也使冒襄心中七上八下,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老爺,相公,」看見大家一時沒有主意,董小宛從旁試探地說:「要不,還是先上大白居去躲一躲?那裡畢竟偏僻些,南兵一時到不了那裡。」

  大白居,是冒襄的朋友張維赤的別業。去年六月,他們全家逃離海寧之前,曾經把女眷們送到那裡去住過一陣子。不過,自從上一次傳說魯王的兵打來時,冒襄同張維赤鬧翻了之後,彼此就沒再來往,現在又逃到那裡去,對方到底肯不肯收留,卻有點吃不準。因此,冒襄沒有吱聲。

  「老爺、大爺,姨奶奶說得不錯,」冒成接了上來,「今日小的在街上遇見張相公,他還叫住小的,打聽老爺和少爺如今怎麼樣了,問了許多,很關切似的,臨去時還說有事就找他!」

  冒襄瞧了瞧父親,對這個消息感到有點意外,也有點感動和寬慰。不過,情勢卻不容他多想,倒是如果張維赤真有這句話,那麼上大白居去,當然不失為一個可行的選擇。於是他「嗯」了一聲,打算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然而站在旁邊一直沒有開口的余懷忽然問:「魯王的兵打過江來,無非是要收復大明故土。我們又不是韃子,何必如此驚慌走避?」

  冒襄微微一怔,隨即醒悟過來,於是苦笑說:「兄新近到此,故此有所不知——皆因聽說魯王的兵所到之處,凡見有剃了發的,便俱認作是韃子,不問青紅皂白,一律殺卻。是故百姓迫於無奈,只得紛紛走避。兄明日上路,也須仔細留神才好!」

  聽他這麼說,余懷分明也大感錯愕。不過,略一沉吟之後,他就毅然說道:「既然如此,那麼弟就暫且留下不走!而且府上各人也不必走,一切有弟擔待!」

  「啊,怎麼?」

  余懷沒有即時回答。他左右望了望,隨即做了個手勢,把冒氏父子請到一邊,這才壓低聲音說:「實言相告,小侄此次南來,辦貨是假,受留都義軍之託,同浙東聯絡是真。與小侄一道南來的,其實還有沈昆銅和柳麻子。因小侄要尋訪辟疆,他二人便先行過江,這會兒想必已經面謁過魯監國。這番南兵興師前來,說不定就是他們促成的!」

  這麼說了之後,他停頓了一下。看見冒氏父子目瞪口呆,一時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他又做了個手勢,斷然說:「總而言之,大家都不必走了。有小侄在,決不會讓府上各位吃虧就是!」

  三

  魯王軍隊大舉渡江的消息,使余懷臨時又留了下來。但是他卻不知道,他那兩位失去聯絡的朋友——沈士柱和柳敬亭其實也已經到了海寧,同他們在一起的,還有魯王政權的職方主事查繼佐。目前,他們就住在位於城東的查氏家族的大宅里。另外,余懷當然更加不會知道,昨天夜裡,使全城居民大為恐慌的所謂魯王軍隊已經渡江的消息,其實並無其事,只是他的朋友們為了製造混亂,故意散布的謠言而已。

  沈士柱等三人是受黃宗羲的委派,於三天前秘密潛入城中的。在與海寧隔江相望的浙東地區,自從魯王政權終於決心出師西征以來,不僅地方民軍,而且連方國安、王之仁的正規軍也都正式投入準備。經過督師張國維的積極推動,各項事宜已經大體就緒。加上魯王本人終於意識到,地方義軍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最近特意把孫嘉績和熊汝霖這兩位最先舉義抗清的元老,擢升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這更大大鼓舞了義軍將士們的士氣。結果,在朝廷正式批准餘姚軍的用兵方略之後,又有三股義兵自願加入到黃宗羲的麾下來,他們是太僕寺卿陳潛夫、浙西僉都御史朱大定和兵部主事吳乃武。這些人手下的兵雖然都不多,但仍然進一步增強了黃宗羲的實力和聲勢。面對日益高昂起來的士氣,孫嘉績指示黃宗羲儘快揮兵渡江,爭取打響西征的第一仗。按照原定的計劃,餘姚軍將首先搶佔錢塘江對岸的小鎮譚山,然後迅速攻取海寧和海鹽,再轉趨太湖,與當地的義軍會合,進而向北拓展地盤。黃宗羲分析了所掌握的情報,估計佔領譚山不會有困難。但是海寧城中,最近清朝卻派了一個名叫張堯揚的來任知縣。此人手下有千把鄉兵,而且同杭州方面保持著聯絡,一旦情況緊急,就請清兵前來救援。

  因此到時恐怕要費一點力氣。為著確保能夠順利破城,黃宗羲與副手王正中反覆商議,決定秘密派遣出身海寧望族的查繼佐先行潛回城中,憑藉在當地的關係和影響,設法聯絡有志之士,充當內應,到時配合義軍攻城。另外,黃宗羲又想到沈士柱和柳敬亭一直想到海寧去,尋訪余懷和冒襄的下落,而且他們握有在南京弄到的清乍號牌,進出海寧應該不成問題,於是便請兩人也一道同行,從旁協助查繼佐。

  現在,他們一行三人,憑藉查繼佐的哥哥查繼坤的接應和幫助,不僅順利地在查家大宅潛伏下來,而且還大體摸清楚了城中的情形。原來,坐落於錢塘江出海口的這個縣城,經歷了去年閏六月和八月兩度起義,又兩度失敗之後,固然已是瘡痍滿目,殘破不堪,但是,自從清朝委派的知縣張堯揚到任之後,經過一番整頓,一些制度已經恢復起來,無法無天的行為受到遏制,曾經是乘亂而起、自行組合的鄉勇,也按分保團練的辦法加以整編。此外,張堯揚還得到杭州清軍的支援,弄來了一批刀槍火器,把他手下的人馬裝備起來。各個城門的防務,除了分派專人負責之外,每門最近還配備了弓箭手、長槍手、短槍手、防牌手、銃手,以及一批丁壯民夫,協同據守。至於臨戰時的方略,張堯揚也作了布置,規定六個城門除了南東二門和大小北門關閉不開之外,西門和小東門只開半扇,以便觀察敵情。一旦敵人殺到,如果對方勢大,就閉門死守;如果對方來人不多,就大開城門,揮兵主動出擊,以期制敵於先機。如此等等。

  由於發現海寧這塊骨頭並不是那麼好啃,查繼佐這兩天在設法摸清城中底細的同時,一直在他哥哥的幫助下,加緊秘密聯絡有志之士,力圖在短期內集結起一支可以充當內應的力量。他了解到:在東面不遠的袁花鎮,目前活動著一支抗清武裝,領頭的名叫凌君甫,手下有好幾百人馬,經常出沒在河汊蘆盪之中,與張堯揚為敵。只要派人去聯絡,估計會樂於聽命。查繼佐把這種情形向沈、柳二人一說,大家都覺得如果得到這夥人相助,事情就會好辦得多。但是怎樣才能把這支人馬弄進城裡,又不引起張堯揚的警覺,卻是一個難題。後來,是沈士柱提出,不妨在城中散布魯王軍隊大舉渡江的謠言,造成人心混亂,然後讓凌君甫他們的人馬裝扮成四鄉民眾,借口要求避難,成批混入城中。他怕大家有疑慮,還特地引用兵書中「托或有之事,為莫稽之詞,以恐之使驚,誘之使趨」的話,來加以證明。查氏兄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於是便布置手下的心腹,在昨天夜裡分別出動,依計而行。果然謠言一旦放出去,很快就一傳十,十傳百,整座海寧城都驚慌失措地騷動起來……消息傳回查家大宅,大家自然十分高興。其中,又數沈士柱最為興奮。事實上,儘管多年來他一直著迷地鑽研兵法,不少名篇都能背誦如流,但說到真正付諸實行,這還是第一次,而且沒想到立即就大見效用。到了第二天下午,他終於憋不住,興沖沖地拉著柳敬亭來找查氏兄弟,要求出門去瞧一瞧情形。查氏兄弟自然也極其關注情勢的進展,特別是城中雖說已經亂起來,但是接下來,凌君甫及其手下的人,能否利用這種混亂狀態順利混入城裡來?以及這些桀驁不馴的強梁之輩,儘管已經答應前來相助,會不會又臨時變卦?這些還全都拿不準。不過,他們已經不斷派出家中的僕人到外面去探視,就連同凌君甫聯絡的事,也已經作了安排。因此,聽說沈士柱打算親自出門,查繼佐反倒捋著鬍子,沉吟起來:「昆銅兄要出去瞧瞧,本來也無妨,惟是敝邑可不比留都,巴掌大的一塊地方,區區七八千的居民,那些臉孔,十有七八縱使叫不出也認得出。更兼眼下又是爭戰非常之時,那等做公的對面生人最是留意。即便是小弟,因久出初歸,也不敢輕易拋頭露面。何況二位兄台本是外地人,只怕不甚穩便!」

  沈士柱搖搖頭,傲然地說:「不打緊,小弟已然落髮出家,身上牒譜俱全,況且帶得有韃子的號牌,料那些做公的也不敢奈我何!」

  「那麼柳老爸也一道去么?」

  「老爸他也有號牌在身,自然去得!」

  「可是柳老爸這尊容,最易記認,萬一……」「那麼,」沈士柱立即改口說,「老爸就留在宅中,讓小弟獨自走一遭便了!」

  「噢,」柳敬亭笑嘻嘻地說,「沈相公想賣脫小老,這可使不得!小老與沈相公結伴南來,自問事事向前,不敢躲懶。這番也定不落後!」

  看見沈、柳二人全都執意要去,查繼佐一時沒有了主意。他轉向站在一旁的查繼坤,徵詢地問:「大哥,你瞧這事……」查繼坤點點頭,說:「這樣吧,既然二位要去,那麼學生這裡派了幾個精壯的手下,在左近暗地追隨護衛,一旦有事,也有個照應。」

  這樣安排,自然可以讓人放心一點。於是查繼佐便支開身邊的僕人,對兩人詳細交待了一番,告訴他們按照約定,凌君甫的那些人馬將要從小東門進人,並且以臂上纏有草繩為記;然後,又再三叮囑他們一定要事事小心,這才請查繼坤引路,避開眾人耳目,從西側的一道小門把他們送出去。

  位於城中東北部的查家,離小東門並不算太遠。當沈、柳二人沿著狹長的街巷向前走去時,發現太陽已經偏向了西邊。街巷兩邊的高低院牆、那大小不一的門扇,以及門扇頂上的黑瓦頂,全都反射著明晃晃的光。一路上,不斷有人進進出出地從家裡往外搬東西,看那緊張匆忙的神色,不用問,必定是受到夜來那個謠言驚嚇,打算出城避難的。這一次,兩個朋友雖然照例結伴出來,但就柳敬亭而言,與其說是急於看看外間的情形,不如說主要是不放心沈士柱。說實在話,以他這些年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對於眼前這種事已經不再會感到特別好奇。如果真要拿主意,他倒是同意在這種時候,儘可能不露面為好。但是,瞧著沈士柱那種興奮得抓耳撓腮、坐立不安的樣子,他又知道,就算硬是攔著不讓出來,沈士柱恐怕也會偷偷往外跑。為著免得萬一出了事,連個照應報信的人也沒有,他才決定乾脆陪同出來走一趟。不過眼下,看見沈士柱像丟了魂兒似的兩眼閃閃發光,轉動著光禿的小腦袋,四下里打量,嘴裡還不停地喃喃說:「啊,果然動起來了,都動起來了!這就好,這可好了!」柳敬亭就不禁暗暗搖頭,伸手扯了對方一把,悄聲警告說:「老兄說話可得留點神,仔細讓做公的聽了去!」

  「啊,對對!」猛然醒悟過來的沈士柱,連忙點著頭,乖覺地說:「得留點神!得留點神!」這之後,兩人便不再說話,相跟著加快腳步,朝著通往小東門的大路趕去。

  小東門的正名叫宣德門。出門不遠,就是供軍隊操演的校常一條泥沙鋪設的大路,從那裡一直延伸到城內。由於兵馬長年累月地賓士踩踏,路面已經破爛不堪,而且儘是坑坑窪窪。雖然還在巷子里時,柳敬亭就聽見外面老遠地傳來鬧哄哄的聲浪,但當走出巷口一瞧,他卻仍然不由得為之一怔。只見大路上黑壓壓的,擁擠著無數逃難的百姓,有挑著擔子的,有駕著獨輪車的,有趕著驢馬的,但更多的則是背著各式各樣的包袱,正拖男帶女、扶老攜幼地從四面八方亂紛紛地擁來,又向著城門的方向趕去。他們臉上的表情是那樣驚慌失措,悲苦凄惶,完全是一副被嚇破了膽的樣子。很顯然,如同剛才巷子里的那些居民一樣,他們也壓根兒不知道夜來那個消息,只是有人故意散布的謠言,而且,都很害怕魯王的軍隊一旦打過來,會對他們這些「大清順民」施以無情的報復;但是,他們似乎又並不相信清朝的官府當真能夠保護他們,結果只好像一群沒有主宰的驚弓之鳥似的,一有風吹草動,就爭相逃命。隨著他們蹣跚而行的腳步,大路上揚起了漫天的塵土,灰濛濛一片,使太陽都為之暗淡了下來……「嗯,老兄那條計策果然使得,竟是把全海寧城都鬧動了呢!」發現情形果然不出所料,甚至比預想的還更混亂,柳敬亭不由得回過頭來,低聲稱讚說。

  「可是、可是怎麼會這樣子?這麼多人,這麼亂……」沈士柱瞪大眼睛,不知所措地問。看來,眼前這來勢洶洶、驚恐萬狀的景象,把他好嚇了一跳。

  柳敬亭斜覷了他一眼:「咦,人越多,越亂,才好呢!不亂,外邊的人怎麼進得來?」

  沈士柱卻搖搖頭,喃喃地說:「不對,不是這樣子,不該這樣子……」「不該這樣子?」柳敬亭感到莫名其妙,「那該是什麼樣子?」沈士柱卻沒有回答,只是像受到某種無形禁制似的發了呆。這樣站立了片刻,待到人數眾多的一群百姓亂鬨哄地擁了過來,他就魂不守舍地隨著人流向前走去。柳敬亭看見了,只好緊趕幾步,跟在後面。

  兩人腳步不停地走了一陣。這當兒,由於蜂擁而來的百姓越來越多,情形也變得更加混亂。有因為搶道而發生爭吵的,有因為走丟了親人而又哭又喊的,有因為突然發病而昏倒在地的,還有財物被竊的、行李散架的、把要緊的東西忘在家中要回去取的……有兩個漢子,不知為什麼爭執起來,其中一個被另一個猛然一推,向後噔噔噔地倒退了六七步,撞歪了一架獨輪車,還帶翻了一挑擔子,把那些罈罈罐罐摔了一地,弄得哭罵聲四起,周圍的人亂作一團。還有一個瘸腿的老頭兒,髮辮披散著,氣喘吁吁地追趕一隻逃脫了捆綁的鴨子,忽然腳下絆著了什麼,一跤跌倒,待到掙紮起來,已經是滿臉鮮血,但是卻顧不得疼痛,仍舊瞪大惶急的眼睛,在人叢中尋找那隻不知去向的鴨子。不過,最可憐的還是那些有身份人家的婦女,她們那一雙小腳即使在平時也是步履維艱,哪裡經得起在這坑坑窪窪的路上奔命?一路上竟是幾步一跌,連滾帶爬,弄得哭爹喊娘,狼狽萬分……這樣一些情形,柳敬亭自然都看在眼裡,不過,前些年,他跟隨左良玉的軍隊行動,比這混亂十倍,也殘酷十倍的場面都見識過許多,因此,雖然心中也自嘆息,但是已經沒有什麼更驚駭的感覺。倒是沈士柱,卻像抵受不住,怕冷似的縮著身子,臉色變得越來越蒼白,步子也邁得越來越緩慢。柳敬亭不由得奇怪起來,心想:「前一陣子,他不是還生怕城中亂不起來么!怎麼事到臨頭,卻變成這副模樣?」於是挨近前去,低聲問:「嗯,你怎麼了?」

  沈士柱搖搖頭,哭喪著臉說:「沒有什麼。不過,這種事,我就只做這一回,以後再也不做了!」

  柳敬亭微微一怔:「再也不做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不為什麼,總之我下一回絕不再當什麼卧底內應就是!」沈士柱堅持說。

  停了停,大約看見同伴仍舊皺著眉,一臉的疑惑不解,他才又向周圍掃了一眼,局促不安地解釋說:「連累他們這樣子,我可是沒有想到……」柳敬亭眨眨眼睛,這才明白過來。的確,眼前百姓的驚駭慌亂程度,那種慘苦可憐的樣子,是他們製造謠言之初,所沒有想到的。不過,為著早日收復此城,使他們不再受亡國之辱,這恐怕也是迫不得已的事。他沉吟了一下,慢慢地說:「今日這事,其實……」「今日這事也得有人做,是不是?」沈士柱驀地停下來,氣急地打斷說,「那就讓願意做的人去做好了!反正我是不會再做的!」停了停,又咬著牙添了一句:「這——這不是我沈某平生的素志!」

  「平生的素志?」柳敬亭覺得有點聽不懂。

  「不錯!」沈士柱把脖子一挺,吵架似的大聲說。然而,就在這時,身旁蜂擁而過的難民們似乎使他意識到什麼,於是,目光中那股挑戰的鋒芒抖動了一下,消失了。有片刻工夫,他咬緊嘴唇,低下頭,默默轉過身去;末了,終於擺一擺手,用懊喪的、幾乎是帶哭的聲音說:「哎,你是不會懂得的!誰也不會懂得!

  沒有人能懂得!哎,還是走吧!」

  柳敬亭滿腹狐疑地瞧著。不過,他隨即也就醒悟過來,對方所說的「素志」,看來沒有別的,無非還是那個「虎帳談兵,躍馬殺賊」的奇怪的念頭。「可是,就眼下這一點子凄慘景象你都受不了,還說什麼與敵人刀對刀、槍對槍地廝拼!」

  柳敬亭苦笑地想。看見沈士柱已經徑自向前走去,他只好搖搖頭,依舊跟在後面。

  四

  小半天之後,他們已經來到射圃亭附近,只要再向前走出不遠,過了兵馬司,就是小東門。無疑是因為這個緣故,這一帶更顯得擁擠不堪。那些打算出城避難的老百姓,已經黑壓壓地把前面全塞滿了,後面卻仍舊不斷有人擁過來。本來就不甚寬闊的路面,簡直被塞得水泄不通,因此行進的速度也頓時慢了下來。按照原來的約定,凌君甫的人馬是要趁城中的百姓出城逃難時,裝扮成四鄉的百姓,混進城裡來。現在城內擠塞成這個樣子,別說進城,就連出城,看來都不容易。

  因此,柳敬亭首先著急起來。他四下里一望,發現射圃亭的地勢較高,估計從那裡可以更清楚地觀察城門方向的動靜。於是,他便把沈士柱一扯,側著身子,嘴裡一個勁兒賠著小心,慢慢地在人叢中穿行著,向射圃亭靠過去。然而,沒等他們達到目的,忽然四下里哄的一聲,人們彷彿受到極大推力似的,一下子合攏過來,把他們擠在當中,雖然就差那麼四五步,可就是再也動彈不了。任憑柳敬亭再三請求,但是大約人人都急於趕到城門去,硬是擠住了,誰也不肯相讓。「哎,列位快點走啊!怎麼都不動了?」柳敬亭焦急地催促說。

  「不是大家不想動,是官府在前頭把著門,不準放人出去。」一個清亮的聲音從土丘之上傳來。聽說是這麼一回事,柳敬亭起初也只是忙於暗自盤算,並且感到驚疑不定。但隨後,他心中驀然一動,覺得那聲音很熟,抬頭望去,卻意外地發現,那人也在目不轉睛地注視著他。

  「哎,老爸,昆銅!怎麼是你們!」那個人搶先大叫。

  這一下,柳敬亭突然認出了,那個人不是別個,竟然是失散多時的余懷!而站在他旁邊的,則是他的僕人阿為。

  這做夢都沒有想到的重逢,使雙方都大為激動,頓時驚喜得又叫又喊,手舞足蹈。於是,由余懷主僕相幫著,好歹說動了旁邊的人,彼此幾經挪移,最後柳敬亭和沈士柱也勉勉強強擠上了亭子。「哎,你們是怎麼找到這兒來的?」因為周圍實在太擁擠,彼此緊緊握了一下手後,余懷便迫不及待地問。

  這倒使柳敬亭有點難於回答。因為一來周圍黑壓壓的全是人,二來這事也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說清楚的。他只好使了個眼色,說:「老衲與這位師弟是受寺中派遣,到城中來採辦米糧的,不承想卻得遇二位相公,也可算天緣巧合了!」

  余懷是個機靈人,聽他這麼說,無疑已經會意。只見他點點頭,轉口又問:「兩位師父想是打算出城?」

  「皆因事已辦妥,寺中又急著等老衲回去,是以不欲在城中久待。惟是看這情形,卻是欲出不能,不知何故?」柳敬亭繼續在暗示對方。

  「哦,師父想亦聽說,昨夜城中紛傳南兵渡江,所以百姓恐懼,爭欲出城躲避。惟是縣尊張公適才著人宣諭,說是已經查明並無此事,純系謠言,並下令關閉城門,不許百姓出入,以免為敵人所乘。師父今日恐怕難以……」他正要說下去,不料就在這時,周圍又是哄的一聲,隨即就驚慌地騷動起來。只見本來擁擠在前面的那些百姓,像受到某種無形的壓迫似的,紛紛向後倒退,那些一時倒退不及的,就被擠壓得跌倒在地上。於是有的人乾脆轉過身來就跑。但是後面的人卻尚未反應過來,依舊往前擁。兩下里這麼一衝撞,整個場面可就頓時變得大亂特亂,無數的人被撞倒,被人從頭上身上踏過去。那剛剛踩踏了別人的,轉眼之間又被別人踩在腳下。一時間驚叫聲、哭喊聲、呻吟聲、垂死的掙扎聲,此伏彼起,震耳欲聾。柳敬亭等四人憑著亭子護欄的阻隔,而且又在土丘上,一時間還未受到波及,不過面對到處亂竄的百姓,情形也相當危險。本來,沈、柳二人臨出門時,查氏兄弟曾經表示會派人暗中保護,但這會兒竟是一個也沒有出現。相反,他們卻遠遠地看見,一夥身穿號衣的兵丁,正騎著馬,從城門那邊如狼似虎地衝過來,見人就用鞭子抽,用刀背打。不用問,剛才那一場造成許多人死傷的大亂,就是這伙惡棍強行驅趕的結果。儘管如此,卻仍舊有不少老百姓,像嚇昏了頭的牛羊,逃著躲著,糊裡糊塗地又繼續向城門擁去。

  「嗯,如果那張堯揚不準百姓出城,那麼自然也就不準外面的百姓進城。這麼一來,凌君甫和他的手下也就全被擋在城外,這卻怎生是好?」望著由於老百姓被驅散,因而變得空曠起來的街道,以及街上的那死去的、受傷的難民,聽著死傷者親屬那些呼天搶地的哭喊,柳敬亭悚然震驚之餘,焦急地想。的確,雖然他闖蕩江湖大半輩子,可以說見多識廣,但急切間也感到束手無策。他只好回過頭去,打算同朋友們商量。然而,就在這時,站在旁邊的沈士柱忽然說了一聲:「你們讓開,等我出去!」接著,就看見他朝大家把頭點了一點,然後毅然轉過身,出了亭子,大步向城門的方向走去。

  「哎,昆銅,你去做什麼?」不知底細的余懷高聲追問。

  可是沈士柱不再回答,甚至連頭也不回。「喂,可知道他要做什麼?」余懷莫名其妙地轉向柳敬亭。

  但是柳敬亭也無法回答。他只是對余懷做了個手勢:「施主且在此稍待,等老衲跟去看一看。」

  「那麼,不如我們一齊都去!」余懷說。

  柳敬亭自然沒有異議。於是,主僕三人就邁開腳步,急急忙忙跟了上去。也就是到了這時,柳敬亭才把此次潛入城中的原委,以及今天出來的目的,向余懷簡略地說了一下。而余懷也把已經找到冒襄的事說了。不過,也許由於這麼一分神,當他們重新伸長脖子向前面尋找時,沈士柱卻已經走得沒了影。兩個朋友連忙加快腳步,越過那些屍體和受傷者,一直趕到小東門,才遠遠看見那裡還滯留著一批逃難的百姓,同時聽見沈土柱正在大聲叫喊:「你們這班狗才,怎敢不放老爺出去?你們都睜大狗眼瞧清楚了一老爺拿著的可是江寧巡撫衙門發的號牌!」

  兩個朋友不由得一怔。「怎麼?昆銅他當真要出城?」余懷疑惑地問。柳敬亭搖搖頭。他當然已經醒悟沈士柱嚷著要出城,是想迫守兵打開城門,好讓城外的凌君甫及其手下乘機混進來。但是,這做得到么?縱然沈士柱憑藉清軍的號牌嚇唬對方,但那些守兵是否肯就範?從如今城中防範得很緊的情形看,即使當真打開了門,凌君甫那些人能否就混得進來?正是這一連串的疑慮,加上對沈士柱這種冒險行為的擔心,弄得柳敬亭緊張異常,不由自主地慢慢走過去,想瞧個究竟。

  「你們都不要過來,過來都是死!」沈士柱又驀地大叫起來。柳敬亭心中一懍。雖然這話很可能是沖著那些守兵說的,但他卻分明聽出沈士柱其實是在警告自己和余懷。

  「喂,你們開不開門?開不開?快開!誤了老爺的大事,管教你們一個個都蹲大牢去!」沈士柱又再度催促說。

  直到這會兒,也許是因為離得遠的緣故,柳敬亭等人都只聽見沈士柱在大叫大嚷,而聽不見守兵的聲音。但其實,守兵們私下裡顯然也在商量如何打發這位棘手的不速之客。因為,片刻之後,只見那兩扇厚重的大城門咣啷砰嘭地響了幾下,終於慢慢地被推開了一道縫,露出外面的一線藍天。

  「好!真虧了他的膽量,竟然硬是把門給嚇唬開了!」柳敬亭不勝驚喜地想,愈加全神貫注地盯著。現在,他變得那樣緊張,一顆心簡直提到了喉嚨里,連氣都有點透不過來。

  「弔橋呢?不放下弔橋,老爺怎麼過去?」依舊是沈士柱大大咧咧的嗓門。

  既然決定放他出城,這個要求自然是無法拒絕的。果然,只聽一個火爆爆的聲音高叫:「外面、裡面都把好了!除了這人之外,不得再放一個閑人出入!」隨著他的話音,城頭上吱吱溜溜地響了一陣,接著便是弔橋「砰」地放下的聲響。然而,這之後,有好一陣子,城門裡卻不再有動靜,也不知道沈士柱到底出了城沒有。站在遠處的三位朋友不由得著急起來。大家你望我我望你,拿不定主意是否該過去看一看。就在這時,忽然聽見城門那邊一個聲音怒叫說:「咦,快出去呀!

  你怎麼還不走?」

  「急什麼?你這城門開得太小,老爺我走不慣!」沈士柱說。他每次開口總是放大喉嚨,分明是想讓柳敬亭等人聽見。

  「怎麼走不慣?你知道如今是什麼時候!太尊大老爺有令,要嚴守城門,不得隨意放人出入。放你出去,已是天大的情面!你還要在此噦嗦?」

  「嘻,你雞零狗碎一點的人兒,還想走多大的門?」

  「混賬!你敢取笑老爺?」

  「啊,你動手打人?」

  「打你又怎麼樣!老爺還要打!你這混賬!混賬!」

  柳敬亭等人雖然看不清楚城門那邊的動靜,但估計沈士柱當真動了手。至於他這樣做的目的,顯然是想造成混亂,好讓凌君甫那伙人進來。的確,城門畢竟已經打開,弔橋也放了下來,城外的人要衝進來,這當兒正是機會。然而不知什麼緣故,城外始終一片沉寂,沒有任何動靜;相反,沈士柱卻因為這大打出手的一鬧,處境變得十分危險。柳敬亭當然意識到這一點,急得差點兒沒跳起來。不過,總算他在江湖行走多年,經驗老到,百忙中定一定神,發現城門周圍,還逗留著好些逃難的百姓,正在疑疑惑惑地觀望,於是連忙回頭,向正在不知所措的余懷主僕說:「事情要糟!快把他解救下來再說!」

  說完,驀地張開喉嚨大叫:「城門開了!南兵要打過來了,要活命的快逃啊!」

  「快逃啊!快逃啊!」余懷主僕也一齊高叫。

  就在這時,一個奇怪的情形出現了——他們身後,不知什麼時候忽然來了七八個僕人模樣的漢子。聽見他們叫喊,那些人竟然也跟著大喊起來。柳敬亭錯愕了一下,隨即猛然醒悟,他們就是查氏兄弟派來保護他和沈士柱的!於是,他立即朝他們做了個手勢,當先向城門奔去。那些人見了,果然也繼續呼喊著,同餘懷主僕一起跟了過來。這一喊一奔還真的大有作用,只見周圍那些正在觀望的百姓,本能地怔了一下,然後彷彿受到一股無形的力量推動似的,紛紛向城門擁來……「不準出城!不準出城!誰敢不遵,這個奸民就是榜樣!」一聲凶暴的吼叫從城門那邊響起。柳敬亭等人定眼看去,發現隨著吼聲,從那群守兵背後轉出一個門官模樣的漢子。他手裡握著一把鋼刀,凶神惡煞地當中一站。直到人們遲遲疑疑又停住了腳步,他才傲然地回頭喝叫:「給我拖出來!」於是,只見兩個守門兵將一個穿著黑布直裰的人抓住雙腳,倒拖出來,隨即使勁往眾人面前一拋。

  那個人似乎已經毫無知覺,落在地上之後,借著去勢滾了幾下,便一動也不動了。

  從守門官發出吼叫的一剎那,柳敬亭心中就猛地一涼,意識到沈士柱可能已經遭到毒手。但殘存的一絲希冀促使他仍舊往前沖。及至對方拋出一個人來,他不用看也明白就是沈士柱,只是不知道同伴到底仍然活著還是已經死去。現在,他終於看清楚了:他的同伴像一堆破布似的蜷伏著,那瘦小的身子已經變得毫無生氣。衣衫下面露出一隻爪子似的小手,卻依然死死抓著那塊只剩下半截的號牌。

  而那顆刮光了的、額上被烙上六個圓點的腦袋,則不自然地歪扭著,一雙大瞪著的眼睛茫然地望著天空,彷彿在問:「我怎這樣就死了?我可不想這樣子死。我還要躍馬疆場,橫刀血戰,馬革裹屍而還,讓三軍同聲一哭呢……」柳敬亭的心像被刀一寸寸地碎割著。他想放聲大哭,卻沒有眼淚。終於,他雙腿無力地彎曲著,在同伴的遺體面前跪了下去……

  五

  雖然柳敬亭等人到底沒能與城外的凌君甫及其手下人聯絡上,但是由黃宗羲、王正中所率領的三千義軍,卻比原定計劃提前了兩天,也就是於五月十八日分乘六十餘艘戰船出發,順利渡過錢塘江,搶佔了海寧縣城以東四十里的一個小市集——譚山鋪。

  他們之所以要提前行動,一來是各路兵馬齊集之後,糧草消耗相應大增,供應十分緊張,提早一天出發,就能夠早一天擺脫困境,利用江北的廣袤之地去開闢新糧源;二來,是南邊一線傳來消息,說清朝的征南大將軍博洛所率的援軍已經抵達杭州,正在向富陽縣一帶的錢塘江邊集結,對駐紮在七條沙的方國安部擺出悍然進逼的態勢,看樣子,大有把魯王政權的這支主力正規軍一舉擊垮的企圖。

  因此,張國維和孫嘉績等人愈加急於從東線先發制人,把戰場引到江北去,以打亂敵方的計劃。

  現在,黃宗羲和他的三千將士已經成功登岸,並且在譚山鋪一帶駐紮下來。

  正如事先派人偵察過的那樣,這裡正當海寧、海鹽兩縣的接合部,位置比較偏僻,清軍無力顧及,因此他們並沒有遇到任何抵抗。至於譚山鋪里的居民,大約看見江對岸突然駛來許多兵船,也早就嚇得躲的躲、逃的逃。結果,黃宗羲上岸之後,領著手下的將官們在市集里外轉了一圈,最後竟然只找到一個老瘋子和一隻又瘦又癩的野狗;此外,就是三四十問東倒西歪的草房、兩扇搬不動的石磨,以及一些來不及帶走、或者不打算帶走的罈罈罐罐。這種情形,雖然已在意料之中,但黃宗羲仍然感到頗為失望和不安。因為在他的意識中,自己所統率的可是大明的軍隊,是為了解救這裡的漢家百姓而來的,對方應該歡欣鼓舞,「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才對。不過,他也明白,由於前一陣子明軍渡江作戰時,凡是遇見剃了發的,都認作是背叛了祖宗,橫加殺戮,因此弄得老百姓人心惶惶,走避惟恐不及。

  於是他立即命人向附近各路口貼出告示,宣諭魯監國最近的旨意:百姓凡是剃了頭的,只要按從前的習慣,重新戴上網巾(一種用以固定髮髻的、類似頭套的網狀織物),就算表示棄清歸明,改惡從善,就能得到「王師」的寬耍與此同時,他還傳令各營:嚴禁私自四齣打糧,一切由中軍大帳統一籌措,違者軍法從事。

  下達完這兩道命令,他眼見天色已近傍晚,而且經過大半天的行船,風浪顛簸,將士們都顯得頗為疲倦,於是又下了第三道命令,吩咐各營就近擇地駐紮,埋鍋做飯,洗涮休息;但是必須向各處路口派出巡哨,嚴加警戒,以防不測。

  經過一番馬嘶人喊的緊張和忙碌,如今,那三千將士已經分別進入自己的營地,陸續安頓下來。隨著縷縷炊煙從各處軍帳間升起,海寧方向的西邊天際,夏日的夕陽也漸漸落入到叢生的樹木背後。但是天空卻依然明亮,近處的譚山和遠處的大尖山、小尖山,沐浴在一片紫黛色的霞影之中,顯得聖潔而柔媚。這一帶離錢塘江的出海口已經很近,受潮汐的影響,一天之中江水的漲落很大。久而久之,沿著江岸就出現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淺灘。為了抵禦潮汐對堤岸的猛烈沖刷,減少水土的流失,這裡的老百姓自古以來都不斷在淺灘上廣種雜草和灌木,並且築起一道一道階梯狀的防波堤。被稱為「草塘」的這些防波堤從東邊江口外的乍浦所,經過海鹽、海寧,一直延伸到杭州城下,長達八百餘里。它與著名的錢塘江潮一道,成為這一帶的一大風景。不過,對於黃宗羲來說,這一切都已經並不新鮮。因此,他與王正中等幾位主要將領簡單地啃了幾口乾糧之後,就只顧動身到各處陣地去巡視。直到證實各營將士已經遵照命令分為三股,右依譚山,左憑大江,中踞大路,互為犄角地駐紮下來;而那六十餘艘大小航船,也已經井然有序地在江邊排成一個水寨,並同陸上的軍隊保持著密切的聯絡,他才稍稍放下心來,於是向王正中等人囑咐了一番,責成他們管好各自的隊伍,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報告。然後,他就帶上黃安,徑自趕回已經成為臨時指揮所的市集中去。

  黃宗羲之所以匆匆趕回來,是因為記掛著他的弟弟黃宗會。說起來,這事也令他始料不及。今天從龍王堂出發渡江時,黃宗會竟然不顧勸阻,也硬跟著乘船到了江北。本來,這位三弟只是奉族長和母親姚夫人之命,來給黃宗羲和黃竹浦的子弟們送行。與他一道前來的,還有二弟宗炎、四弟宗轅和別的一些父老鄉親。

  他們給黃宗羲帶來了衣物和一些用品,更帶來了姚夫人、葉氏和周細姐的殷殷囑咐,雖然無非是保重身子、強飯加餐、添衣蓋被,以及早日得勝歸來等等一類的話,但是黃宗羲仍然掂量得出,這些簡短而尋常的囑咐當中所包含的深切的情懷,想像得出母親和妻妾們說話時的悲啼和淚眼。以致有一陣子,他心中也變得熱烘烘、亂糟糟的。不過,戎馬倥傯的昂奮氣氛,出發在即的緊張和忙亂,卻不容他多想,甚至不容他說上更多的話。結果,當時除了一一應諾,以及幾句對前途表示樂觀的撫慰外,他竟然再也沒有機會與對方從容敘談。直到正式拔營出發那一天,孫嘉績、熊汝霖等一班官員齊集碼頭,替出征的將士隆重地誓師餞行之後,彼此才又得以匆匆話別。誰知,就在船隊起錨的一刻,已經跟到船上的黃宗會出乎意料地提出:要獨自再送黃宗羲一程,直到抵達江北為止。對於這個要求,黃宗羲當時就表示不同意。但是黃宗會極其固執,勸說也罷,呵斥也罷,就是不肯下船。其餘兩個弟弟和鄉親們也一齊幫著他說話。最後,黃宗羲沒有辦法,只好勉強應允,但是當場說定:一旦到了江北,黃宗會就得馬上掉頭返回,不許再借故逗留。現在,既然軍隊已經成功登陸,並且順利駐紮了下來,黃宗羲自然就想到,必須趕快把弟弟送走了……「是的,我本該在龍王堂就把他趕下船才對!竟然讓他跟了來,現在又得派船往回送,真是沒事找事。何況還是兵刀相拼的當口,簡直是胡鬧!」一邊往回走,黃宗羲一邊惱火地想。不過儘管如此,到了這一步,卻仍舊只有抽調船隻和士兵,去辦這件差事,而且還不能有差池。「要不,母親那裡可是交待不了。幾個兄弟之中,平日就數宗會最得她寵愛……」念頭這麼一轉,黃宗羲反而有點不安起來,於是暫時忘記了生氣,開始暗暗考慮該派哪只船,以及由誰護送才穩妥。

  「哎,大哥!」一個聲音熟悉的呼喚遠遠傳來。黃宗羲抬頭一看,發現那個任性的弟弟已經在住所前守候著。暮色四合的薄黯中,他那身白色的直裰被晚風吹得飄拂不定。

  「啊,大哥回來了!」大約沒有得到黃宗羲的答應,黃宗會又快步迎上前來,急煎煎地問:「那邊的事都安排妥了么?劣弟打算這就回去,只不知有沒有過江的船?」

  黃宗羲看了弟弟一眼,心想:「早先不讓他來,他偏鬧著死活要來,如今我還沒開口讓他走,他就又急著要走了!」由於更多了一分不悅,他便故意不回答對方的問題,只是淡淡地問:「嗯,你坐了這一天的船,不覺得累乏么?」

  「愛剛才趁大哥不在時,小弟已經歇過了。」

  「唔,飯呢?」

  「也吃過了。」

  「可是,人家水寨那邊才剛剛把船泊定,還沒吃飯呢,哪裡有力氣即時又開船送你!算了,遲個把時辰再說。現今你且隨我在近處走走,我還有話要吩咐你!」

  這麼說了之後,黃宗羲也不等弟弟答應,就管自邁開腳步,順著右首的一條街道,向前走去。看見哥哥這樣子,黃宗會分明錯愕了一下,卻不敢違拗,乖乖地跟在後面。

  這當兒,隨著最後一抹霞光隱去,天完全黑了下來。不過,月亮已經在東邊悄然升起。那是一輪十八之夜的海月,雖然略見瘦減,但是桂樹和玉兔的影象依然清晰可辨。它把銀色的輝光從茅屋頂上鋪瀉下來,灑落在兄弟二人的頭上、肩上,也照亮了他們身旁的一溜板壁,使狹窄而幽暗的街道浮蕩著一片朦朧的光影。

  在茅屋背後,那看不見的遠處,傳來了江潮拍岸的低沉聲響。

  「大哥,」大約發現已經走出了十來步,黃宗羲卻一直沉默著不開口,已經同他並排走著的黃宗會忍不住試探地問:「這一遭分手之後,不知何日才能重新相見?」

  黃宗羲「哼」了一聲,目不轉睛地盯著街道的遠處,冷冷地回答:「這一遭分手之後,只怕就未必能重新相見了!」

  「大哥說什麼——不能、不能重新相見了?」黃宗會顯然吃了一驚。

  「……」

  「為什麼?為什麼不能重新相見了?」黃宗會著急地追問,聲音里透著驚駭。

  黃宗羲看了他一眼:「征戰場上,性命相搏,到頭來是生是死,誰又能說得准?

  能活著下來,自是天大之幸;至於殞身喪命,也實在尋常得很!」

  「可是,可是在龍王堂誓師那會兒,孫督師不是說,三月間,我師已經大破韃子於江上,此番乘勝西征,必能追奔逐北,早奏凱旋么?」

  黃宗羲搖搖頭,苦笑說:「必能早奏凱旋?我可不敢作如此之想!實話告知你吧,這次朝廷說是要出師西征,可是方國安、王之仁二人俱徘徊觀望,不肯用命。孫、張二公眼見韃子的援兵已至,不得已,才飭令為兄先行渡江,意在鼓勇一擊,以激勵其他各軍。為兄此行之成敗,固然牽扯甚大,惟是孤軍犯敵,那兇險又何嘗小了!」

  「啊!」黃宗會頓時驚得站停下來,睜大眼睛,顫抖著嗓門說:「原、原來韃子的援兵已至!那、那、那豈不是明擺著送死么,大哥為何還應承他?」

  黃宗羲沒有立即答話。不過,對方在這一刻里所表現出來的緊張和關切,卻使他心中分明地動了一下,與此同時,一種遙遠的、模糊的東西開始在記憶中蘇醒。那是一種根植於血緣的、柔軟而溫馨的感覺,就像一棵樹上的兩片葉子,出自同一個母體,受著同樣的哺育和滋養,許多年來一直相依為命,一起成長,從來沒有想過會有永遠分離的一天。然而,眼下卻正如弟弟所驚駭地道破的那樣,這一次分手之後,彼此還能夠再見么?還能像過去一樣,儘管也常有各自奔忙的時候,但到頭來,仍舊又走到一起來么?黃宗羲實在有點拿不準。事實上,這一次出征可以說是成敗未卜,每前行一步都充滿風險和殺機,隨時隨地有丟掉性命的可能……「嗯,倒也不能這等說。」為了擺脫這種突如其來的軟弱情緒,他開始字斟句酌地分析,「韃子的援兵眼下齊集富陽。我們這是繞出其側,避其鋒芒,攻其不意。趕明兒一旦拿下海寧,便北上嘉興,直趨太湖。此數地俱為韃子力所不逮之處。倘使順利,便可聯絡當地義師,鬧他個天翻地覆,令洪承疇、張存仁顧此失彼,博洛如芒在背。到那時,孫、張二公再乘機揮師西進。那麼,便不止浙東之危可解,就連杭州——哼,說不定也能一舉收復呢!」

  停了停,看見弟弟只是獃獃地聽著,沒有回應,他又奮然一揮胳臂,大聲說:「嘿,國家亡破到這一步,天下糜爛到這一步,死又算得了什麼!終不成為著活命,就連我華夏的詩書禮樂、文明教化都寧可不要了?須知我們可是聖人之徒,不是無知村夫,不能忘卻天下之責!只要死得其所,死得壯烈,我看就比蜆顏苟活,任憑韃子凌辱糟踐強似萬倍!」

  這麼情懷激蕩地說著,他覺得渾身的脈管都在賁然擴張,血液隨之沸騰起來,於是,也不等黃宗會回答,就徑自扭過頭,噔噔噔地向前走去,直到出了市集,來到一塊開闊地上,才重新放慢腳步。

  譚山鋪的規模其實很小,街道縱橫相加起來,也不過三四十問鋪位。市集之外,是連綿起伏的郊野,外帶一片傾斜的防波「草塘」。這當兒,月亮已經升上了半天,並且褪盡了前時那一層薄翳,變得愈加清晰而明朗。它靜靜地高懸著,把大地山河全都籠罩在溶溶漾漾的銀色輝光里。遠處的大小尖山固然已經變得模糊而縹緲,就連近處的譚山和山腳下的軍營,也只剩下黑乎乎的一片暗影。四下里莽莽蒼蒼,混混茫茫。只是這兒那兒,間或閃現出一兩星火光,傳來了幾聲含混的話語,才使人覺察到,這周遭並不是空明荒寂一片……「大哥,」從後面跟了上來的黃宗會,心事重重地低聲說,「大哥決意捨身報國之志,令劣弟甚為感佩。我聖人之徒生於斯世,自是正該如此。只不過,說到『死得其所』,卻尚有可斟酌之處。」

  「噢?且道其詳!」黃宗羲問,沒有回頭;同時,傾聽著江堤外那變得宏大起來的潮水聲。

  「衝鋒陷陣,血戰沙場,本是武人之事,實非我輩所長。適才聽大哥說,此番出師,方、王二帥俱按兵不動,而讓大哥挺身犯險,孤軍渡江,這豈非棄長用短,強人所難?更何況大哥博識精思,本非尋常儒士可比,更兼多年求索,於學問已臻大成之境,未來更是無可限量!若因此遭逢不測,固然可當『壯烈』二字,卻實在難以稱之為『得所』!」

  黃宗會說這番話時,顯得有點畏縮。不過,同樣的問題黃宗羲其實也曾經反覆思考過,那就是他曾經對孫嘉績說過的,鑒於方國安、王之仁等武人囂張跋扈目光淺狹,他要用實際榜樣證明由仁人君子統領的、通曉禮義的軍隊,更有眼界膽色,也更能打勝仗!但是,話又說回來,正如弟弟所提醒的:在方、王的主力軍意存觀望的情況下,自己憑著三千孤軍,渡江犯險,真有獲勝的把握么?萬一就此死去,到底是值得還是不值得?正是這種突然冒出的疑慮,擾亂了他的心思,以致過了半晌,他不由自主地低聲問:「那麼,依你之見?」

  也許發現哥哥口氣有點鬆動,黃宗會的膽子變得大起來,結結巴巴地說:「若是、若是並無必勝之把握,那就不如退回江南——或者,或者乾脆撒開手,回家!」

  起初,黃宗羲還沉浸在自己的思緒里,對弟弟的話沒有怎麼在意。然而,隨後他就吃了一驚:「你說什麼?退兵?回家?」他瞪大眼睛問,同時,因為發覺弟弟在那番貌似為自己著想的話里,竟然藏著這麼一個齷齪的主意而大為生氣,於是使勁一跺腳,怒聲呵斥說:「真虧你想得出!告訴你,這是辦不到的!既然走到了這一步,為兄已是義無反顧,縱然粉身碎骨,肝腦塗地,也惟有拚死向前而已!」

  「大哥,」黃宗會看來也急了,爭辯說,「你難道不想想,家中還有母親,還有大嫂、細姐和百家、正誼、大囡、二囡他們一窩子人!你不顧惜自己,可拋下了他們,今後怎麼辦?」

  「哼,我要是死了,不是還有你們嗎!往後,他們就託付給你,還有晦木了!」

  黃宗羲回答得很乾脆。

  「可是,我擔當不起,擔當不了!」黃宗會猛地一揮胳臂,吵架般地大叫起來,「如今家裡這等窮,鄉下這等窮,還不停地打仗!我本來就沒有本事,平日連自己家中那幾口子都照應不過來,又怎麼有力氣再照應大嫂和侄兒們?你、你這不是分明要我的命嗎?你倒好,一傢伙戰死沙場,轟轟烈烈,名垂青史了!可留下我們還得活下去的怎麼辦?你說怎麼辦!」

  黃宗會怒氣沖沖地叫嚷著,激動地做著手勢,眼睛在薄黯中閃閃發光。看來,兄長這種斷然的、蠻橫的託付,不僅使他感到痛苦,也使他感到十分驚恐和緊張。

  說到後來,他似乎終於支持不住,一屁股跌坐在路旁的一塊石頭上,用雙手掩住面孔,嗚嗚地哭泣起來……這一次,黃宗羲默默地望著,沒有立即說話。事實上,弟弟的指責雖然尖刻、激烈,而且似乎還十分小氣和薄情,不識大體,但是他心中卻很明白,正因為對方一旦接受了自己的託付,就一定會拼著命兒也要承擔到底,所以才在這一刻里,表現得如此緊張和驚恐。相反,自己不顧對方是否承當得了,就一股腦兒把偌大一個包袱硬推給對方,是不是有點過於自私了?正是這種反躬自問,使他感到有點不安,也有點愧歉。略一遲疑之後,他終於走上前去,伸手拍了拍黃宗會的肩膀,和解地說:「別再哭了!適才是為兄不是,不該那等說話,你且起來,快起來!」這麼催促著,他側起耳朵傾聽了一下,又說:「聽,今兒是十八大潮,這會兒怕是潮水上來了!」

  對於大哥的話,黃宗會一向是順從慣了的。這一次也不例外,雖然他沒有吱聲,但是卻用鼻子噝噝吸著氣,拭擦著眼睛,站了起來。

  這當兒,耳畔的潮水聲變得更加巨大,它有如沉雷一般轟隆隆地響著,一陣接一陣地從江面上傳來。當兄弟倆走上堤岸的高處,放眼望去時,果然發現,早一陣子他們離開時還是夕陽斜照、細浪逶迤的江面,這會兒完全變了樣。在反常地提早而至的海潮壓迫下,它正在整個兒不安地翻騰著。本來是露出水面的大片「草塘」,已經消失不見。江面卻變得更加浩瀚和開闊。起伏不已的波濤,有如千百條身披銀甲的蛟龍,在江中盤旋出沒,咆哮搏鬥,激濺起高達數丈的無數水花。而在水天相接的遠處,那洶湧的潮頭,一道接著一道,在月光的映照下連綿而至,遠遠看去,彷彿在一匹巨大的墨綠色緞子上,滾動著一串串閃閃發光的珍珠,漸行漸近,那潮頭就幻化成了無數賓士的戰馬,衝鋒的甲士,翻卷的旌旗,月光之下,呈現出一片浩浩蕩蕩的素白。這情景使人想到聖潔,想到喪禮,想到視死如歸的哀兵……也許正因這個緣故,在堤岸上,除了黃氏兄弟之外,這小半天里雖然已經又聚起了許多聞聲而至的觀潮將士,但是大家似乎全都被眼前這震蕩古今、充滿悲憤和不平意味的壯偉場景禁制住了,以至於驚愕地佇望著,不動,也不說話。

  「這潮上來了,恐怕得有個把兩個時辰才平定得了。今兒怕是來不及了,你就明早再回去吧!」在震耳欲聾的潮聲稍歇的當問,黃宗羲回頭對弟弟大聲說,「不過,我卻要告訴你,我是不會就此罷休的。須知為兄作此決斷,不惜殉之以身者,並非只是為的報大明,更是為的報天下,為士大夫立一榜樣……」他本想說下去,但是一陣怒雷般的潮聲已經鋪天蓋地地壓了過來。他只好閉上了嘴巴,直到潮聲稍弱之後,才又繼續說:「是的,要立一榜樣!皆因國家喪亡至此,天下喪亡至此,全由士大夫因循故習,不思變革進取之故,要拯救之,振拔之,就須得打勝這一遭生死存亡之役,成大功,立大名,然後因勢利導,雷厲風行,鼎故革新。只要為兄一息尚存,定要堅行到底,絕無……」話沒說完,又被轟轟而至的潮聲沖斷了。黃宗羲皺一皺眉毛,乾脆把嘴巴湊在弟弟耳朵邊,用儘力氣高喊:「哎,立——一——榜——樣——!你可明白?」黃宗會回過頭來,敏感而蒼白的臉上現出憬然覺悟的神情,眼睛閃著淚光。他沒有回答,只是伸出手來,同哥哥緊緊相握著。

  六

  黃宗羲和他的三千義軍在譚山登陸的消息,只過了一天,就在海寧、海鹽一帶迅速傳揚開來,並且使兩縣的官吏們大為震恐。他們一方面緊閉城門,全力防備;一方面派人火速前往杭州,向清朝的浙江總督張存仁告急。結果,到,第三天,一支為數千人左右的清軍援兵,就趕到海寧。他們並沒有主動向義軍發動進攻,只在迫近譚山十里的大尖山腳紮下營寨,擺出一副可攻可守,後發制人的架勢。這麼一來,就迫使黃宗羲不得不謹慎從事。因為這一次出師,是西征的第一仗,關係到整個軍事計劃的開局,他深感責任重大;而以自己麾下這三千新練之眾,去攻擊敵人一千久經戰陣之兵,確實還很難說有必勝的把握。結果,經過與王正中等人反覆研究,他最後決定:立即派人返回龍王堂駐地,向孫嘉績報告;並建議孫嘉績同駐紮在小尾渡口的紹興義軍聯絡,請對方的主帥義興伯鄭遵謙發兵,從杭州和海寧之間登陸,以切斷清軍援兵的退路,配合他們的進攻。誰知,使者派出之後,三天過去了,五天過去了,孫嘉績那邊卻一直沒有迴音,於是,戰事就在焦慮不安中拖了下來……為了確保首戰必勝,黃宗羲這樣做,固然有他充分的道理,然而他卻不知道,戰事這一拖延,可就使目前正潛伏在海寧城內、準備接應攻城的查繼佐、柳敬亭等人的處境變得頗為困難。而且,由於無法與城內取得聯繫,黃宗羲甚至也不知道,在這些潛伏者當中,如今沈士柱已經不幸犧牲,相反,卻增加了余懷和張維赤,此外,還有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老朋友冒襄。

  的確,說到冒襄終於決定加入到這個圈子裡來,恐怕連他自己也有點始料不及。因為且別說作為難民,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眼下就全指靠他來苦苦支撐。

  無論父母也好,妻子也好,都絕不會同意他參與這種可能招致殺身之禍的密謀;就是他本人,經歷了這一年的顛沛流離,苦頭吃盡,也已經銳氣全無,一心想著能把家人平安帶回如皋,從此隱居鄉下,打發餘生,也算於願已足了。只是到了得知不辭數百里冒險奔波,終於重新找到他的余懷,原來是身負秘密使命的義軍中人,接著又得知沈士柱、柳敬亭也受浙東義軍的派遣,跟著查繼佐來到了海寧,他的心思才有了改變。從這些舊友的口中,冒襄了解到許多過去不知道、或者知道得不多的情形,譬如說,魯王的軍隊已經擴充到十萬之眾,不僅有張國維、朱大典、孫嘉績等正派人士同心秉政,而且有方國安、王之仁這樣經驗豐富的將領輔佐,一年來曾經屢次大敗清兵,成功地鞏固了浙東的地盤,目前已經決定出師北伐,很快就要打過江來;又譬如,除了浙東鬧得轟轟烈烈之外,唐王也於一年之前在福建登基稱帝,改元隆武,頗得各地義軍擁戴。還有,江西、湖南,乃至南京外圍等地的抗清鬥爭也如火如荼,方興未艾等等。如果說,在此之前,冒襄為一家子的活命而苦苦掙扎,就像陷入了一場苦惱已極,但又擺脫不掉的夢魘的話,那麼這些最新的消息,這種始料不及的局面,卻有如一道耀眼的光華,使他驀然驚醒,看到一片海闊天空,波翻雲涌的景象,以致目奪神迷,情不自禁地激動起來。特別是得知,瘦小文弱的好友沈士柱,竟然為了闖開城門壯烈而死;而另一位好友黃宗羲則成了義軍的一員將領,正準備率師渡江,冒襄心中那一份震動和慚愧,更不是言語所能形容的。加上余懷等人再一動員,他就橫下一條心,毅然答應下來。不過,為著免得家人得知後驚慌哭鬧,他並沒有聲張,就連父親也沒有稟告。這在他的平生,還是第一次。也許因為這個緣故,他到底又忍不住悄悄向董小宛作了透露。出乎意料的是,侍妾對他的決定竟然十分理解和支持,而且表示會替他保密。這使冒襄多少感到寬慰,於是便積極投入到查繼佐等人的策劃圈子中來……眼下,已經到了五月二十八日。這一天下午,參與密謀的一班朋友,又聚集到查家大宅的一所密室里,商量接應義軍攻城的事宜。這間密室,位於後花園的一所佛堂後面,前面一進供著佛像,當中隔著一個用鵝卵石鋪砌的天井,被一棵枝葉繁茂的枇杷樹密密地遮住了半邊。佛堂周圍環繞著一片種滿荷花的水池,只有一道小橋與外面相通,環境確實頗為隱秘。圈子裡的這班朋友,已經不是第一次在這裡舉行密談。不過,就在剛才,他們從神情嚴峻的查繼佐口中得知,由於發生了非常的變故,接應義軍的計劃正面臨暴露的危險,弄得大家十分緊張,一時間誰也不說話,屋子裡才出現了暫時的寂靜。

  查繼佐說到的這樁變故,確實不由得大家不緊張。本來,由於沈士柱之死,以及凌君甫沒有如約入城,使憑藉組織暴動,用強力奪取城門的圖謀歸於失敗之後,他們已經轉而分頭出動,利用各種關係,對守軍實行秘密滲透,試圖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城門控制在手中,以便時機一到,就接應義軍進城。當然,這也並不容易,特別是出了沈士柱試圖詐開城門那樣的異常事件,縣令張堯揚已經空前地警覺起來。在接下來的一連好幾天里,他都派出差役在城中大肆搜查,聲言要挖出同黨。幸虧柳敬亭和余懷當時走避得快,加上查氏家族在海寧樹大根深,廣有勢力,才好歹把這陣風波抗了過去。不過如此一來,要派人滲透到守城的軍士里去,也就困難了許多,而且要冒很大的風險。後來,仍舊是查繼佐憑藉家族的關係,在守軍中加緊物色、策反和收買,才陸續爭取到一些人。同時,由於城中兵員不足,張堯揚不得不向各保甲徵用民夫,協助防守。這也給查繼佐提供了從中安插心腹的機會。到如今,海寧城的六道城門當中,起碼在東門和南門,都安插了他們自己的人。特別是南門,由於成功地策反了守軍的一位姓周的隊長,更有希望成為將來配合義軍破城的一個主要的口子。然而沒想到,自從黃宗羲率軍在譚山登陸的消息傳來之後,縣令張堯揚十分緊張,為了加強對各門的控制,他最近又派出手下的一些得力的屬吏前去監管。負責南門的,是一個姓何的師爺。此人生得又干又瘦,平日總是一副陰不陰、陽不陽的神氣,而且頗工心計,詭詐百端。他似乎已經嗅出一點氣味,對門上的一動一靜盯得更緊,昨天還突然把姓周的隊長和一個民夫帶回縣衙去,盤問了半天,後來放回了姓周的隊長,卻把那個民夫留下了。而那個民夫恰好就是查繼佐安插的一個得力的親信。那麼,是不是姓周的隊長把他供出來的?如果是的話,那個親信一旦受到嚴刑審訊,會不會把查氏兄弟也供了出來?這些,眼下還一點都摸不準。雖然查氏兄弟已經派人帶了銀兩到衙門去托關係,打探消息,但是也只得知那個親信目前被拘禁在牢里,並未提審,也未動刑。至於下一步如何處置,卻不清楚。這麼一來,可就不由得查氏兄弟不大為緊張,因此急忙把大家召來,商議對付的辦法……「哎,事到如今,就瞧貴价扛得住扛不住了!」在一片緊張的思慮中,張維赤終於打破了沉默,「若是扛不住大刑威逼,供將出來,大家都是個死!」這無疑也是在座的人所想到的。因此大家交換了一個憂心忡忡的眼色,都沒有做聲。

  「不是並未提審么!也許不至於?」有人不無希冀地說,那是余懷。柳敬亭嘆了一口氣:「都關進牢里了,還指望能囫圇出來么?這一遭,只怕他不死也得掉一層皮!」

  「那——」余懷眨眨眼睛,「能不能想法子把他搭救出來?」

  「是呀,拼著花點銀子!」張維赤也從旁幫腔。

  查繼坤瞅了他們一眼,隨即搖搖頭:「能搭救,學生與舍弟早就搭救了!裡面的人說,這個人是何師爺指著嚴加看管的,除非是縣尊大老爺,否則誰也不敢賣放!」

  「那到底該怎麼辦?終不成坐在這兒等死啊!」張維赤不由得發急了。誰也沒有回答。密室里再度歸於沉寂。從窗外飄進來的荷花清香變得分明起來,在看不見的樹叢深處,悠長而聒耳的知了聲響得人心煩。

  面對這種情形,坐在一旁的冒襄雖然沒有吭聲,但心中也是七上八下。不錯,在決定參加進來的時候,他就知道這件事非同小可,要冒極大的風險,弄不好,還會把性命都搭上去。不過卻萬萬沒有想到,事情會來得這樣快,這樣突然。

  「啊,怎麼會這樣子?」他想,「怎麼早不出事,遲不出事,我才加進來沒幾天,就出這樣的事?哎,連人都給拿去了,這個婁子只怕捅得不小!一旦露了餡,這牽連可就大了,只怕在座這些人一個也逃不掉!他們倒好,總算起過義,打過仗,起碼也痛痛快快地同韃子較過勁兒!可是我呢,還幾乎什麼事也不曾做。要是就這樣把命賠了去,豈非太不值得?況且,丟下家裡一大攤子人,又怎麼辦……」心中這麼忐忑著,就聽見余懷把茶杯咣當一放,氣急敗壞地說:「黃太沖他們也真要命!明明佔住譚山都有十日了,卻磨磨蹭蹭地老是不進兵!這麼拖下去,他賠得起,我們可賠不起!」

  「黃太沖也不是不想進兵。」查繼坤解釋說,「不是韃子從杭城派了援兵來么?只怕他們正在籌謀破敵之策。嗯,此一戰非同小可,著實孟浪不得。」

  「可眼下我們該怎麼辦哪?」張維赤睜大眼睛問,「要是沒法子,那就不如暫且分頭逃散,也比坐在這兒束手待斃強!」

  「逃么,怕是逃不掉的。」有人慢吞吞地說,那是柳敬亭,「若然那個隊長真的捅出點什麼,這宅子的四下里,只怕早被做公的全把住了!」

  查繼坤卻搖搖頭:「這倒不至於。在請列位來時,學生已經著人四面察看過,並無異常。這會兒也一直有人監視著,並不見有報告進來。」

  「哦,對了,還可以逃。」冒襄又想,「既然如此,那就還得趕快!不過,就怕這四面城門全都把得嚴嚴實實的,出得了這宅子,也逃不脫官府的手心——當然,還可以設法躲起來,憑著他們查家在城中的勢力,給我們找個安穩的地方總不難,就不知他們……」「如今事情之難辦,」一直靜靜地聽著的查繼佐終於開口了,「就在於還鬧不清是怎麼一回事。就連那個隊長是否捅出了什麼,眼下也不好說。因此不能輕舉妄動,操之過急,以免打草驚蛇,前功盡廢!但是不作未雨綢繆也不成。因此,今日急急請列位來,是想讓列位周知此事,心中有數。不過——」他停頓了一下,抬起眼睛:「淡心兄說得也對,與其大伙兒都窩在這兒束手就擒,那麼列位確實不如即速離去,各自尋個安全之處躲起來,先避過這風頭再說!」

  「我等走了,那麼賢昆仲怎麼辦?」余懷問。

  「黃太沖他們說不定早晚就會攻過來,接應的事總得有人料理,這兒全走空了也不成。何況也未必有事,即使果真有事,那麼生死禍福,就由我兄弟當之便了!」

  余懷愣了一下神,隨即搖搖頭:「那麼我也不走了!有福同享,有禍同當,我看誰也不能走!」

  「是呀,誰也不許走!」張維赤也在一旁幫腔。

  冒襄本來已經重新生出希望,聽他們這麼一說,心中頓時又是一沉:「啊,誰也不許走?」他想,「這可怎麼辦?莫非當真留下來等死?不錯,像眼下這樣子,如果當真死了,倒也不失為忠勇和壯烈。以後人們如果修史,就會論定我冒襄是死於王事,而不是白死於溝壑!何況,黃太沖的兵都已經到了譚山,說不定不等張堯揚下殺手,這局面就會翻過來——那麼,就留下來不走?只是,只是……哎,算了!其實即使不死,僥倖逃脫,又怎麼樣呢?我充其量只能回到那個破家裡,繼續對著那一幫子人,天天愁衣愁食,擔驚受怕,苦抵窮熬,沒完沒了!

  這種蟲豸螻蟻一般的卑賤生涯,同死到底又差得了多少?只怕連死都不如……」一想到從前那種生活,冒襄心中頓時生出一種強烈的反感、厭惡與恐懼。於是相比之下,他便反而覺得,留下不走,未必就不是一種可以考慮的選擇。「說實在的,我被家人們拖累得也太久了,招來的誤解和指責也太多了,無論如何,我總算對得起他們了!這一次,就讓我由著自己的性子拿一回主意,像個熱血男兒那樣,轟轟烈烈干一回,死一回吧!不錯,我說過的,我總要向世人證明,我冒襄絕不比別人差,絕不是個貪生怕死的懦夫!」念頭這麼一轉,說也奇怪,前一陣子總是纏繞著他的那種難以割捨的情懷,頓時就淡漠了許多,相反,他從心底里激蕩起一股慷慨決絕之情,並且開始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興奮……「唔,倒也不必全都不走,」柳敬亭的聲音再度傳來,「依小老之見,冒相公與張相公不妨先走。老漢與余相公留下,瞧瞧情形再說。」

  「啊,何以讓弟先走?」張維赤似乎感到不解。

  柳敬亭沒有回答,只是用隱藏在眼皮下的小眼睛瞅著查氏兄弟。查繼佐顯然已經明白。他點點頭,說:「柳老爸說得不錯。二位仁兄本與此事無涉,是被弟等強邀進來的,只得數日相與,正不必無辜受此牽連。何況二位俱有家室在此,辟疆兄更是全家惟一支撐,必須及早脫身才是!」聽他這麼一說,查繼坤和余懷都連連點頭。余懷更是走到冒襄跟前,作了一揖,抱歉地說:「因弟之故,累兄受此牽連,實在不該。還望我兄見恕!」冒襄眨眨眼睛,有片刻工夫,覺得鬧不明白他們的意思。不過隨後,他就感到有點氣憤和著急。而這種氣憤和著急,又因為意識到對方的這種安排,其實是等於將他從眼前這個決死報國的圈子中排除出去,讓他重新回到那種可憐的、蟲豸螻蟻一般的生活之中而迅速變得強烈起來,尖銳起來。

  「不!我不走!」他猛地站起身,吵架般地大聲說,「我是不會走的!要走,你們走好了!」說完,惟恐對方再來糾纏,他迅速向斜刺里走出幾步,遠遠地躲到一邊去。大家交換了一個疑惑的眼色,對這種激烈的反應顯然感到意外;不過,隨後就圍上來,開始七嘴八舌地竭力勸說。可是冒襄卻咬定牙關,死活也不答應。

  這麼一來,倒把朋友們弄得唇焦舌燥,以至一籌莫展……七正在不可開交的當兒,忽然,門外響起了腳步聲,查府的管家匆匆走了進來。

  他先向室內打量一下,隨即徑直走向查繼坤,附在耳邊低聲說了幾句。只見後者目光一閃,抽身離開了眾人,低著頭,在室內踱了幾步,然後轉過身來,乾咳了一聲,提高了嗓門說:「列位,列位!且聽小弟一言!」

  等大家陸續把目光集中過去,他才臉色凝重地接著說:「好教列位得知,剛剛外堂上報,來了個做公的,說是縣尊大老爺請弟即時過縣衙去,有要事商量。」

  停了停,又補充說:「嗯,他還說,不許稽遲。」

  起初,屋子裡的人們不知道他要說什麼,有的還在低聲交談。但是隨後,說話聲就猝然中止。人們彷彿受到意外的襲擊似的,你望我,我望你,臉色不由得變了。張堯揚遲不傳喚,早不傳喚,偏偏在這個時候來傳喚查繼坤到縣衙去,而且口氣又是如此強硬,不用問,十之八九必定同被拘去的那個心腹親信有關!那麼,到底是否那個親信已經招供?還是……「大哥,」在一片噩夢臨頭的緊張沉默中,查繼佐望著兄長,猶豫地說,「怕是來者不善。要不,竟是乾脆回他一個不在家中,先拖上一陣再說?」

  「是呀,不能去!」「只怕是會無好會!」其餘的人也齊聲勸阻。余懷更是情緒激動,他一揮拳頭,大聲說:「媽的,他張堯揚憑什麼召兄去?偏不去!他要抓,就讓他來抓好了!」

  可是查繼坤卻舉起一隻手,制止大家喧鬧。只見他那兩道疏朗的眉毛糾結在一起,緊閉著嘴唇,一動不動地站著。這樣令人難熬地過了片刻,他終於搖搖頭,苦笑說:「他派人相請,那麼起碼還留著餘地。若然不去,反令他增疑。罷了,拼著身家性命不要,這一次哪怕是刀叢劍林,也只得闖他一闖!」

  這樣說了之後,也不等大家再有表示,他就轉臉望著查繼佐,平靜而又鄭重地說:「如果有事,愚兄俱一人當之!萬一問及賢弟,只推概不知情,決不可自承參與。此間之事及家中細務,就煩賢弟相機處置!惟是凡事仍須鎮靜,不可誤了大計!」

  說完,他就舉手向查繼佐及眾人一拱,又走到冒襄跟前,懇切地說:「事急矣!聽弟之言,快走,快走!」然後,就毅然轉過身,義無反顧地向外走去。

  大家起初還想阻攔,但看見查繼坤意志堅決,只好一齊跟到門邊,心情複雜地目送著。直到查繼坤的背影過了小橋,消失在假山後面,才各懷心事地轉過身來。

  這當兒,心情最為複雜的顯然要數查繼佐。不過他卻還能保持著鎮定,看見大家沉默不語,就擺一擺手,說:「事到如今,只有等著瞧了。不過,有我一個在這兒已經足夠。趁公差還沒上門抓人,辟疆,還有你們——哎,快走吧!」

  「可是,小弟是不會走的!」冒襄猛地把胳臂一揮,由於意識到結局終於臨近,更由於可以痛痛快快地由著自己的性兒做一回主,他渾身的血液急劇地沸騰起來,眼睛也變得閃閃發光,「張堯揚要抓要殺,就讓他來好了!我冒襄不怕!」

  「我也不怕,我也不走!」張維赤顯然不甘落後。

  余懷點點頭:「對,我們誰都別走!要死就一道死!」

  冒襄看了看他們,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熱烘烘的感覺。那是一種暌違多時的感覺,依稀像是又回到了當年,他在秦淮河大排筵席,與社友們於酒酣耳熱之際,放言高論,褒貶時政,量裁人物。儘管可能招致當朝大老們的憤怒和迫害,但他們卻毫不畏懼,只覺得彼此心意相通,熱血奔涌,渾身充滿了一種惺惺相惜的滿足之感……「那麼,柳老爸呢?」由於發現柳敬亭沒有吭聲,查繼佐轉過臉去問。

  柳敬亭笑了一笑,說:「這些天,小老在貴府里好吃好喝,住得舒舒服服的。

  莫非查二爺嫌麻子肚量太大,把貴府給吃窮了,想往外趕不成?」

  「好!」余懷一躍而起,把大拇指一伸,「山崩於前而不改當行本色。柳老爸就是好樣兒的!」

  看見老朋友又恢復當年狂放不羈的樣子,冒襄愈加情懷亢奮。他把手中的摺扇一合,站起來,不客氣地指著柳敬亭說:「既然如此,那麼乾脆,你老爸就施展妙技,給大伙兒開講一場,也省得我們干坐著,等得心焦!如何?」

  「啊,不錯!」「正是!」張維赤和余懷也直著嗓門大叫。

  柳敬亭依舊笑得很安靜:「開講不妨。橫豎麻子的肚皮里有的是存貨。有一日好等,老漢就給列位說上一日;有十日好等,老漢就給列位說上十日!不過,眼下卻且不忙開講,待小老先向列位獻上一曲。只不知列位可肯賜教?」

  余懷一聽,頓時瞪大了眼睛:「噢,學生只聽說柳麻子說書,天下無雙!卻不知道你老原來還會唱曲!」

  冒襄卻已經有點迫不及待:「好哇,有此新鮮事兒,我等自然是非領教不可的了!」

  「可是,你們全無必要跟著我一道在這兒等死!」查繼佐突然使勁一跺腳,爆發地吼叫起來,「全無必要!懂嗎?」

  柳敬亭的目光朝他一閃,隨即,像沒有聽見似的,依舊向余、冒二人點點頭,說:「小老所獻此曲,原是古調,非得以琴伴奏才成。小老不恭,已經看見此間便有。」說著,他就站起身,走向擺在屋角的一張琴案,先用手指撥弄了一下,然後回身向主人行了一禮,不慌不忙地坐到那一張幽幽地閃著光的古琴跟前。看見他這樣子,屋子裡的人都不由得靜了下來。因為柳敬亭彈琴唱曲,他們全都沒有聽到過,都多少有點好奇。就連查繼佐,到了這會兒也只能臉色陰沉地望著,沒再阻攔。

  這當兒,柳敬亭已經老練地調正了弦柱,校準了音色,隨即輕輕彈出幾個音階。只這麼一出手,在座的行家像余懷和冒襄,就立即發覺老頭兒果然身手不凡,不僅辨音準確,而且力道沉雄。不過,更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幾乎在那十根手指落下的一刻起,琴弦就在極富變化的勾、挑、按、捺當中,猛烈地跳動起來,緊接著,高亢而急驟的旋律,有如翻卷的波濤,奔騰的戰馬,倏然而起,洶湧而至,使人們的心頭為之一震。

  激切的琴聲錚錚縱縱地持續著,把聽眾們的情緒急劇地推向一個又一個波峰,推向一座又一座崖巔,隨後,就收斂起它的逼人聲勢,一轉而變得蕭蕭索索,紛紛揚揚,人們的心也彷彿重回到平地上,眼前展開了一片白茅滿目的曠野,天低雲暗,四顧無人,只聞虎嘯狐鳴之聲……大家正感到驚疑不定,忽然,柳敬亭把頭一仰,扯開蒼涼粗獷的嗓門,亢聲唱了起來:風雨凄凄,雞鳴喈喈。既見君子,雲胡不夷!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雲胡不瘳!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在座的都是熟讀詩書的文士,自然立即聽出這幾句歌詞出自《詩經》中的《鄭風》,原題就叫《風雨》。本是抒發一位女子在風雨交加、心情鬱悶的日子裡,忽然遇見意中人歸來的欣喜心情。但是,眼下被柳敬亭配上悲壯的音樂,再用粗獷的歌喉唱出來,那意味就完全變了。的確,眼下正當國破家亡,大難未已,又何嘗不是一片風雨交加,天地變色的景象?所幸全國各地尚有一批不甘屈服的仁人志士在堅持反抗,也正如寂寥的曠野中,依舊啼響著聲聲高亢的雞鳴。而他們這些君子,為著同一種信念和追求,在經歷了種種磨難之後,終於又重新走到一起來了。這難道不是十分值得慶幸嗎?且不論將來是成是敗,是生是死,光是能得到這一份情誼,就已經是人生最大快慰了!正是受到這種憬悟的感召,在座的朋友們聽著聽著,都情不自禁地生出了強烈的衝動,心中充滿了無可名狀的感激與摯愛。到後來,一個個變得神態莊嚴,熱淚盈眶。就連查繼佐,似乎也暫時不再去想哥哥的安危,面容明顯地變得開朗和果決起來……也許是受到這種情緒的主宰,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大家不再像前一陣子那樣氣急敗壞,而是本著求仁得仁的坦蕩情懷,把生死安危置之度外,重新變得有說有笑,並且認真地商量起接應義軍的事情來。

  這樣大約過了大半個時辰,忽然,外面傳來了「轟」的一響,遙遠而隱約。

  隨後,又接連響了兩聲。這一次,清楚了一點,卻依然在遠處,像是就在南城那邊。在座的朋友們不由得一怔,都專註地側起了耳朵。

  「轟!轟轟!」又是幾聲悶響傳來。這一回可以聽得很清楚,方向確實就在南邊的城上。

  「炮聲!是炮聲,開炮了!」余懷首先站起來,神情嚴肅地說。

  其他人卻依然坐著沒動:「是炮聲?」「沒錯吧?」「莫非、莫非是我兵攻城?」口中這麼疑惑地詢問著,但是,眼睛卻漸漸發亮了,終於,大家「哄」的一聲,猛地跳起來。

  「不錯,是打炮!」「是攻城!」哎呀,黃太沖總算打過來了!拔辶拋煲黃氪蠼校捎諞饌猓捎諼┮豢梢災竿木刃峭蝗喚盜伲蠹壹蛑庇械憔燦瘛F渲校忠悅跋遄釵ざK遄挪榧套舸笊剩骸蹦牽頤歉迷趺窗歟?「後者果斷地一揮手:「走,出門看看去!」說完,抬腿往外就走。其餘的人連忙一窩蜂地跟著,一起走出密室,離開佛堂,來到後花園裡。

  這當兒,已經時近傍晚,西墜的夕陽隱沒到屋脊背後,在緊貼樹梢的天空上,升起了一片巨大的,連綿不斷的雲朵。那灰黑色的、參差堆積的雲朵,在夕陽餘暉的映照下,邊緣被鑲嵌上一道血樣的亮紅,顯得凝重、猙獰,而又瑰麗。不過,這景象並沒有引起朋友們的注意。因為此刻佔滿大家心思的,是院牆外面的聲音變得更加清晰。除了不斷傳來的炮聲之外,還有街巷裡鼎沸的人聲、狗吠聲,亂鬨哄地響成一片。大家的心情更加興奮和緊張,幾乎是小跑著向大門外奔去。

  然而,沒等他們走到大門,就看見查家的幾個僕人慌裡慌張地奔來。「咄!

  站住!跑什麼?」查繼佐迎著他們喝問。那幾個僕人立即停下了。「到底出了什麼事?」查繼佐又問。

  「回二爺的話,外面亂鬨哄的,說是、說是大兵把南兵打敗了,正在一路追殺過來哩!」

  「什麼?」

  「哦哦,也有的在說:是南兵打過來了,正在南門外攻、攻城!」

  「混賬!到底是南兵打敗了,還是南兵打過來了?」

  「回二爺,這、這小人也說不清。」

  在查繼佐主僕對答的當兒,其他人也跟著停了下來。聽僕人這樣說,余懷首先表示不以為然:「什麼南兵打敗了,我瞧不會!眼下南兵正在譚山,若是打敗了,就該退往海鹽,要不就退過江去,怎麼會反而往這邊跑?」

  「對,必定是南兵來攻城!」張維赤也附和說。

  「哎,還是趕快出去瞧瞧吧!」已經急不可待的冒襄大聲催促說。隨即,也不等大家答應,他就當先向外奔去。

  大門外果然一片喧囂。暮色蒼茫中,只見驚慌失措的居民紛紛從家中走出來。

  有的人已經開始往外搬東西,更多的人則東一群西一堆地圍在一起,一邊鬧哄哄地議論著,一邊伸長脖子,向城南的方向張望。而轟轟的炮聲,還輕一下重一下地從遠處不斷傳來……由於心中著急,幾位朋友二話沒說,就立即分頭到人叢中打昕消息。然而,正如剛才那個僕人所說的那樣,果然人言人殊,莫衷一是。大家眼見情勢緊急,不由得焦躁起來,略一商量之後,決定乾脆趕到城南去看一看。

  於是查繼佐便吩咐手下的僕人在前頭開路,大家一齊動身。誰知,沒等他們邁開腿,擠擁在前面的僕人忽然叫起來:「啊呀,大爺!大爺回來了!」大家不由得又是一怔,正要開口詢問,就看見僕人們已經自動向兩旁分開。接著,查繼坤那熟悉的身影就出現在夜色四合的薄黯里。只見他走得頗為匆忙,而且步履還有點踉蹌。當發現弟弟和其他同謀者全都站在門外,他沒有說話,只是做了個手勢,讓大家跟著,一直走回大門裡。

  「大哥,你……」看見查繼坤在天井裡站定之後,就低下頭,老半天不吭聲,感到驚疑不定的查繼佐忍不住催問。

  查繼坤這才緩緩抬起頭,忽閃的目光在黑暗中顫抖著,聲調裡帶著哭腔,說:「完……完了,我兵已經失敗,敗得很慘!這回可是全都完了!」

  「什麼?我兵失敗了?」「不會吧?」「可是——」好幾個聲音吃驚地插了進來。

  查繼坤用袖子擦了一把鼻子,彷彿在極力穩定情緒,隨後舉起一隻手:「哎,列位且聽弟說——剛才,張堯揚把我召去,原來並非別的事,也並非光是召弟一人。他把城中的縉紳之家都召去了。據他說,適才接到杭州發來知會,只因昨日江潮忽然失期不至,江水淺落倍於平時。北兵探知,遂乘機於七條沙驅馬涉水,大舉過江。方國安得報驚慌萬狀,當即拔營先逃。隨後,江上列營也聞風潰散,爭相向東逃竄。眼下,北兵正沿錢江東下,追剿敗兵。因此張堯揚傳諭城中縉紳之家不須驚慌,要合力助他安撫百姓,緊守城池,還要幫助北兵截擊潰逃的南兵——總之,這下子是完了!全都完了!」查繼坤聲調低沉地說著,淚水隨之從眼眶中汩汩湧出,並且順著瘦小的臉頰不斷地流淌下來。

  可是,周圍的朋友卻被他所說的消息徹底驚呆了。的確,這個天塌一般的噩耗來得太突然,也太可怕。偌大一場起義,在浙東已經堅持了整整一年,直到前幾天,還是好端端的,正準備大舉出師西征,竟然一夜之間,就全線崩潰,使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基業歸於毀滅!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啊,不會的,不是的!怎麼會這樣子?不會!篤定不會!」余懷跳起來高叫。

  「不錯,」張維赤表示同意,「一定是張堯揚妖言欺人!」

  「是的,會不會是韃子誇大其辭?」冒襄也問,不過,口氣已經有點遲疑。

  查繼坤搖搖頭,苦笑說:「敗兵的船隻已經逃至海寧江面。剛才城上發炮,就是為的攔截他們。張堯揚還讓我們到城頭上瞧一瞧。弟因急著回來,才沒有去。」

  「那麼,我們也瞧瞧去!」余懷激動地一抹眼淚,打算轉身就走,但是卻被柳敬亭一伸手,攔住了。

  「哎,不要去了!」他沉靜地說,隨即轉向查繼佐,問:「事到如今,不知賢昆仲打算如何處置?」查繼佐也像剛才他哥哥那樣,沒有立即回答。憑藉大堂里透出的燈光,可以看見他一動不動地佇立著,像在強忍著心中的悲痛,又像在緊張地思索。直到大家快要忍耐不住時,他才抬起頭,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手下那個人已經放回來了。總算事機尚未敗露,我等倒還好辦。令人擔心的卻是黃太沖,他今番孤軍深入,又沒有人報信,只怕危險得很!」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廢都作者:賈平凹 2草房子作者:曹文軒 3人生海海作者:麥家 4下 楓葉荻花秋瑟瑟作者:王火 5繁花作者:金宇澄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