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無憂書城 > 投資金融 > 貨幣戰爭 > 貨幣戰爭4 戰國時代 > 1.4 凱恩斯發現,美元正在顛覆金本位

1.4 凱恩斯發現,美元正在顛覆金本位

  經濟學的思想,無論其正確與否,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實際上統治世界的,也就是這些思想而已。許多實幹家自以為不接受任何觀念形態的影響,卻往往早已當了某個已故經濟學家的奴隸。[8]
                                                   ——凱恩斯
  英國黃金短缺,自然是金匯兌本位的積極倡導者。美國人對金匯兌本位並不感冒,但是樂觀其成,因為美國的黃金佔據了壓倒性優勢,美元比英鎊更加堅挺,當各國在增加外匯作為貨幣儲備的選擇時,美元肯定比英鎊更受各國青睞,其結果自然是美元在各國儲備資產中的比例超過英鎊,從而奠定美元未來的霸權地位。
  不過,大量的黃金湧入,也給美國帶來了「幸福的負擔」。這是因為在傳統的金本位下,黃金大量增加會導致美元信用被迫增加的問題,從而誘發通貨膨脹。這一點和目前中國外匯儲備過剩而形成的人民幣被迫超發的實質是一樣的。
  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和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其本質就是一種購買資產的行為。當價值20億美元的黃金從歐洲逃到美國時,美國的銀行體系將主動或被動地將這些黃金「吃進」,而「吐出」的則是美元鈔票或銀行信用。當這些鈔票和信用進入市場流通時,由於商品供應尚未來得及增加,所以將推高物價。因此在一戰期間,並非由於戰火導致的物質損失,而是由於貨幣供應的增加,將美國的物價推高了60%。而在戰後,歐洲經濟蕭條,黃金仍然持續流入美國,美聯儲終於坐不住了。
  而美聯儲的實權,實際上是操縱在12個聯儲銀行手中,特別是紐約美聯儲銀行,它的掌舵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本傑明.斯特朗。斯特朗乃是摩根財團的悍將,與英格蘭銀行行長諾曼、德國央行行長沙赫特過從甚密,這三人堪稱20世紀20年代世界金融江湖的「三劍客」。
  斯特朗眼看著一批批黃金從歐洲用輪船運抵紐約,然後像洪水一般湧進紐約的銀行金庫,結果是泛濫的信貸和節節攀升的物價。他決心不能放任黃金大潮對美元堤壩的巨大衝擊,他必須收縮貨幣供應量,以減輕物價的上漲壓力。
  當美聯儲初創時,它的主要手段是通過調整貼現率來影響信用環境。凡是加入美聯儲體系的銀行,都可以通過貼現窗口向中央銀行申請貸款,貼現率就是中央銀行願意提供這種貸款的利率。當央行提高貼現率時,就會抑制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拿錢的衝動,因為成本提高了。
  但這個法子在20世紀20年代初不好使了。因為歐洲黃金來勢太猛,整個紐約的銀行已充斥著金條,而黃金正是銀行家們造錢的源頭,所以市場上錢已經太多,銀行不必到央行的貼現窗口借錢。斯特朗調整了貼現率,卻堵不住源源不斷被創造出來的信貸洪水。
  他必須找到更有效的辦法來直接控制貨幣供應量。結果,斯特朗首創了央行通過向市場拋售其國債資產來回籠貨幣的辦法。同樣,如果市場貨幣不足,央行則創造貨幣買入資產,向市場注入美元。這就是現在人們熟知的公開市場操作。
  當時斯特朗的做法絕對算得上是離經叛道。在金本位中,黃金才是最核心的資產,其比例應該佔有絕對優勢,其他資產(如國債、商業票據)只是輔助性資產。但是斯特朗的這種「操作」結果,將是國債在央行資產中的比例越來越高,進而從根本上顛覆貨幣儲備資產的基本定義。
  為什麼央行貨幣儲備必須主要依靠黃金呢?在金本位體制下,貨幣含金量由法律確定,央行在創造貨幣買入資產或賣出資產回籠貨幣的時候,如果資產為黃金,則資產與貨幣互換時始終等值。這種資產與貨幣交換必須等值的原則,其實是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與穩定的基石。以國債替代黃金,而國債卻永遠存在著直接或間接違約的可能,因此將會從根本上瓦解貨幣穩定的核心,造成央行的貨幣與資產交換時真實價格的潛在錯位,產生貨幣貶值的自然趨勢。
  當然,銀行體系顯然歡迎這種創新。同樣作為銀行資產,黃金是穩定的,但沒有利息收入;國債是不穩定的,但有現金流。國債是全民未來稅收的抵押憑證,只要人們幹活,政府就有稅收,如果稅收大於財政支出,國債的現金流就是有保證的。銀行家們對國債替代黃金的支持是發自內心的,國債作為銀行體系的核心資產,既提供了放貸的基礎,又可獲得利息收入。這樣他們將會獲得兩個利潤來源: 一是通過放貸收取利息,二是國債利息將全民稅收的一部分轉移支付到金融系統。
  反過來,當黃金貨幣蛻化為債務貨幣,貨幣在流通過程中將產生一個嚴重的副作用,這就是雙重利息成本問題。人們不僅需要為借用貨幣支付利息,同時還不得不為貨幣的抵押品再次支付利息。在債務貨幣制度下,貨幣成為了經濟發展的一種負擔。社會為使用公共貨幣,而不得不向少數人支付利息成本。將國家債務與貨幣死鎖在一起,這是一個無法在邏輯上令人信服的設計。同時,這也是一個從基因里就存在著「癌變信息」的貨幣系統。貨幣發行量越大,債務規模就越大,利息成本也就越高,全民「被負債」的壓力就越重。由於利息只與時間有關,因此貨幣擴張呈現出內生性的剛性需求,具有天然的貨幣貶值傾向,而通貨膨脹將成為最終的必然結果。通貨膨脹導致了社會財富的再分配,這隻「看不見的手」正是世界範圍出現貧富分化的元兇。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銀行家們憎恨黃金乃是利益驅使、情理之中的事。他們通過傳媒向整個社會不斷宣稱黃金無用論,他們通過學校向一代代學生傳播黃金只是野蠻遺迹的思想。他們對黃金的厭惡和對債務的熱愛,其實根植於他們在債務貨幣體系中所分享到的驚人利益。
  斯特朗的公開市場操作行為,恰好利用了美國在黃金上的絕對優勢,為最終顛覆金本位鋪平了道路。
  在大西洋的另一側,另一個人也在密切關注著斯特朗的創新,他就是眼光老辣的凱恩斯。凱恩斯從斯特朗的舉動中不僅看到了金本位的危險,更看到了大英帝國金融霸權的危險。1922年開始,凱恩斯就不斷發出警告,並在1923年出版的《論貨幣改革》(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一書中明確指出:「一個美元本位制,正在物質財富的基礎上拔然而起。過去兩年里,美國貌似在維護金本位,但事實上,他們建立的是一個美元本位制。」 [9]
  在凱恩斯看來,美國是在「挾黃金以令諸侯」。美國擁有著四個經濟大國75%的黃金總儲備,其他國家的貨幣正在鬧黃金饑荒,而美國卻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將黃金的作用埋藏起來,美元則根據本國經濟情況自行其是。美國督促大家維護金本位的真實目的,就是讓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貨幣跟著美聯儲的指揮棒轉,並最終形成對美元的依賴。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大英帝國的金融霸權豈不旁落華爾街了嗎?
  應該說,凱恩斯對金本位的猛烈抨擊中,也包含了對大英帝國命運的擔憂。
  其實,美元不僅在儲備貨幣的正面戰線上顛覆著英鎊,而且也正從貿易結算的側翼迂迴包抄。

無憂書城 > 投資金融 > 貨幣戰爭 > 貨幣戰爭4 戰國時代 > 1.4 凱恩斯發現,美元正在顛覆金本位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貨幣戰爭3 金融高邊疆 2貨幣戰爭2 金權天下 3貨幣戰爭1 升級版 4貨幣戰爭 5貨幣戰爭4 戰國時代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