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無憂書城 > 青春文學 > 超級學習者 > 14 非常規教育

14 非常規教育

所屬書籍: 超級學習者

給我一打健康、發育良好的嬰兒,我可以按照我的意願,把孩子們培養成任何專家——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和小偷。

——心理學家,約翰·華生(John Watson)

朱迪特·波爾加(Judit Polgár)是被公認的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女子象棋選手。7歲時,即便蒙著眼睛,她還是贏了與國際象棋大師的第一場比賽。12歲時,她被國際象棋聯合會(FIDE)排名全世界第55位。15歲時,她就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國際象棋大師,比著名的鮑比·菲舍爾(Bobby Fischer)之前創造紀錄時還小一個月。在巔峰時期,波爾加排名世界第8,並參加了世界象棋錦標賽,是迄今唯一獲此殊榮的女性。

國際象棋是由成年男子主導的遊戲。因此,年輕的女孩參加比賽,她的競爭對手必然充滿好奇心和偏見。面對年輕的波爾加,國際象棋大師埃德瑪·梅德尼斯(Edmar Mednis)注意到,他得非常小心,並竭盡全力地與這個年輕的女神童較量。他特別提出:「國際象棋大師不願敗在一個10歲的女孩手下,否則我們就會登上所有報紙的頭版。」1還有一些競爭對手稱讚她的棋路,說她顯而易見是個象棋天才。國際象棋大師奈傑爾·肖特(Nigel Short)說,波爾加可能是「歷史上三四個偉大的國際象棋神童」之一。2前世界冠軍米哈伊爾·塔爾(Mikhail Tal)曾暗示,在波爾加12歲時,她很可能會成為世界冠軍的有力競爭者。

加里·卡斯帕羅夫(Garry Kasparov)就不那麼信服了。許多人認為這位前世界冠軍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國際象棋選手。他最著名的比賽是與IBM的機器人「深藍」(Deep Blue)交手,1996年他贏了,1997年輸了。這標誌著,在象棋這項歷史上被認為是人類創造力和智慧的最高表現之一的比賽中,計算機開始佔據優勢地位。年輕的波爾加又有多大把握獲勝呢?卡斯帕羅夫不太樂觀。「她有驚人的國際象棋天賦,但她畢竟是一個女人。這一切都歸結於女性心理的不成熟不完美,因為沒有一個女人能忍受一場持久戰。」3

在他們的第一場比賽中,這種不經意的偏見就演變成了一場激烈的爭論。當時年僅17歲的波爾加正在西班牙利納雷斯參加一場錦標賽,與卡斯帕羅夫這位國際象棋傳奇人物、前世界冠軍對弈。儘管通常情況下,國際象棋棋手冷靜而理性,因為雙方都擅長計算棋路步法以獲得最終勝利,但坐在占霸主地位的俄羅斯棋手對面,波爾加的心理壓力不容小覷。在這種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下,當卡斯帕羅夫移動第34步棋子時,剛放好「騎士」,他忽而改變主意,快速抬起手指,把它移到一個更好的方格上。這幾乎是不可思議的。波爾加也驚呆了。根據國際象棋規則,一旦棋手停止碰一個棋子,這步棋就落定了,不允許任何更改。她半信半疑地瞥了裁判一眼,希望他能指出卡斯帕羅夫犯規了,然而裁判並沒有對這位象棋宗師提出質疑。因這一舉動,波爾加有點慌了陣腳,最終輸掉了比賽。

有人問她為什麼不親自當場質疑這一違規舉動,波爾加解釋說:「我是在參加國際象棋錦標賽,我不想在第一次受邀參加如此重要的賽事時引起不愉快。我還擔心,如果我的投訴被駁回,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我會被扣時間。」4然而,比賽結束後,她怒火中燒。後來,她在酒店的酒吧里質問卡斯帕羅夫:「你怎麼可以這樣做?」5卡斯帕羅夫在為自己辯護時說道,「她公開指責我作弊。」「我認為像她這樣年紀的女孩應該懂一些禮貌。」6多年後,兩人才言和,但卡斯帕羅夫當時在國際象棋界已經聲名遠播,而波爾加才剛剛起步。

波爾加的獨特之處在於,她不僅在男性主導的象棋界表現出色,而且她學象棋的方法與眾不同。與鮑比·菲舍爾等其他著名棋手發自內心痴迷於象棋不同,波爾加的國際象棋天賦並非偶然。相反,它始於一個父親的使命——培養天才孩子的使命。

天才養成記

早在波爾加面對這位傳奇大師的數年之前,在她在國際象棋界迅速崛起之前,甚至在她的第一場比賽之前,她的父親拉斯洛·波爾加(László Polgár)就已經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要培養一個天才。在大學研究智力時,他還沒有成家,也沒有孩子,但他已經開始醞釀他的計划了。他堅持認為「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經過教育和訓練養成的」。7研究了數百位偉大知識分子的傳記後,他更加確定天才是可以被培養出來的。他說:「讀完天才們的故事,我發現了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在很小時就開始刻苦學習。」8

首先,他必須找到一個合作夥伴來進行他的教學實驗。他在克拉拉身上找到了理想愛人的模樣,克拉拉是一名烏克蘭外語教師。和你寫的浪漫情書完全不一樣,他第一次和她通信就解釋了他培養神童的想法。這位教師接受了他的求婚後,兩人在蘇聯見面並結婚,然後搬回他的祖國匈牙利居住。這對夫婦共生了三個女孩子:蘇珊、索菲婭和朱迪特。儘管只有朱迪特最終成了最具競爭力和最著名的國際象棋選手,但其實他們三個人都是世界級的棋手,蘇珊也成了國際象棋大師,索菲婭也達到了國際象棋大師的地位。

拉斯洛和妻子住在狹小的公寓里,生活簡樸,他們決定全身心地投入到培養神童的家庭教育中去。他們的策略是讓女孩們在3歲的時候就開始接受教育,並在不晚於6歲的時候開始專攻某一領域。他們會先慢慢地向女孩子們介紹這門課程,然後儘可能短時間內把課程學習轉化成遊戲,這樣孩子們就會主動地去練習,而不是被迫去做。不過,應用這一策略時,他們並沒有指定學習主題。拉斯洛和克拉拉為女兒選擇了許多不同的學習主題,從外語到數學等等。最後他們選擇了國際象棋,因為象棋比較客觀,而且進步很容易衡量。毫無疑問,當時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際象棋水平處於領先地位,這增加了他們專註於象棋比賽的決心。

儘管拉斯洛和女孩們專攻國際象棋,但女孩們受的教育也是很廣泛的。他們三個都學外語(最大的蘇珊學了8門外語),還學了數學、乒乓球、游泳和其他項目。考慮到父母雙方都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如果將他們的精力分散在三個不同的學科上,無論是資源還是時間,都超出了他們的預算或所能承受的範圍。基於這個現實的原因,他們決定與三個女兒一起專攻國際象棋。

蘇珊·波爾加是老大,率先在她身上實行神童養成計劃。她4歲開始下國際象棋。6個月後,她和父親去了布達佩斯煙霧繚繞的象棋俱樂部。在那裡,蘇珊和年長的男棋手們一起下棋,最後她贏了。當輪到朱迪特·波爾加的時候,她已經躍躍欲試了。蘇珊和索菲婭在拉斯洛專門用來下象棋的一間小房間里下棋,她可不想被排除在外。

很快,這三個女孩組成了一個隊,她們四處奔波,與年齡大得多的男性選手同台對弈。她們同呼吸,共命運。共同的使命讓她們的姐妹情愈加深厚。那時要想在國際象棋界有一席之地,她們阻力重重。匈牙利國際象棋聯合會的政策是,女子只能參加女子象棋比賽。但是拉斯洛堅決反對這個想法。「在智力競賽中,女性能夠取得與男性相似的成就。」9他覺得,「國際象棋是智力活動,所以這適用於國際象棋。因此,我們反對這方面的任何歧視。」由於女性歧視,蘇珊在15歲時與國際象棋大師頭銜失之交臂。作為姐妹三人中最小的孩子,當朱迪特遇到這些障礙時,她的姐姐們已經打破了這些障礙,她可以不用參加女子象棋錦標賽。

儘管她們的教育水平相同,且三個人在國際象棋方面都達到了令人矚目高度,但她們的實力卻不盡相同。索菲婭在三個人中棋技最弱。雖然她已經達到了國際象棋大師的水平,但她後來決定退出象棋,專註於藝術和家庭管理。蘇珊從小就沒有專攻國際象棋,她學習了8種語言,她父親承認這可能讓她分散了精力,使她無法發揮出她最大的象棋潛能。據蘇珊說,朱迪特起步較慢,但她有著最強烈的堅持,對國際象棋甚是「痴迷」,其程度令其家人也覺得非同尋常。

再戰卡斯帕羅夫

儘管頗有爭議,朱迪特在被卡斯帕羅夫擊敗8年後,她又一次有機會迎戰這位傳奇大師。2002年在莫斯科舉行的俄羅斯對世界其他國家的比賽中,朱迪特與卡斯帕羅夫進行了一場快速國際象棋比賽,每位選手只有25分鐘的比賽時間。朱迪特以Ruy Lopez開局,也就是西班牙開局,這種象棋開局法是以16世紀西班牙主教、象棋戰略家的名字命名的。這是國際象棋中最常見的開局之一,在第二和第三步中將「馬」和「象」移動到恰當的方格中。卡斯帕羅夫以柏林防線反擊,將第二個「馬」移到棋盤上,而不顧對手的「象」造成的潛在危險。眾所周知,這是一個保險的籌碼,最不濟的結果就是平局。卡斯帕羅夫沒有冒任何風險。在一連串的棋子落定之後,雙方已經不相上下。朱迪特,作為白方,把「國王」圍了起來,避免被對方「吃掉」。卡斯帕羅夫,作為黑方,雖然失去了獲得同樣安全的機會,但同時保留了明方格和暗方格的「象」組合,這是一個強有力的組合,往往能決定比賽的勝負。朱迪特冷靜地向前移動棋子,把卡斯帕羅夫的一隻「象」逼入絕境,卡斯帕羅夫已沒有任何優勢。雖然進展緩慢,但可以確定的是,朱迪特走的每一步棋,都在不斷提升自己的優勢,卡斯帕羅夫的棋路則越來越值得懷疑。最終,朱迪特憑著在中場積累的小小優勢,一步步接近勝利。卡斯帕羅夫兩個「兵」被吃掉,面臨即將被將軍的威脅,他認輸了。

戰敗後,卡斯帕羅夫修正了他先前對朱迪特棋技的評價,以及在最高水平象棋賽中女子與男子不能同台對弈的觀點。「波爾加一家的研究表明,人類的天賦並沒有與生俱來的局限。直到被一個12歲扎馬尾辮的女孩毫不留情地擊倒,很多男性棋手才接受這一觀點。」10

實驗的結果

拉斯洛·波爾加堅信他能把任何健康的孩子培養成天才,如果他沒有真正成功,這種斷言會讓他看起來像個瘋子。然而,細心的讀者會注意到,就實驗而言,拉斯洛的實驗有很多漏洞,不是純科學實驗的典範。首先,沒有對照組。波爾加三姐妹都接受同樣的教育。實驗中沒有出現第四個姐妹,即按照正常方式上學而錯過拉斯洛的特殊訓練的女孩。實驗對象沒有隨機化。拉茲洛並不是隨機收養一個孩子,然後以他獨特的體系養育他,而是自己教自己的孩子。這也意味著基因的影響不容忽視。這三個孩子的成功可能得益於遺傳,而不是後天因素。而且,毫無疑問,波爾加家族都清楚,他們有別於其他家族,是特殊的一家,肩負著特殊使命。因此,在先天與後天的爭論中,波爾加姐妹的成功可能暗示了非常規教育可以發揮的作用,但這遠不是決定性的。

儘管作為純科學實驗有些敗筆,但波爾加夫婦的研究無疑是通向可能性的一扇窗。這三個女孩在國際象棋領域都取得了很了不得的成績。雖然我們無法確定,但似乎她們本來也可能在其他領域取得同樣的成功。儘管拉斯洛的方法很奇特,但女孩們似乎並沒有受到影響,無論是在通識教育方面,還是在心理健康方面。她們自信、快樂,成長為成功的、情緒穩定的成年人,都擁有自己其樂融融的小家庭。有人問,這種奇特的教育方法是否剝奪了他的女兒們正常的童年,拉斯洛反駁說,普通的、平庸的教育才往往會導致不幸。採訪者恩德雷·法卡斯(Endre Farkas)曾與波爾加合作過《培養天才》(Raise a Genius!)一書。他曾自問自答:「她們受到的教育是否太狹隘了,剝奪了她們無憂無慮的童年?就波爾加一家而言,據我觀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女孩們很快樂。」11

超級學習者可以培養嗎

在為這本書做調查之前,我遇到的所有超級學習者都是雄心勃勃、積極主動的人。我確信,超級學習蘊藏著巨大的能量。然而,由於超級學習所要求的強度和投入,我不確定超級學習是否能為整個教育系統提供參考。孩子們已經在繁重的學習環境中掙扎,在我看來,增加學習強度只會增加他們的壓力和焦慮。

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基於自己的興趣、決定和目標而內在追求的目標,和由專橫的父母、繁重的課程或苛刻的僱主所推動的外在追求的目標存在很大的差異。

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基於自己的興趣、決定和目標而內在追求的目標,和由專橫的父母、繁重的課程或苛刻的僱主所推動的外在追求的目標存在很大的差異。後一種類型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外部社會壓力,是許多痛苦的根源。令人沮喪的是,在標準化考試壓力過大的環境中,抑鬱、焦慮甚至自殺的事故並不罕見。因為超級學習是一種自我驅動的追求,而不是外界強加的義務,所以超級學習者不會有這樣大的壓力。然而,由於超級學習本身的性質,我不清楚它是否可培養。

波爾加姐妹的例子不同尋常,儘管她們從小就接受訓練,學習非常刻苦,但她們的心理似乎並沒有因為壓力而受到傷害。與典型的「虎爸虎媽」不同,波爾加夫婦通過遊戲和積極反饋來激勵她們提升國際象棋專業化水平,不施加家長權威和懲罰。波爾加姐妹一直堅持得很好,成年後她們的棋技都很有競爭力。因此,對國際象棋的痴迷顯然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被強加的。與此同時,她們參與「天才養成」實驗並非完全出於自願。拉斯洛在不知道他的孩子們是否會同意這個計劃之前就夢想著培養天才,因此,並不是每個女兒天然地都想要投入到高強度的國際象棋訓練中去。波爾加實驗的這一特點最讓我感興趣,因為拉斯洛和克拉拉似乎發現了人們普遍的看法——強迫別人拚命學習必然會導致痛苦——的一個漏洞。

如何培養一名超級學習者

拉斯洛·波爾加寫了一本書,書名為《培養天才》,記錄了他非常規的教育方法。[1]在書中,他概述了將任何正常健康的孩子培養成天才的策略,前提是父母願意走這個「極端」,他和他的妻子就致力於這項工作。

第一步是儘早開始。孩子的教育應該不遲於3歲,專業化應該不遲於6歲。儘管我們不清楚隨著年齡增長,學習的難度到底有多大,但來自音樂和語言等領域的證據表明,兒童的大腦在年輕時更具有可塑性和靈活性。拉斯洛將這一想法發揮到了極致,與一般的幼兒教育相比,他鼓勵早期兒童可以更早地接受培訓。

第二步是專業化。儘管波爾加姐妹也學習語言、數學、體育和其他科目,但她們的重點一直是國際象棋。拉茲洛指出,「從4~5歲開始,他們每天下5~6個小時的棋」。12在他培養天才的策略中,這種專業化似乎有兩個作用。第一,它利用了小孩子所具有的靈活性,讓他們能夠輕鬆地學習新科目。第二,通過專攻一門學科,孩子們可以在更小的年齡就精通這門學科。在國際象棋中戰勝年長、經驗豐富的對手,使他們建立了自信心和競爭精神,使他們積極地想要更多地練習,提高自己的棋技。如果把這些女孩們的智力興趣擴展得太廣,她們可能就培養不出這種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得更好,從而加強棋技練習。

第三步是把練習變成遊戲。國際象棋本來就是一種遊戲,自然很適合玩。然而,拉斯洛堅持要把所有的科目以遊戲的形式介紹給女孩們。如果女孩們分心或在玩時站起來四處走動東張西望,拉斯洛不會懲罰她們,而是鼓勵她們發揮想像力,尋找解決方案。保持輕鬆有趣,特別是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候,是培養動力和自信的關鍵一步,動力和自信將是以後刻苦努力的支柱。但是,要記住拉斯洛堅持的「遊戲不是學習的對立面」「孩子不需要把遊戲與學習分開,他們需要有意義的活動以及「學習比枯燥的遊戲更能給他們帶來樂趣」。13波爾加的學習方法是將遊戲和工作結合在一起,兩者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

第四步,拉斯洛小心翼翼地創造正強化,讓下象棋成為身心愉快而不是令人沮喪的體驗。「失敗、痛苦和恐懼會降低成就。在一系列連續失敗之後,甚至可能出現破壞性的抑制情結。14」他解釋道。從行為主義者開始,心理學家已經詳細地了解到,擁有積極的體驗,如贏得遊戲,能夠激發行動慾望,從而使人不斷重複體驗。消極體驗,包括失敗、困惑或面對更強大的對手而受挫,面對過於弱小的對手並剝奪玩家獲得勝利的成就感等,都會降低玩家的熱情。拉斯洛很早就認真地建立了積極反饋的循環。一開始,如果他比女孩們下得好,他就會調整自己的棋路,既讓她們接受挑戰,同時也能保證足夠的時間去體會下象棋的樂趣。「我們不能總是勝過孩子,我們有時應該讓她們贏,這樣她們就會有自信,覺得自己也有能力思考。」15他寫道,又補充說,「剛開始時,最重要的是激發興趣……應該讓孩子喜歡他們所做的事情,達到一種近乎痴迷的程度。」

最後,拉斯洛完全反對強制學習。他認為,自律、激勵和承諾必須來自孩子們自己。他解釋說:「有一點是肯定的,即通過強制手段,一個人永遠不可能取得重大的教學成果,尤其是在高水平上。」16他還覺得「自學是最重要的教育任務之一」。17對女兒們來說,這最後一步尤其重要,因為她們的棋藝很快就超過了父親。如果沒有鼓勵他們發展自己的自學能力和調整自己的學習,她們可能會成為不錯的棋手,但肯定不會成為大師。

除了這些基本原則之外,拉斯洛和克拉拉還不遺餘力地為女兒們的成長提供各種機會,他們建立了一個包含20多萬場比賽的資料庫,購買了他們能找到的所有國際象棋教科書,為女兒們招募國際象棋教師。女孩們從不缺乏學習和提高棋藝的機會。波爾加屋子的牆上掛著象棋位置的圖表,他的家儼然成了專門用於練習象棋的殿堂。對拉斯洛和克拉拉來說,他們不僅需要全職撫養孩子,還需要通過收集資源、在家教育來培養女孩們的天賦。

[1] 這本《培養天才》,最初的標題是「Neveli zsenit!」。感謝博主斯科特·亞歷山大(Scott Alexander)和他的讀者為我提供了英文譯本。

超級學習原則實踐

波爾加培養天才孩子的原則很有趣,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到目前為止,我所討論的所有超級學習原則都出現在他們的學習方法中。

1.元學習

波爾加先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人們如何學習國際象棋,在什麼樣的教育條件下,他的三個女兒才能茁壯成長、出類拔萃。他創建了一個巨大的涵蓋國際象棋位置、策略和棋路的列表庫,在互聯網普及之前,這可是一個不小的成就。他明確提出了一個計劃:在女孩們還很小的時候,就訓練她們下象棋,首先教她們在棋盤上說出方塊的名字,然後讓她們知道棋子是如何移動的。循序漸進,甚至在其他認知能力發育之前,女孩們就學會了下象棋。

2.專註

拉斯洛認為「應對單調乏味的能力,以及保持興趣和持續注意力的能力」是他打算給女兒們灌輸的重要能力。女孩們分別在15歲、9歲和8歲時兩次參加了24小時的國際象棋馬拉松比賽,這個比賽要求參賽者在一段時間內完成100場比賽。國際象棋比賽不僅意味著棋盤上閃耀的燈光,更是對棋手們的耐力和毅力的挑戰。訓練專註力是拉斯洛給女兒們的訓練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鼓勵她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問題上,不要分心。

3.直接

拉斯洛在女兒們年僅4歲的時候就帶她們去和男棋手下棋,向她們展示如何與真正具有挑戰性的棋手對弈。姑娘們下了很多很多場國際象棋,這些棋局構成了她們能力的基礎。她們不僅學會如何下好象棋,還能學會應對各種變數,如時間壓力和與年長、更令人生畏的對手比賽時的不安心理。即使在一般棋賽中,他也使用國際象棋計時器,讓姑娘們在更接近她們在國際錦標賽中所要面對的環境中訓練。

4.訓練

拉斯洛用多種方法教女兒們下象棋,一開始先讓她們記住方塊的名字,然後讓她們記住關鍵棋子的移動方式。掛在房子牆上的象棋謎題成了姑娘們的家庭作業,因為她們必須解開不同的棋局,並想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閃電戰和蒙眼比賽讓女孩們能夠更好地更快地思考,並在心理上模擬象棋遊戲。

5.檢索

至於檢索,拉斯洛解釋說:「我們不應該告訴她們所有的事情,我們應該試著讓孩子說點什麼!」他用所謂的「蘇格拉底式教學法」教女兒們下棋,向她們提出一些問題,她們必須回答,而不是告訴她們要記住預先給定的解決方案。他的方法是正確的,這樣可以鼓勵她們擴展記憶、加深理解。蒙眼下棋,這是他教女兒們下棋的重要策略之一。通過不看棋盤下棋,培養她們追蹤自己頭腦中的棋子位置的能力,這不僅有利於她們長期記住重要國際象棋模式,而且還可以鍛煉她們模擬對手可能的走法的能力。

6.反饋

拉斯洛鼓勵與真正的對手多下幾盤棋,但他在選擇「合適的搭檔時非常謹慎,因為這些搭檔要旗鼓相當」。「有趣的是,這裡的反饋是精準控制的,不僅為女孩們提供足夠的挑戰(波爾加堅持讓女孩們參加男子棋賽,就是一個例子),但也避免讓她們面臨太大的挑戰,特別是姑娘們的棋藝嶄露頭角的時候。在早期,培養積極反饋是非常重要的,拉斯洛隨時準備調整象棋流程,以確保它處於一個恰當的水平,能夠刺激棋手們更進一步。

7.記憶

拉斯洛注重讓女孩們憑記憶回憶國際象棋模式,並加快下棋速度,讓她們的棋路更自然,更不易忘記。要想贏,重要的是記住國際象棋模式,這需要間隔練習和專門訓練,如閃電戰和蒙眼下棋。

8.直覺

模仿費曼的技巧,拉斯洛鼓勵女兒們寫關於國際象棋的文章,他解釋說:「寫一篇文章,要比沒有目標、獨自思考或與別人交談讓人更深入地思考問題。」他還鼓勵女孩們想出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方法。象棋不僅是一種遊戲,還是非建構的、無目標的活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棋賽是教學策略的一部分。想出有趣的解決方案,讓女孩們迎接挑戰,想出新策略,提出新見解。這樣,她們能夠探索無法僅通過記住過去的結果來學習的新領域。

9.試驗

隨著波爾加姐妹在棋藝上超越了父親,她們繼續掌握棋藝的動力越來越多地來自她們自身。每個女孩都必須鍛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方法。朱迪特選擇專註於技巧和戰術,她寫道:「開場準備在當時一點都不重要。這可能是為什麼即使在今天,我最擅長仍然是中場的一個原因。」18女孩們不同的選擇表明,國際象棋就像任何創造性技能一樣,不僅需要全局的掌握,還需要在諸多的可能範圍內,選擇適合自己的技藝和風格。

最後,波爾加姐妹最全面地體現了超級學習的理念,拉斯洛認為:「在我看來,我們應該在每個領域傳播強化學習的理念。」波爾加姐妹們的成功與我所見過的大多數超級學習者的學習模式不謀而合:在學習原則的指導下,積極、熱情地自學。

在家裡、學校和工作場所培養超級學習能力

作為家長、教育者或機構的一員,如何培養超級學習能力?有可能幫助他人自信地應對他們自己設計的困難學習項目嗎?你不僅僅教學生需要學習的材料,還教他們如何自學,這樣他們就能在課堂之外自給自足了嗎?你能帶領機構中的員工更積極地學習,填補他們能力上的空白,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嗎?對於這些有趣的問題,我們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在閱讀關於學習的科學文獻,探究超級學習者的學習歷程時,令我震驚的不僅僅是人們對學習的了解有多深,我也被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所震驚,研究人員和自學者仍在冒險進行假設。一旦你引入社會環境,複雜性就會成倍地增加。現在,這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個人認知的問題,而是情感、文化和關係的問題,這些因素讓學習更加複雜、更加出乎意料。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想謹慎地提出一些建議,以培養一個支持超級學習的環境。以此為出發點,無論是在家裡、在學校或在工作場所,你都能進行超級學習。這些建議並不是規則,但它們可以被看作起點,讓其他人能充分領悟超級學習精神的起點。

建議1:制定一個鼓舞人心的目標

最好讓學習者自己設計學習目標來自我激勵。激勵是超級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起點。一定要有一些讓人慾罷不能的東西,能讓一個人喚起學習所需的能量和自律。有時,這是一絲希望,期待一項新技能給自己帶來職業機會。隨著高收入的編程工作興起,編程訓練營迅速湧現,迫使學生們以殘酷的速度學習,有時一周接近80個小時。掌握這項技能後帶來的回報讓人無法抗拒,這就足以證明這項投資是合理的:在幾周內完成一項嚴格的學習計劃,你就可以在矽谷和其他地方登上高薪技術工作的階梯。過程是曲折而緊張的,但動機是強烈的。

在其他情況下,超級學習的動機來自越來越濃厚的興趣。我自己在MIT的挑戰項目始於我覺得自己在學校沒有學習計算機科學而錯過了很多機會。通常情況下,人們不會大規模、有組織地去努力學習計算機科學。只有當我想要在更短的期限內通過課程學習獲得完整的學位,還有一些研究讓我覺得這是可能的時,我最初的興趣萌動才演變成滿懷激情的投入。羅傑·克雷格在《危險邊緣》智力競賽節目中功成名就,但你要知道他對千奇百怪的冷知識競賽不過略感興趣而已。直到他意識到,他可能有機會參加這個著名的電視節目並獲獎,他才由最初的感興趣變成了為之痴迷。埃里克·巴隆童年時熱愛電子遊戲,以至於後來他想創建一個他喜歡的遊戲的更好的版本。發掘人們天然的超級學習興趣意味著激發本就存在的火花,而不是僅僅把你認為最有益的學習主題強加給他們。一旦人們看清楚了超級學習項目的結構,他們就會開始思考,什麼是最有趣、最令人興奮的,並且對他們來說最有用的,然後來強化學習。特里斯坦·德·蒙特貝洛一開始就有超級學習的想法,後來才圍繞這個想法構思了公共演講的超級學習項目。

建議2:謹慎競爭

當你覺得自己缺乏做好某件事的潛力,或者認為無論多麼努力都落後於別人時,你就失去了努力學習的動力。

波爾加的例子清楚地表明,早期的自信可以激發學習熱情,從而使人持續不斷地學習。你不需要覺得自己好像很擅長,才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畢竟,學習的目的就是讓自己變得擅長。然而,你需要感覺到你可以學得很好。人們總是把自己感覺到的不足變成不可改變的命運:「我數學不行。」「我除了簡筆畫什麼都不會畫。」「我沒有語言細胞。」雖然可能確實存在先天差異,這些聲明也不是完全錯誤的,但他們往往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動力。當你覺得自己缺乏做好某件事的潛力,或者認為無論多麼努力都落後於別人時,你就失去了努力學習的動力。因此,儘管我們每個人的能力都存在差異,但我們對學習的感覺所產生的情感因素往往會加劇這種差異。如果你覺得自己在某件事上很差勁,你就會失去改變的動力。

和你進行比較的參照群體會對你產生巨大的影響。我覺得很有趣的是,許多(但不是所有)超級學習者瞄準的項目如此不同尋常,很難將其與正常的參照群體進行比較。蒙特貝洛的演講比賽,無疑是在與優秀的演講家競爭。這可能會讓他有一種自卑感,除非德·蒙特貝洛總能自我安慰,所有不足都是他嘗試如此具有挑戰的項目但又缺乏經驗造成的。如果他是與十幾個有著相同經驗的對手競爭,而不是個人的超級學習項目,他可能會把不足之處都歸為自己不夠好。這表明,項目的競爭力是雙向的:當你有天賦,因而比容易識別的參照群體表現得更好時,你會有更大的動力去努力訓練、學習。然而,如果你處處露怯,突顯短板,你可能會連練習的動力都沒有。波爾加夫婦正是利用良性競爭佔據了優勢。因為女孩們的象棋訓練開始得異常早,所以她們總是被視為神童,年紀輕輕表現不凡,競爭環境增強了她們的動力。如果他們起步晚,或者被送進一所普通學校,不能保證她們一定會成為棋壇新星,她們可能就不會那麼有動力了。

對我來說,這種來自與參照群體進行隱性比較的激勵效應,意味著我們應該採取雙重方法。如果你想激發超級學習精神的那個人本來就有天賦,那麼競爭是有益的。在與別人的直接比較中,看到他自己做得很好,會激發他進一步提升的決心。但是對於能力一般或者落後於別人的人來說,比如在他沒有任何經驗的領域學習,或者學習新技能起步較晚,你應該儘力使這個項目獨樹一幟。這將鼓勵這名學習者通過與過去的自己比較來衡量自己的進步,而不是通過與他人的競爭。有的學習項目剛一開始就表現很獨特,避開了眾目睽睽之下與他人比較的不利影響,可是一旦學習者樹立了信心,他就會進入一個更具競爭力的環境。例如,你可以通過製作一款難以與他人相比的遊戲開始學習編程,當你開始覺得自己更有能力時,你可以參加編程競賽。

建議3:學習優先

出了校門,學習通常被視為工作的副產品,而不是核心目標。雖然單位或者機構經常口頭上表示支持繼續培訓和教育,但通常是以研討會的形式,你只需要被動地坐在那兒,結束後繼續投入當前工作。通過鼓勵直接、密集的練習,超級學習為一種融合項目提供了機會——它既能實現真正的目標,又能教你新的東西。

分配項目的常規做法是找到最適合這項工作的人,然後把任務交給他們。相反,學習驅動法建議將項目分配給尚不能完成該任務的人。超級學習驅動型的工作環境是這樣的:員工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他們能力範圍內或接近他們能力水平的項目上,而只把一小部分時間花在超越他們現有能力的項目上。儘管這純粹是假設,但我認為這種方法有兩個好處。首先,這能在機構或者單位中創造一種學習文化。在這種文化中,人們總是樂意嘗試解決他們還不知道如何解決的問題,而不是期待別人給出已知答案。其次,給人們提供他們能夠應對的挑戰,有助於發現人才。如果管理者只是一時興起分配導師機會和困難項目,他們可能會錯過許多人才,這些人有能力力挽狂瀾,但從未得到機會。

在最高層次上,超級學習驅動型文化還允許學習者學習特殊技能,此前很少有人接觸這一特定領域。雖然保持既定的技能水平很重要,但只有當一個人學會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時,學習才會變得真正有價值。

結論

縱觀多方面,寫這本書就是一項超級學習工程。在我家裡的書房裡,堆放著成堆的活頁夾,裡面裝滿了成千上萬頁期刊文章。我的書架上現在有幾十本印刷稍顯模糊但絕版的專著,都是關於人們如何學習的。與不同研究者的通話讓我發現即使是簡單的問題,答案也多少有細微差別,如「反饋有用嗎」和「人們為什麼會健忘」等。我讀了無數著名知識分子、企業家和科學家的傳記,試圖理解他們是如何學習的。從很多方面來說,寫這本書的過程反映了本書的主題——「寫一本關於超級學習的書」的「超級學習項目」。雖然我對學習這門學科本身興趣濃厚,在我開始為這本書做研究之前,我已經瀏覽了大量教科書、文章和傳記,但在我開始這個系統化化項目之後,我才真正開始深入研究。

除研究外,這本書對我這個「作家」來說也是一個挑戰。我的寫作經驗來自寫博客,而不是寫書。找到正確的寫作基調是很難的,這與博客中隨意的日常信函截然不同。從一開始我就明白,在這本書中我要講述別人的學習趣事和他們的學習成就,而不僅僅是敘述我自己的經歷。這一開始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大多數名人傳記以及名人軼事都不會強調學習方法。即使學習是人物故事的中心主題,大多數傳記作家也只是滿足於敬畏天才,而不會去深入探究這個人做成某件事的具體細節。我的研究工作經常包括從一本500頁的傳記中搜尋幾段關於學習方法的具體細節。雖然這於我是挑戰,但也促使我拓展新的寫作技能。我必須提高我的研究方法和寫作技巧,我寫博客十多年來從未這麼做過。甚至這本書的寫作風格,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我將留給你們,我的讀者們,來判斷我是否成功。

寫一本關於超級學習的書的超級學習項目,這個元計劃也闡明了一些重要的理念。首先,儘管我在寫作能力、認知科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舉例來說,深入研究科學,面對堆積如山的論文、理論、觀點和實驗,你會很快產生一種眩暈感,而這些都與學習這個主題沒有直接聯繫。同樣,我每讀一本傳記,就有數百頁讀不下去。我每讀到一個超級學習故事,就會發現當中涉及許多我已搜集的資料無法解釋和覆蓋的領域。如果認為學習是要用理解來代替無知,那這是一個極其嚴重的錯誤。因為知道得越多,就越明白自己的無知,就像對一個問題理解得越多,對所有未解問題的理解也會越深刻一樣。

每完成一個項目,伴隨我的不是完成學習的感覺,相反,我感覺自己創造了另一種可能性,因為我的視野打開了,看到了所有有待學習的地方。

面對這種情況,必須既擁有自信,同時心懷深深的謙卑。如果不相信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有可能取得進步,就無法進行學習項目從而獲得知識和技能。這種自信可能會被外人誤認為是自大,因為它似乎表明,快速而高強度地努力學習某學科知識或技能,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這個學科是微不足道的,或者說你學了點皮毛,就認為已經掌握了所有。這種自信必須伴隨著深深的謙卑。在我進行的每一個學習項目中,包括這個項目,我在完成它時的想法不是想我已經完成了,而是突然意識到我還可以走很遠。在我開始參加MIT挑戰項目之前,我曾以為,掌握涵蓋計算機科學理念的本科學位的課程已經足夠了。但當我完成之後,我可以看到我所學到的每一個課題是如何被放大,變成一個博士學位的研究項目,或者花一生的時間編寫代碼才能完全理解。我學習語言的經驗讓我意識到還有多少辭彙、表達方式、文化的細微差別和難以溝通的情況有待探索。因此,每完成一個項目,伴隨我的不是完成學習的感覺,相反,我感覺自己創造了另一種可能性,因為我的視野打開了,看到了所有有待學習的地方。

我發現學習的這個方面最有趣。生活中的許多追求都有一個飽和點,過了這個飽和點,你的追求和渴望也會減弱。一個飢餓的人只能吃這麼多食物。一個孤獨的人只能有那麼多的陪伴。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卻與之不同。一個人學得越多,就越想學得更多。一個人做得越好,就越能意識到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如果你讀完了這本書,受到鼓舞,去嘗試你自己的超級學習項目,這將是我最大的希望——我不僅僅期待你的學習項目會成功,更希望學習項目的完成之時是你另一個全新的開始。只要在世界上所有可能可知的事物中打開一條小縫,你就可以透過它窺探更大的世界,在那裡有比你想像的更為遠大的東西。

致謝

如果沒有大家提供的幫助、建議和付出,這本書就不可能出版。首先,我要感謝加爾文·紐波特(Calvin Newport)。如果不是他早期對我的鼓勵,我可能永遠不會寫一本關於這個主題的書。我還要感謝本尼·劉易斯,他早年的激勵和多年來數不清的建議對我的學習和寫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的經紀人勞里·阿克米耶(Laurie Abkemeier)對我幫助很大,他把我一些粗略的想法寫進提案,推動我寫出值得出版的東西。感謝斯蒂芬妮·希區柯克(Stephaine Hitchcock)編輯這本書,並給我提供了極好的反饋和建議。我還要感謝我的朋友和家人,他們仔細閱讀了提案和原稿的初稿,使我的想法得以成形。我要特別感謝佐里卡·托莫夫斯卡(Zorica Tomovska)、瓦茲歐·賈斯瓦爾(Vatsal Jaiswal)、特里斯坦·德·蒙特貝洛、詹姆斯·克利爾、喬什·考夫曼(Josh Kaufmann)、卡利達·阿扎德(Kalid Azad)和芭芭拉·奧克利(Barbara Oakley)的早期反饋。

我想感謝我在寫這本書時遇到和採訪過的那些了不起的人。感謝羅傑·克雷格、埃里克·巴隆、維夏爾·麥尼、黛安娜·詹塞卡雷、科爾比·杜蘭特和瓦茲歐·賈斯瓦爾,感謝他們的友善,他們花了大量時間講述他們令人驚嘆的學習細節。我要感謝許多研究人員,他們引導我了解他們的發現,並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學習的科學。我要特別感謝K.安德斯·艾利克森的耐心,他幫助我梳理了許多重要觀點。

此外,我還要感謝羅伯特·普爾(Robert Pool)、傑弗里·卡皮克、安吉洛·德尼西、阿夫拉罕·克魯格、傑奎琳·托馬斯(Jacqueline Thomas)和邁克爾·赫爾佐格(Michael Herzog)幫助我理解本書中討論的科學理論間的細微差別。我想感謝所有參與我的超級學習教學實驗的人:特里斯坦·德·蒙特貝洛、傑夫·羅素(Jeff Russell)、黛安娜·芬森菲爾德、凱特·舒特(Kate Schutt)、利薩·謝倫(Lissa Sherron)、約書亞·桑德曼(Joshua Sandeman)、科爾斯·維姆拉帕里(Keerthi Vemulapalli)、布列塔尼·許(Brittany Hsu)、尚卡爾·薩蒂什(Shankar Satish)、阿詩瑪·潘嘉妮(Ashima Panjwani)、阿什法克·阿薩姆(Ashfaq Alsam)和阿妮塔·J(Ankita J.)。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父母道格拉斯和瑪麗安·揚(Douglas and Marian Young),他們都是老師,他們教導我: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回報。

無憂書城 > 青春文學 > 超級學習者 > 14 非常規教育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終場作者:桐華 2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作者:韓寒 3再次進擊作者:潘江祥 4龍日一,你死定了番外篇作者:卡希布 5驕陽似我作者:顧漫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