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6.10 希特勒「新政」

    1933年剛上台的希特勒面對的是經濟上的爛攤子。從1929年到1932年,德國工業設備利用率下降到36%,全部工業生產下降了40%,對外貿易額下降60%,物價下跌30%,鐵產量減少70%,造船業產值下跌80%。工業危機反過來又導致了金融危機。1931年7月,德國達姆斯達特銀行倒閉,引發銀行擠兌風潮,德國黃金儲備由23.9億馬克減少到13.6億馬克,柏林九大銀行減為四個。失業率急劇上升,1932年高達近30%,加上半失業者,則1932年德國全失業和半失業人數高達工人總數的一半。經濟危機加劇了社會階級矛盾,三年間,共爆發1000多次罷工。
    德國所遭受的經濟危機衝擊的嚴重程度,要遠大於歐美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希特勒上台伊始,就立刻投入到挽救經擠的工作中。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希特勒「新政」。在一系列強有力的經濟措施之下,德國經濟迅速發展,失業率直線下降,1938年時失業率降至1.3%。從1932年到1938年,德國生鐵產量由390萬噸上升到1860萬噸,鋼產量由560萬噸上升到2320萬噸,而鋁、鎂和車床的產量競高於美國。從1933年到1939年,德國重工業和軍火工業增長2.1倍,消費資料生產也增長了43%,國民經濟總值增長超過1OO%,同時完成了全國高速公路網的建設,重整了重工業基礎體系,還裝備了一支現代化軍隊。
    如果你看過雷妮.里芬斯塔爾那部著名的《奧林匹克》(《意志的勝利》),一定會對1936年德國的綜合國力和精神狀態留下深刻印象。那響徹雲霄的歡呼,如林屹立的手臂,氣勢宏偉的建築,健美如神的運動員,無一不暗示著志在天下的實力與霸氣。希特勒的個人威望也達到頂峰,他甚至不再需要顯露早年那樣「激情燃燒」的演講才華,只需在公共場合露露臉,成千上萬群眾就宛如自動催眠一般如醉如痴。德國人對納粹的支持,並不僅僅建立在洗腦和灌輸的基礎上,納粹在執政前期拯救經濟危機中的突出表現和德國老百姓得到的實實在在的經濟實惠,可能比納粹自己的宣傳更有說服力。
    與德國相比.1933年開始的美國「羅斯福新政」則只是暫時緩解了蕭條,美國經濟進入長時間的所謂「特種蕭條」時期,儘管有「新政」等緩和危機的措施,美國經濟仍然復甦乏力。到1937年美國再度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直到1941年美國參加「二戰」後,才徹底擺脫了大蕭條。在整個「羅斯福新政」時期,美國平均失業率高達l8%,國民生產總值到1941年才扳回危機前1929年的水平。
    希特勒「新政」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蹟,儘管這種奇蹟背後隱藏著內在的缺陷,但就拯救經濟危機而言,它的確卓有成效。
    今天,全世界再次面臨一場類似1933年的嚴重衰退,認真分析希特勒「新政」的功過得失,將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貨幣戰爭1 升級版 2貨幣戰爭3 金融高邊疆 3貨幣戰爭4 戰國時代 4貨幣戰爭 5貨幣戰爭2 金權天下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