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無憂書城 > 投資金融 > 貨幣戰爭 > 貨幣戰爭2 金權天下 > 第九章 金融海嘯之後

第九章 金融海嘯之後

    羅斯福有一句名言:重大的歷史事件背後,沒有一件是隨機自然發生的,所有這些事件無不是精心策劃的產物。 還是羅斯福看得透徹,一切事件背後都是人在運作,如果一件事情的發生對所有參與方都沒有好處,這件事情是不會演變成重大事件的。越是影響深遠的重大而複雜的事件,越是需要強大的組織協調力量,並且必須克服重重困難才能得以實現。如果沒有重大的利益作為動機,很難想像有人會願意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歷史上的政治事件如此,金融事件同樣如此。
    金融市場背後仍然是人的利益博弈,人們參與金融市場活動的全部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利益。與其他利益博弈的情況一樣,參與方必須遵守遊戲規則,包括一切潛規則。金融市場的不同之處無非是將人們的利益進行了標準化的打包和定價,使得利益轉讓時 流動性 更好、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而已。因此,重大的金融事件同樣會反映出超重量級參與方的利益格局,而且這些高能量的超級玩家,在市場的重大轉折關頭,往往發揮著決定性的影響力。
    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不過是人性的再次重複而已,它與歷史上的危機相比,同樣存在著類似的規律,即人性的貪婪與恐懼,以及那些對人性弱點洞若觀火併加以充分利用和收穫最大成果的超級贏家。
    金融利益博弈的核心就是零和博弈,只要私有財產的合法性仍然有效,那麼同一資產在某個時刻只能存在著唯一的所有者,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資產都是如此。金融市場中交易的無非就是標準化利益(體現為資產或資產收益權)的所有權,而這種所有權決不可能被共享,它具有典型的排他性。

本章導讀

    此次金融海嘯的實質就是金融衍生產品在相同的基礎資產之上,創造出了多重所有權的虛幻錯覺,當基礎資產無法持續產生足夠的收益去填充創造出的利益所有權,並最終被市場參與者發現時,表現出的就是利益所有權擠兌的危機。諸如CDO之類的金融資產從本質上看,就是對資產收益所有權的反覆和多重複制,這些虛擬的所有權交易屬於典型的「龐氏騙局」。
    問題是,國際銀行家們真的不明白如此明顯的「龐氏騙局」,最終必然以金融災難來收場這樣顯而易見的道理嗎?這樣的騙局在歷史上早已被重複多次,並無任何「不可預見」的新鮮之處。危機的到來其實早已註定,而且也早在他們的預料之中。
   事實是,巴菲特早在2005年就大聲呼籲金融衍生產品是「大規模殺傷武器」;保爾森早在2006年於戴維營就明確告訴布希總統,金融衍生產品的危機即將爆發;房利美等公司也在2006年夏天就開始布局大規模裁員;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2007年1月刊的封面上,就已經明確畫出格林斯潘手持美國經濟即將爆炸的「雷管」去交給倒霉的繼任者伯南克;[1]各大對沖基金的經理們2005年就在博客上討論如何將手中的CDO等「資產毒垃圾」轉賣給「愚蠢的」亞洲投資人。即便是《貨幣戰爭》在2006年下半年完稿時,也已明確指出金融衍生品的重大危機和「兩房」問題的必然出現,以及美元和美國國債的重大風險,並且預言次貸危機必將演變為全球金融海嘯,最終導致世界經濟嚴重衰退。
    而美國貨幣政策掌門人格林斯潘真的是到2006年仍然沒有覺察到危機的臨近嗎?他對金融衍生產品的放任究竟是無心還是有意?如此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機果然是「隨機發生」和「不可預見」的嗎?
    要明白這一切,我們必須首先走進對危機負有重大責任的格林斯潘的精神世界,去體會他和他所代表的那些世界統治精英們可能的真實想法,以及他們到底想要達成什麼樣的戰略目的,這個世界究竟會走向何處,危機又將如何演化。
    中國最缺乏的不是某個專業方面的專家,而是能打通各個領域之間壁壘的戰略思想家。在循規蹈矩的教育體系之下,大多數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已被塑造成了「書櫃型」學者,他們的大腦主要用於儲存信息和沿著固有的模式去處理信息。其實,正確提出問題就意味著解決了問題的一半。什麼叫創造力?創造力的核心就是能夠提出不同於常規的問題,問題的角度決定了思路的廣度和深度,思路構成了收集、加工、處理龐大而複雜信息資源的「中央處理器」。提不出正確問題的研究,就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沒有靈魂,缺乏強大的思路的研究則只能隔靴搔癢。
    其們知道我們知道的,我們也知道我們所不知道的,但是我們卻不知道我們不知道的。

無憂書城 > 投資金融 > 貨幣戰爭 > 貨幣戰爭2 金權天下 > 第九章 金融海嘯之後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貨幣戰爭3 金融高邊疆 2貨幣戰爭2 金權天下 3貨幣戰爭4 戰國時代 4貨幣戰爭 5貨幣戰爭1 升級版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