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4.8 黃金大決戰

    法國除非站在最前列,否則就不稱其為法國;法國如果不偉大,就不稱其為法國。使法國偉大是我心中唯一的目標和我生命中最崇高的目的。
                                                    —— 戴高樂
    1958年戴高樂上台,法國進入第五共和國時代。可以說戴高樂身上集中體現了法國人的特質:激情奔放、高傲衝動、充滿理想主義的狂熱。拿破崙時代以來,法國人的心理一直很不平衡,光榮與輝煌的時代似乎已經永遠逝去,冰冷的現實則時時刻刻壓抑著法國人恢復其偉大國家的渴望。法國是勝利者,卻勝得缺乏榮耀;法國是強國,但強得不足以稱雄歐洲。心比天高的戴高樂決心要重振法國的威風。
    強烈的民族主義情懷,毫不掩飾的國家主義傾向,使得戴高樂與莫內圈子毫無共同語言。歐洲人常拿莫內開玩笑,說他是「除在法國以外,最有影響力的法國人」。戴高樂與阿登納重歸於好,並不是出於莫內圈子所主張的「放棄法蘭西的主權」去搞什麼歐洲合眾國,他需要的是一個法國領導下的強大歐洲聯盟,目標是挑戰美國的世界霸權,在這樣恢弘的構想中,甚至蘇聯都是戴高樂準備用來制衡美國的棋子。在戴高樂的心目中,「歐洲聯合將由法國和德國完成,法國是趕車人,德國是馬」。

    戴高樂最耿耿於懷的就是美英稱霸世界的格局。在二戰中,羅斯福不喜歡戴高樂,因為戴高樂也想自己牢牢地控制自己的命運,如果大家都像戴高樂這樣,那美國還能去控制誰
呢?丘吉爾也很討厭戴高樂,即便是在逃到了英國的情況下,戴高樂那種傲慢、固執以及毫不妥協的倔強,絲毫不像在別人家吃白食的架勢。而戴高樂則最痛恨盎克魯-撒克遜人試圖
主宰法蘭西的命運,特別是在雅爾塔會議上,戴高樂遭到英美的排擠,沒有搞到這次重大會議的入場券,更使戴高樂驕傲的心受到痛擊。
    在戴高樂掌權後,兩次將英國擋在歐共體的大門之外,英國首相痛斥「歐洲大陸國家已經集結成為一個氣勢洶洶的經濟集團。拿破崙戰爭以來,這還是第一遭」。戴高樂則當著官員們的面嘲笑英國首相是「一個可憐的人,我沒有什麼可以給他」。
    對布雷頓王朝,戴高樂更是從心眼兒里往外地看不慣,憑什麼盎克魯 – 撒克遜人的貨幣在那裡當柱子戳著,而其他貨幣只能看著它們的臉色行事?只要能將美元掀下馬,哪怕惹上一身剮。戴高樂不僅這麼想,而且也是這樣乾的。
    經過1957 -1958年兩次法郎貶值,法國的出口好轉,美元儲備激增。戴高樂在高參呂夫的指點下,已經瞧出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命門死穴就是黃金,只要抓住這個要害往死里打,美元的江山必然坍塌。到那時,群雄並起,豪傑四齣,法郎帶領著馬克、里拉等眾兄弟搶上貨幣金鑾殿,試看天下誰能敵?
    從1958年到1966年,法國平均每年用美元儲備向美國要求兌換黃金的規模高達400噸,法國的黃金儲備重新超過了德國。其他歐洲國家在美國財政部的壓力之下,不敢輕易要求將美元換成黃金,美國給出的理由是,這樣會破壞世界的金融狀況,美國的潛台詞很明確,誰拿美元換黃金,誰就是破壞世界金融秩序的「潛在敵人」。當然,美國對法國的行為恨到了牙根兒里,只是一時拿油鹽不進的戴高樂沒辦法。60年代初,美國強迫歐洲央行掏份子建立起了「黃金互助總庫」,共同拋售黃金以穩住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底線。然而美元泛濫之勢卻有增無減。
    1964年美國總統約翰遜上台之後,非但沒有拿出削減財政開支改善國際收支平衡的具體辦法,反而提出了一個耗資靡費的「偉大社會」計劃和燒錢燒到手軟的越南戰爭升級方案。約翰遜的「偉大社會」內容包羅萬象,從創造美好城市環境,到治理污染;從向貧窮開戰增加就業機會,到強化社會保險和救濟;從普及教育,到公民權利;從開發農村,到修築高速公路;從「撫育孤兒」,到關愛老人等115項立法。僅衛生、教育、落後地區發展三項經費撥款,就從1965年的81億美元增加到1966年的114億美元。越南戰爭的升級更是燒錢的無底洞,從1965年開始,美國飛機開始大規模轟炸越南北方,同年3月8日,美軍地面部隊在越南登陸,加快了越南戰爭的步驟,到1968年越戰高峰時期,越南美軍人數多達53萬人。本來一個「偉大社會」就將耗盡美國的經濟資源,而越南戰爭最終竟耗資4000億美元!約翰遜既選擇了大炮,同時還要黃油。他自信滿滿地認為:「畢竟,我們的開國先輩就是一手拿槍打
敵人,一手拿斧頭建設家園,讓全家溫飽。」其實,約翰遜並不擔心他的財政支出的來源,因為美國可以印鈔票,讓歐洲人去幫助美國埋單赤字。
    美國財政毫無節制地花錢,最終激怒了戴高樂和所有歐洲國家。1965年,法蘭西銀行公然宣布,法國準備將所有新流人的美元儲備和現有的部分儲備,向美國政府要求兌換黃金。法國人以前拿美元兌換黃金,都是悄悄地做,不願太讓美國沒面子。這一回,完全是當眾抽了美國一記響亮的耳光。歐洲手持美元儲備的債權國們,無不私下拍手稱快。戴高樂還提出一項全球貨幣改革方案,加強黃金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作用,取締美元和英鎊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直接號召歐洲國家奪權。
    在法國的視野中,英美佔據大西洋兩岸,同氣連枝,互為犄角。歐洲集團欲破美元強敵,必先打垮英鎊,斷其臂膀。
    而此時的英國,已是危機四伏。
    戰後,英國一直力圖恢復英鎊區的努力,卻不斷遭到美國的嚴厲打壓。特別是在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中,英國遭到了美國斷然的金融制裁,徹底斷了恢復殖民帝國的念頭。
    二戰中,英國的殖民地向英國提供的大量出口,形成了巨大的英鎊儲備。美國人迫使英國在1947年解凍這些英鎊儲備,結果觸發了嚴重的英鎊危機,使得英鎊信用掃地,前殖民地國家紛紛投靠美元。英國被迫再次凍結英鎊儲備,這筆巨大的英鎊外債負擔一直壓得英國財政喘不過氣來,只要世界經濟稍有波動,英鎊就會產生信心危機。從1948年到1982年,英國資本賬戶的赤字狀況在34年中出現了32次,以至在戰後各國工業設備更新、技術飛速進步的繁榮時期,英國卻由於歷史遺留的英鎊儲備、外債的壓力和龐大的海外軍事開支,始終處於資金拮据的狀態,經濟發展落後於主要歐洲國家。到1960年,英國的貨幣儲備為10億英鎊,但所欠的英鎊外債卻高達30億,到60年代末,外債更高達60億英鎊,成了歐洲經濟中的「英國病人」。
    法國不僅用黃金攻擊倫敦的英鎊儲備,猛擊英國的痛處,而且還動用法國國家傳媒工具來削弱英鎊。法國持續將英鎊兌換黃金的做法,造成了美國等「十國集團」和IMF組織的貸款,用以保衛英鎊的努力化為烏有。德國在關鍵時刻,拒絕發表聲明支持英鎊,理由是「德國各界堅信英鎊應該貶值」。1967年11月,在進行了艱苦的3年英鎊保衛戰之後,英鎊宣布投降,貶值達14.3%。英鎊的貶值立刻刺激國際市場大規模拋售美元,搶購黃金。
    1968年3月17日,美國苦心經營的「黃金互助總庫」垮台了。3月底,數百萬美國人在電視上聽到約翰遜總統宣布他將不再競選連任。同時,美國對越南發動的新年攻勢也無疾而終。《華爾街日報》哀嘆道:「歐洲的金融家們正在將和平強加到我們頭上。我們歐洲的債權人,已經迫使一位總統辭職了,這是美國歷史上破天荒的事情。」
    就在法國大獲全勝,準備向美國的黃金儲備發動總攻的關鍵時刻,一個突發的頗具戲劇性的事件扭轉了整個黃金戰爭的進程。就在美國3月17日「黃金互助總庫」垮台的5天之後,巴黎一所大學的學生們於3月22日突然佔領校園,越來越多的大學陸續參與進來,並演變成了巴黎的「5月風暴」,整個社會一度癱瘓。
    雖然人們不清楚事件的原因,但結果卻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法國從美國運回的黃金,又被迫老老實實地還給了美國。連戴高樂本人最終也因此丟掉了總統的寶座。
    「5月風暴」在外匯市場上掀起滔天巨浪,法郎被大規模拋售,引發了雪崩式貶值。5月29日,法蘭西銀行行長向美聯儲打電話求救,美國人回答:「美元怕是不好白借,法國不是有黃金儲備嗎?可以賣出換美元啊。」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法國人願意以35美元的平價賣給美國財政部,美國其實極度短缺黃金,而且黃金價格正在上揚,美國財政部卻要求法國人降價10%。其實,IMF和其他許多買主當然都願意以35美元的價格買人黃金。雙方最後達成妥協,美國財政部以35美元價格出錢購買,法國人在巴黎向IMF交割黃金,IMF在紐約把自己的黃金交給紐約美聯儲銀行。1968 -1969年,法國被迫以這種方式向美國平價出售了9.25億美元的黃金。
    法國人幾年來拿著美元儲備擠兌美國黃金的活兒算是白乾了。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貨幣戰爭1 升級版 2貨幣戰爭3 金融高邊疆 3貨幣戰爭2 金權天下 4貨幣戰爭4 戰國時代 5貨幣戰爭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