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無憂書城 > 投資金融 > 貨幣戰爭 > 貨幣戰爭4 戰國時代 > 6.8 兩條戰線:德國統一與貨幣聯盟

6.8 兩條戰線:德國統一與貨幣聯盟

    1989年11月,柏林牆倒塌了,東德立刻就要投身於西德的懷抱了,巨大而突然的德國統一壓力,使科爾從歐洲一體化的發動機,一下子變成了剎車。
    在戰爭中,德國人吃夠了兩條戰線同時作戰的苦頭,現在,在貨幣聯盟與德國統一這兩個戰略方向上,科爾寧願先專註於德國統一。這不僅僅是德意志民族百年大計的核心問題,更是未來在貨幣聯盟的戰場上,贏得更大支配權的關鍵籌碼。法國、英國,甚至德國的跟班荷蘭,無不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和時不我待的急迫感。
    1948年,法國就曾經將德國魯爾工業區進行國際共管(實際上則是將其置於法國的控制之下),作為西德聯邦政府成立的交換條件。現在,法國人故技重施,密特朗強烈暗示科爾,德國統一的先決條件是放棄馬克,接受歐元,加快貨幣聯盟的步伐。否則,法國人將端出一盤令人望而生畏的大菜,德國有可能會面臨「法、英、俄三國同盟」的包圍和孤立,就如同一戰和二戰前夜那樣。面對如此極端的威脅,科爾不得不讓步。
    德國被迫再度陷入兩線同時作戰的困境。歐洲貨幣聯盟與德國統一,已經被法國人捆綁在一起。統一道路上的每一寸進展,都得在貨幣聯盟問題上作出分量相當的妥協。德國統一的代價,就是放棄馬克。密特朗將這一讓步視作法國的巨大勝利,而科爾更是把德國人民被迫割捨馬克的悲情,演繹到讓所有觀眾聳然動容的境界。在德國央行主導歐洲央行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德國真正的損失,並非放棄馬克,而是失去了贏得法國更多讓步的機會。
    還是撒切爾看得更透徹。1990年3月,她在倫敦宴請法國10大產業巨頭時說:「德國已經是歐洲經濟的支配力量,統一後又將成為歐洲政治的支配力量。」她認為:「歐洲一體化不是制衡德國的辦法。法國需要和英國聯手來對付德國的威脅。」鐵娘子再次重申她的一貫觀點,歐洲一體化是「把鐵板一塊的歐洲,拱手奉送給了德國」,這將增強德國的支配地位。
    撒切爾確實不愧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她非常清醒地看到了歐洲統一未來的趨勢,將是德國勢力日益壯大,英國對德國的防範遠比法國更具有戰略遠見。在撒切爾看來,法國不過是在為德國做嫁衣裳,最後會落得連人帶財寶都送過去的結局。然而,她也是一位超級的現實主義者。她一方面絕不會容忍德國人通過歐洲央行來管理英國經濟,另一方面卻想得到歐洲貨幣體系中匯率機制的所帶來的好處。用她的話說,就是「英國期望加入歐洲匯率機制,以便利用德國馬克的地位,創造某種類似金本位的機制,來幫助英國控制通貨膨脹」。換句話說,鐵娘子拒絕了歐元的婚約,卻渴望得到匯率穩定的聘禮。
    1990年10月,英國決定加入歐洲匯率機制。德國人真是雙喜臨門,統一大業於10月3日正式完成,英國又收下了匯率機制的聘禮。再往前邁一步,連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搞定的大英帝國,將會在德國的主宰下被整合進歐洲。德國駐英大使興沖沖地來找撒切爾,既然英國收下了聘禮,德國自然希望趁熱打鐵,儘快促成英國嫁給未來歐元的婚期。
    撒切爾:「現在德國已經統一了。科爾一定非常高興。他現在可以實施更多的國內政策了。」
    德國大使:「科爾總理將繼續推進歐洲一體化,包括創建歐洲貨幣聯盟。」
    撒切爾:「你說什麼?你想讓我去找女王陛下,向她解釋說,再過幾年,她的頭像就不會再出現在我們的鈔票上了?」
    撒切爾冷酷的現實主義風格,堪比當年的丘吉爾!在捍衛大英帝國的國家利益方面,沒有半點含糊和游移。英國人與德國人確實有一拼,他們都是高度理智,目標清晰,堅忍不拔,絕不動搖。法國在自制力和判斷力方面,與英國和德國還是有差距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過去的200年中,法國只有在拿破崙時代風光過一陣子,在餘下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被英國和德國不停地推來搡去。
    無論如何,科爾此時堪稱歐洲最得意的政治家,在他的手中完成了德國統一的歷史大業,志得意滿之際,卻大大低估了統一的困難。在德國統一的過程中,科爾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東西德馬克之間兌換比例嚴重失衡,不僅為德國造成了20年的經濟後遺症,還差點顛覆了歐洲貨幣體系。
    1990年2月6日,科爾在沒有徵求德國央行、財政部和國會的意見,也沒有通知歐共體其他國家的情況下,突然宣布西德馬克將向東德供應的驚人消息。世界輿論為之嘩然,馬克早已不再是德國人的貨幣,它更是歐共體貨幣穩定的基石。這個消息一方面掀起了貨幣市場的驚濤駭浪,另一方面,卻幾乎立刻平息了東德混亂的人心。
    1989年11月柏林牆倒塌之後,東德的局面基本失去了控制。人們在歡呼聲中,大規模湧入西德「旅遊」,不到2000萬的東德人,竟有多達1OOO萬人跨過邊境來參觀心儀已久的資本主義「天堂」,東德人被西德的先進與繁榮所深深震撼。東德的社會輿論形成了一邊倒的聲音,那就是加速實現與西德的統一。在這樣的氛圍中,東德政府一切旨在改造現有社會機制的努力和嘗試,立刻被淹沒在一片否定的浪潮中。人們已經無心工作,各種遊行示威此起彼伏,政府瀕於癱瘓,東德人陷入了一種普遍的狂熱,他們恨不得立刻過上西德人那樣富裕的生活,而似乎只要統一,富裕和繁榮就會馬上自動降臨。
    1951年以來,政府一直堅持東德馬克與西德馬克等值,儘管雙方的生產力差距日益擴大。到1989年,根據雙方貿易指數折算下來,東西德馬克比值為4.4:1,11月柏林牆倒塌之後,東德馬克直線貶值到20:1。對社會制度信心的崩潰,直接反應在貨幣的黑市價格中:後來,人們承認,東德的外債規模被誇大了,經濟狀況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不過,人們信心的崩潰,加速了東德馬克的貶值,也破壞了東德經濟的基礎。
    為了穩定東德馬克,1989年11月,科爾與東德政府達成協議,西德央行將提供38億馬克,供東德的旅遊者們兌換,兌換比價為3:1。由於這一比價遠比黑市價更優惠,巨大的套利誘惑促使更多的東德人來到西德,他們以3:1換取西德馬克,回去以更高的價格拋出。結果,西德的馬克供應,遭遇了東德人瘋狂地「需求」,這也許是科爾的「貨幣計謀」,當西德馬克在東德大行其道時,德國將事實上先完成「經濟統一」,其他國家再堅持反對德國統一,也不能逆轉堅強的貨幣利益紐帶捆綁下的國家統一進程了。
    東德人陷入了一種貨幣誤區,他們把西德馬克想當然地當成了財富本身,卻沒有意識到貨幣的價值在於其背後的生產力。放棄努力T作,只想靠擁有貨幣而致富的思想,瀰漫在整個東德社會之中。東德自身的經濟,在這樣的普遍心態下,日益沉淪。同時,對西德的馬克需求量卻越來越大。實現貨幣統一的呼聲,在東德形成了巨大的社會問題。東德人高呼,西德如果不把馬克送過來,我們就搬到那邊去!
    這也正是科爾迫不及待地推出馬克兌換的壓力所在。
    1990年7月1日,科爾宣布的馬克兌換比價不是大家猜測的4:l或3:1,而是驚人的1:1。東德人當然喜出望外地實現了「立刻富裕」的夢想,但是,德國的財政和貨幣,則背負起難以承載的巨大壓力。如果東德人能夠開始勤奮地工作,那麼西德經濟的負擔就會逐步減輕,但後來的情況遠非如此。當「貨幣富裕」驟然來臨時,東德人遠不像西德人戰後20年那般吃苦耐勞。德國馬克的輝煌,在歐元誕生之前,都沒有徹底恢復元氣。
    德國被迫靠印鈔票來填補東德的經濟窟窿,結果必然是通貨膨脹。到1991年8月,德國的通脹已逼近罕見的5%。央行被迫大舉提高利息。僅僅在三年前,德國的利息比美國低3%,德國統一之後的一年多里,利息竟然比美國高出6%!這是二戰以來,大西洋兩岸最大的貨幣態勢逆轉!
    德國的利率飆升,造成了歐共體各國貨幣的一片混亂。各國被迫跟著德國提升利率,結果導致20世紀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的進一步惡化。剛剛加入歐洲匯率機制的英國,還沒來得及摸到匯率穩定的好處,卻在德國升息的壓力下,讓英鎊遭到索羅斯等人的飽和攻擊,被迫退出了歐洲匯率機制。義大利、西班牙和法國也接連遭到匯率投機暴徒的血洗。
    1991年12月,在衰退和危機中,歐洲的首腦們齊集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共同簽署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歐共體變成了歐盟。根據《德洛爾報告》的調門,以德國央行為首。的中央銀行家們,起草了歐洲中央銀行章程。《馬約》將貨幣聯盟的最終完成時間定在了1997年或1999年。各國的財政赤字、通貨膨脹、利率、債務等各項指標,將變成能否邁入歐元帝國的門檻。
    歐元的誕生,終於進入了倒計時。

無憂書城 > 投資金融 > 貨幣戰爭 > 貨幣戰爭4 戰國時代 > 6.8 兩條戰線:德國統一與貨幣聯盟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貨幣戰爭2 金權天下 2貨幣戰爭3 金融高邊疆 3貨幣戰爭1 升級版 4貨幣戰爭4 戰國時代 5貨幣戰爭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