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無憂書城 > 投資金融 > 貨幣戰爭 > 貨幣戰爭4 戰國時代 > 7.6 美元的冰火兩重天

7.6 美元的冰火兩重天

    1985年,當沃爾克最終將通脹降到了3.5%,美元已經基本擺脫了1979年世界範圍的美元危機。高油價與美元綁定的貨幣戰略,支撐住了搖搖欲墜的美債帝國,將美元從失去黃金的信心恐慌中解救出來,美圍經濟則付出了惡性通脹和嚴重衰退的沉重代價。更為糟糕的是,蘇聯這個石油出口大戶,在70年代的石油危機中賺得盆滿缽滿,增強了與美國進行「星球大戰」的軍事實力。穩住了美元的霸權基礎後,美國就騰出手來準備收拾蘇聯了。
    1981  – 1984年,蘇聯政府出口賺取硬通貨的唯一手段就是石油出口。1975年,蘇聯石油產量為9310萬噸,到1983年增長到1.3億噸,然而70年代末以來,蘇聯過度開採石油導致了後續乍產能力的匱乏一.1985年,蘇聯石油開採量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下滑,由於開採費用的增加與資金不足的問題,導致了石油產量下降了1200萬噸,此刻,正好碰上了美國征服通貨膨脹的關鍵時間點一
    早在1981年3月26日,里根總統在私人日記中就提到了如何利用蘇聯的經濟狀況及其對兩方貸款的依賴,對蘇聯經濟進行致命打擊的問題。1982年11月,里根總統簽發了一項有關國家安全的指示(NSDT – 66),明確提出了給蘇聯經濟造成損失的秘密任務。1985年3月,美國國務卿舒爾茨在給美國駐倫敦的大使館發去的秘密電文中提到,「國務卿對國務院正在進行的石油價格暴跌將造成何種影響的研究報告,極端感興趣」。此前一個月,沙特國王剛到過華盛頓,里根總統與他探討了「石油與經濟的關係」這一令人感興趣的話題。9月,美國開始對沙特施加壓力,要求沙特大幅增加石油產量,將油價壓倒20美元以下。1986年4月,副總統老布希親自來到沙特首都利雅得,告誡沙特國王「市場力量(而不是歐佩克組織)才是設定石油價格和產量的最好辦法」。此話翻譯過來就是,強烈暗示沙特全力增加石油供應,壓垮世界油價。
    當沙特開足馬力鉚勁兒生產,  「市場力量」使石油價格從35美元一桶,直線掉到了1986年春的10美元以下。結果,蘇聯的出口崩潰了,西方的借貸渠道關閉了,糧食進口沒了著落,城市食品供應配額緊張,貪污走後門猖獗,蘇聯民眾反政府的情緒日益高漲。同時,石油作為綁住東歐各國的援助紐帶斷裂了,導致東歐各國在巨額西方債務的壓力下離心離德,經濟崩潰加速,終於誘發了蘇東集團的解體。
    戰後美國和西方的工業經濟基礎嚴重依賴石油供應,石油價格低廉,則帶來經濟增長與市場繁榮,石油價格飛漲,經濟就會陷入通貨膨脹和發展停滯。沃爾克用貨幣手段達到的反通脹成果,只有在1986年石油價格暴跌的強化之下,才獲得了持久的效果。
    通脹在1986年降到了2%,利率隨之深度回落。華爾街沸騰了。
    不過,就在美國股市和債券市場一片繁榮之時,一股巨大的貨幣火山岩漿正在金融市場的表象之下,悄悄地聚集起爆炸性的噴發力量。
    美元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升值幅度,已經遠遠脫離了美國經濟的基本面。在強勢美元的衝擊下,美國貿易逆差迅速擴大,工業經濟受到了難以癒合的傷害,美國製造業的產量至少需要擴大30%才能使經濟重新平衡,但強勢美元擋住了經濟平衡的道路。當大量海外熱錢在美元高匯率的吸引下湧進美國之後,華爾街的金融資產泡沫迅速膨脹。廉價的信用如同便宜的石油,使得美國的消費者盡情享受著負債的快樂。美國的企業在垃圾債券、槓桿收購這類新興金融工具的刺激下,開始了規模空前的大兼并熱潮。80年代僅垃圾債的發行就達到了1700億美元的驚人數字。
    企業槓桿收購的致命問題,就在於用債務置換了企業多年辛苦積澱出來的資本金。大蕭條以來,美國企業的資本構成中,從未達到過如此之高的負債水平。更根本的問題,還在於美國政府無法遏制的財政赤字,這既是美元霸權的福音,同時也是它的詛咒。既然美國選擇了一條債務貨幣的道路,既然債務已經成為了美債帝國的權力之根,財政赤字就是必然的結果,因為盈餘將贖回債務,從而瓦解這種權力的基礎,那麼人們怎麼可能去指望美國財政會真正走向節儉和負責呢?
    1979年英國放開了外匯管制,日本在1980年跟進了這一政策。由於英國是歐洲美元的最大市場,而日本擁有快速增加的美元儲備,這兩個國家放開了國際資本自由流動的閘門,世界金融市場從此更加風雲變幻,暗潮湧動。美國的儲蓄不足,而日本的儲蓄過剩,世界經濟嚴重失衡的問題在80年代已經暴露無疑。
    沃爾克明白過高的美元估值最終必然以美元暴跌來回到經濟的基本面,危險之處在於,必須在這一天到來之前,預備好經濟的降落傘,他希望看到美元最終能夠軟著陸。1986年,美國的經濟義到了衰退的邊緣,可是華盛頓卻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此時,里根政府的財政部長已經換成了詹姆斯·貝克(James Baker),他是美國統治精英集團中的後起之秀,貝克家族與洛克菲勒石油帝國有著四代的交情,同時還與布希家族淵源深厚。儘管他以前在競選中曾反對過里根,卻仍被裡根委以重任。貝克明白美元必須貶值的道理,但卻不願正視沃爾克最悲觀的預言,那就是美元會再現1978年遭到世界瘋狂拋售的噩夢。如果出現這種最悲觀的形勢,沃克爾的降落傘就是被迫加息,阻止美元的自由落體。而加息正是貝克的大忌,他領教過沃爾克反通脹時斷然加息的瘋狂,那將是又一場經濟的浩劫。他的鐵杆兄弟副總統老布希,已經決定參加1988年的總統競選,經濟衰退將毀掉老布希的前程,同時他也將斷送自己的政治生命。貝克決心用自己的一套辦法來實現美元的有序貶值。
    為此,貝克提出了兩個階段的方案:首先,建立一種類似放大版的歐洲匯率機制(ERM),讓主要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在lO%~15%之間浮動,希望用這個法子迫使其他國家拱衛美元匯率,避免可能出現的崩盤局面。然後,建立一套協調各國經濟政策的機制,消除美國經濟與歐洲和日本之間的不平衡。換句話說,貝克異想天開地希望搞出一個比歐元區更大更複雜的貨幣體系。經歷過歐洲貨幣聯盟曲折進程的各國中央銀行家們,莫不暗暗搖頭,更何況,貝克是想建立一個由5國集團財政部長牽頭、中央銀行家們打下手的世界貨幣聯盟,這更是天方夜譚,沃爾克等人當然無法認同。因為一旦綁定各國匯率,貨幣政策就必須圍著匯率轉,中央銀行就必須承諾利率政策需要服務於匯率變化,中央銀行家們豈能俯首聽命於財政部長的指揮?
    1985年9月15日,強勢的貝克乾脆甩開了央行行長們,召集5國財長進行秘密會議,討論美國提出的方案,這就是一周後達成的「廣場協議」(Plaza Agreement)。這個協議並未明確對中央銀行的具體要求,貝克要的只是美元貶值的趨勢。央行行長們如釋重負。結果,貝克的「廣場協議」本身就產生了巨大的市場影響力,一周之後,美元就對馬克貶值了12%,對日元貶值了8%,到1986年1月,美元貶值了大約20%。
    貝克初戰告捷,信心大振。1986年1月,貝克再接再厲,為了保護美元貶值的成果,力勸德國和日本出台經濟刺激政策,並和美國同時降息。貝克的如意算盤是,大家共同降息,美元不會反彈,而且經濟都能受益。財政刺激則是指望德國和日本增加對美國的進口,實現美國經濟的再平衡。貝克的財政刺激方案被當場拒絕,德國人聲稱這不是逼迫我們搞通脹嗎,德國可以忍受9010的高失業,但歷史的慘痛教訓讓德國絕不會容忍通貨膨脹。
    碰壁之後,貝克轉回來要求沃爾克降息,被沃爾克斷然拒絕。結果,貝克利用美聯儲兩位理事換屆的機會,為老布希安插進「自己人」,招聘條件就是「敢不敢對沃爾克說不」。經過換屆之後,里根一老布希在美聯儲的人馬超過了沃爾克。在1986年2月24日的美聯儲會議上,沃爾克突然遭到「逼宮」。多數理事建議將再貼現率從7.5%降到7%,沃爾克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異常憤怒,竟然摔門而去,這是美聯儲有史以來出現的第一次「政變」。眼看要鬧到徹底翻臉的程度,貝克也吃了一驚,他可不是想「廢掉」沃爾克,只是希望用「兵諫」的方式,迫使沃爾克就範。他知道沃爾克在華爾街的分量,要是公開鬧翻,第二天股票和國債市場就會崩盤,而其他中央銀行將坐視美元摔下山崖,到那時,貝克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貝克只得妥協,沃爾克雖然面上沒說什麼,但對這次「政變」恨到了骨子裡。
    「廣場協議」後,美元的貶值並沒有使美國經濟軟著陸,美元承受的貶值壓力驟然增加,沃爾克擔心的美元暴跌已經呈現出明顯跡象。1986年第二季度的數據顯示,外國中央銀行已經停止了美債購買,海外私人資本流入也在萎縮。美國長期債券的收益率已經出現紅色警報。
    貝克開始焦慮起來,德國人遠比日本人難搞定,他們堅決不肯搞財政刺激,貝克只得提出以美國減少財政赤字作為交換條件,頑固的德國人仍然不為所動。美元在市場密布的貶值陰雲中大幅下挫,結果擊穿了德國苦心經營起來的「歐洲匯率機制」(ERM)的保護傘,德國企業面對美元的狂貶,驚恐萬狀,紛紛停止了投資,德國經濟增長的勢頭頃刻間崩潰。
    萬般無奈之下,德國人只得接受1987年2月的「盧浮宮協議」,貝克要求各國將利率降到美國的利率水平之下,以形成一個對美元自由落體的防護網。當然,作為對價,貝克承諾將美國財政赤字縮小到GNP的2.3%。對於貝·克的承諾,沃爾克相當不以為然,「你明明知道你不可能實現這一目標,那時就會失信於人。為什麼不說一個模稜兩可的數字呢?」貝克私下承認這一點,但既然里根總統公開表態要實現2.3 010的減赤目標,他不可能公開唱反調。美國自然沒能兌現這一承諾,因為在表態的時候,貝克就不打算去認真對待它。對「盧浮宮協議」,英國人的點評最到位,「這就是『廣場協議』的直系後代,那時我們都認為美元應該貶值,現在,我們都同意美元需要穩定」。
    「盧浮官協議」之後,美元繼續下挫,各國央行使出了吃奶的勁兒,來阻擋劈頭蓋臉砸來的美元拋單,到1987年9月,各國已經吃進了令人窒息的700億美元!事實上,它們只得印刷本幣來購買美元。央行們號稱獨立性的核心理由,就是拒絕為政府赤字而印鈔票,但它們此刻卻正在為美國政府的赤字而狂印鈔票。
    即便是這樣,也沒能擋住美元崩潰所引發的1987年全球股災。

無憂書城 > 投資金融 > 貨幣戰爭 > 貨幣戰爭4 戰國時代 > 7.6 美元的冰火兩重天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貨幣戰爭4 戰國時代 2貨幣戰爭 3貨幣戰爭2 金權天下 4貨幣戰爭3 金融高邊疆 5貨幣戰爭1 升級版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