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無憂書城 > 歷史小說 > 易中天品三國 > 第三部 三國鼎立 第三十三集 白衣渡江

第三部 三國鼎立 第三十三集 白衣渡江

所屬書籍: 易中天品三國

建安二十年的荊州之爭,以孫權和劉備相互妥協、瓜分領地告終,但他們都不會因此而滿足。孫權採納呂蒙的建議,把奪取荊州當作首要任務;關羽則利用一個有利時機,發動了從曹操手中奪取襄陽、樊城的戰爭。曹、劉、孫三家在荊州大地上展開了一場既鬥智又斗勇的博弈。那麼,鬥爭的結果又如何呢?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魯肅去世,接替他的是呂蒙。
  這是一件有趣的事。前面說過,赤壁之戰後,江東集團內部形成了「吞併」和「聯劉」的兩派。「吞劉」的周瑜去世後,接替他的是主張「聯劉」的魯肅。「聯劉」的魯肅去世後,接替他的則是主張「吞劉」的呂蒙。這可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吞劉奪荊」的呼聲開始在江東甚囂塵上。
  那麼,呂蒙是什麼人,他為什麼要主張「吞劉奪荊」?
  說起來呂蒙也算是魯肅的朋友,而且他們的交往還頗有些戲劇性。據《三國志?呂蒙傳》,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底,周瑜病故,魯肅接班,前往陸口,路過呂蒙的防地。這時,有人建議魯肅去拜訪呂蒙。這人說,呂將軍現在的功勞和名氣都越來越大,不可以還像以前那樣對待他。魯肅想想也是,就去看望呂蒙,但內心深處還是不怎麼當回事。我們知道,呂蒙出身貧賤,又沒文化,不愛讀書。如果要上書寫信,就自己口述別人代筆,給人感覺屬於有勇無謀的武夫,魯肅當然有些輕視(意尚輕蒙)。
  然而這次見面卻讓魯肅大吃一驚。魯肅去看來呂蒙,呂蒙設宴款待。酒過三巡之後,呂蒙就說,閣下現在身負重任,又與關羽為鄰,請問準備了什麼計謀以防不測呢?魯肅輕視呂蒙,就不加思索地說,隨機應變好了。呂蒙說,恐怕不行吧!現在,我們和劉備表面上是一家人,其實關羽是熊虎,豈能不未雨綢繆?就為魯肅策划了五條計謀。魯肅聽了,情不自禁地越過席位,坐到呂蒙身邊,摸著他的背說,呂子明呀呂子明,真沒想到兄弟你的才略已經到了這個水平!於是,魯肅進入室內拜見了呂蒙的母親,兩人結為好友才分別。
  這事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說得更細。據說,當時魯肅摸著呂蒙的背說,大兄弟呀,我還以為你只會打仗呢!原來還有這麼多學問,已經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rì,即更刮目相待」嘛!請大哥(大兄)想想關羽是什麼人。勤奮好學,熟讀《左傳》,剛毅果斷,雄氣十足,卻也清高自負,盛氣凌人。對付這樣的人,能沒有出奇制勝的策略嗎?於是就向魯肅獻策,魯肅則「敬受之,秘而不宣」。
  那麼,呂蒙為什麼會從一個「愣頭青」變成了「謀略家」呢?原來這是孫權教導有方。據《江表傳》,孫權曾對呂蒙和蔣欽說,你們現在都是做官的人了,應該多讀點書。呂蒙說,軍中事務繁忙,哪有時間讀書!孫權說,孤難度是要你們做學問、當博士?因為就是多少懂一點歷史罷了!你們事多,難道比孤還忙嗎?光武帝南征北戰手不釋卷,曹孟德逐鹿中原老而好學,你們怎麼就不自勉呢?於是呂蒙開始讀書,讀得比許多儒生還多。
  呂蒙原本就是一個天分很高悟性很好的人,閱歷又多。一旦讀書,就有了見解。不過他的見解和魯肅不同。魯肅認為,曹操是頭號敵人,必須和劉備協同作戰同仇敵愾,呂蒙卻不同意。呂蒙認為,關羽是個大英雄,一直有吞吳自大的雄心,又處在上游有利位置,聯盟其實難以持久,便向孫權「密陳計策」。據《三國志?呂蒙傳》,這個「密計」討論了兩個問題,一是對抗曹操是不是一定要依靠關羽,二是關羽是否可靠。對於第一個問題,呂蒙的回答是未必。呂蒙對孫權說,主公完全可以派孫皎據守南郡,潘璋進駐白帝,蔣欽率軍一萬在長江上游弋,末將自己為主公前據襄陽。只要有這樣一個戰略部署,我們還怕什麼曹操(何憂於操),又何必一定要依靠關羽呢(何賴於羽)?
  更何況關羽並不可靠。呂蒙說,關羽君臣,巧奪豪區,反覆無常,絕不可以視為自己人(不可以腹心待也)。他們是遲早要和我們翻臉的。之所以現在還沒有對我們下手,只不過因為主公您神武聖明,末將等人也還活著。如果現在不先發制人,那麼,等我們這些人都嗚呼哀哉了還搞得定嗎?
  這話孫權很以為然,但他還是有些拿不準,不知道是應該先取荊州,還是應該先取徐州。呂蒙說,拿下徐州並不困難,難的是能不能收貯。徐州這個地方,一馬平川,最適合北方驍騎縱橫馳騁。我們今天拿下徐州,曹操明天就會來強。到時候,只怕是七八萬人也守他不住。不如先幹掉關羽,完全佔據持久,我們的勢力就強大了。孫權聽了,覺得所論甚為精當。
  站在江東集團的立場上,呂蒙說得確實不錯。據繆鉞先生《三國志選注》考證,呂蒙說這話當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其時劉備已經入蜀,只不過尚未得蜀而已。然而劉備得蜀以後,並不「歸還」荊州,孫權也「討要」不得,正好說明其「不可以腹心待也」,也說明江東集團只能以武力奪取荊州。呂蒙是有先見之明的。
  不過關羽畢竟是關羽,並非說幹掉就能幹掉,還得有機會。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機會來了。據《資治通鑒》,這年五月,劉備從曹操手裡奪得漢中;七月,自稱漢中王,還師成都,任命許靖為太傅,發正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這一連串的好消息讓劉備集團的人大受鼓舞,再加上孫權正在東方進攻合肥,關羽便趁著這大好形勢,發動了奪取襄陽、樊城戰爭。
  這一仗打得驚心動魄。當時,曹操從漢中撤軍回到長安,聽說關羽攻樊城,便派左將軍于禁前增援。襄樊守將曹仁讓于禁和立義將軍龐德駐守樊北。於是是曹操親自提拔的愛將,《三國志?于禁傳》說他「與張遼、樂進、張郃俱為名將」,曹操甚至稱讚他說「雖古名將,何以加之」。龐德則原本是馬超的部下,渭南戰役時歸降曹操,因此被拜為「立義將軍」。據《三國志?龐德傳》,樊城守將對龐德的忠誠頗有懷疑。龐德的堂兄龐柔也在劉備手下當差,樊城守將對龐德的忠誠頗有懷疑。龐德說,我受國家恩惠,義在效死疆場。今天不是我殺了關羽,就是關羽殺了我。後來他和關羽交戰,一箭shè中關羽前額,關羽軍中都叫他「白馬將軍」,聞風喪膽。有這樣兩員戰將駐守樊城之北,應該說能夠抵擋一陣子。
  然而老天爺不幫忙。八月,天降大雨,漢水暴漲,溢出地外,樊城被洪水包圍,于禁所督七軍全部被淹,這就是所謂「水淹七軍」。但《三國志?關羽傳》只說「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沒說這水是關羽放的,更沒說關羽料定會發洪水。《資治通鑒》也沒這麼說。事實上所謂「水淹七軍」是自然災害,關羽則趁機進攻,結果于禁被俘投降,龐德被俘就義。據《三國志?龐德傳》,當時龐德站立不跪,關羽好言勸降。關羽說,足下的哥哥在漢中,本帥也想請足下做將軍,為什麼不快快投降呢?龐德大罵說,你這豎子,說什麼屁話!魏王雄兵百萬,威震天下,所向無敵。你們劉備算什麼東西?不過一個庸才罷了,哪裡是我們魏王的對手!我龐德寧願做朝廷的鬼,也不做賤人的將!關羽只好把他殺了。消息傳到曹方,曹操「聞而悲之,為之流涕」。
  于禁降,龐德死,駐守樊城的曹仁痛失左膀右臂,再加上樊城牆被洪水浸泡不斷坍塌,城中守軍一片恐慌。據《三國志?滿寵傳》,當時有人建議曹仁趁關羽合圍之勢尚未形成之機,連夜乘快艇逃出樊城,協助曹仁守城的滿寵卻不贊成。滿寵說,洪水嘛,來得快去得也快,應該說不會持久。關羽嘛,也不會貿然進攻,因為他的後方並不安全。但是,曹仁說,對!於是滿寵下令沉白馬,與將士們盟誓,拼力死戰。正好這時徐晃的援軍趕到,關羽也就只好撤軍。
  關羽雖然暫時停止了對樊城的包圍,但戰爭並沒有結束,關羽也不會放棄。這對蓄謀已久要奪取荊州的孫權集團,無疑是一個好機會。因為關羽要啃襄陽、樊城這兩塊硬骨頭,對付曹仁、徐晃這兩員大將,沒有足夠的兵力是不行的。一旦從後方抽調兵力,南郡就會虛弱;但不大量調兵,前方又會吃緊。這正是關羽為難的地方。於是呂蒙就向孫權提出,先想辦法把關羽的軍隊盡量忽悠到樊城,然後乘虛而入,在他背後捅一刀子。這個想法當然不錯,問題是江東集團能忽悠關羽嗎?
  能。
  呂蒙其實早就在忽悠關羽了。據《三國志?呂蒙傳》,呂蒙雖然主張消滅關羽,但他接替了魯肅的職務後,表面上卻是「倍修恩德,與羽結好」。我們知道,魯肅當年和關羽兩軍相鄰時,由於盟軍之間相互猜疑(數生狐疑),雙方邊界又犬牙交錯(疆場紛錯),摩擦和糾紛很是不少,魯肅做了很多調和工作(肅常以歡好撫之)。所以呂蒙的「倍修恩德」就不會引起關羽的懷疑,只會認為是魯肅政策的延續。這是呂蒙的第一招——裝好。
  呂蒙的第二招是裝病。仍據《三國志?呂蒙傳》,呂蒙上書孫權說,關羽北征樊城而多留備兵,一定是害怕呂蒙在他背後下手。眾所周知,呂蒙是一個身體不好的人,常常要生病的。現在就請主公批准我帶兵回建業治療。關羽知道了,一定會把南郡的軍隊全部調往襄陽。這時,我們「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不難捺下,關羽不難活捉。於是呂蒙宣稱自己病重,孫權也故意用不加密封的公文召回呂蒙,關羽果然上當。
  第三招是裝孫子。不過這一招不是呂蒙使的,是陸遜使的。陸遜,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世代都是江東人,本人則是孫權的侄女婿(權以策女配遜)。據《三國志?陸遜傳》,呂蒙裝病回建業,路過蕪湖時,陸遜去看他。陸遜說,關羽的防地在上游,和將軍的防區接壤。現在將軍跑到下游來了,前方豈不堪憂?呂蒙說,足下所言極是,只不過鄙人實在是病得太重了,不能不回建業治療。陸遜說,將軍回建業治病,當然是應該的,只不過陸遜希望將軍見到主公時,和主公好好談談。關羽這個人,仗著自己驍勇英武,一貫盛氣凌人。更何況這一回他圍樊城,降樊城,殺品德,戰果輝煌,正是志得滿意牛皮哄哄的生活。現在,他一門心思只想北伐,沒把我們放在眼裡(但務北進,未嫌於我)。聽說將軍病重,就更不把我們當回事。如果乘其不備出其不意打他一下,不難擒拿。呂蒙聽了,雖深以為然,但事關機密,並不敢輕率表態,就打官腔說,關羽沒那麼好對付吧?第一,他英勇善戰,天下聞名,這叫有威風;第二,他「已據荊州,恩信大行」,這叫有威望;第三,他初戰告捷,膽壯氣盛,這叫有威力。這樣的人,只怕「未易圖也」。
  呂蒙的話是這麼說,心裡卻是十分看好陸遜。一到建業,便向孫權推薦。當時孫權詢問呂蒙,他離職後,誰可以接替他鎮守陸口,呂蒙說陸遜最合適,原因則有兩條。第一,陸遜是個難得的人才,呂蒙對他的評價是「意思深長,才堪重任,觀其規慮,終可大任」。這裡說的「意思」,就是意念和思考。所謂「意思深長」,也就是深謀遠慮。何況陸遜對戰事已有成熟想法,當然是合適的人選。第二,陸遜雖然「才堪重任」,卻「未有遠名」,關羽不會對他有什麼顧忌(非羽所忌),正好可以繼續忽悠關羽。所以呂蒙說,不會有比陸遜更合適的人了(無復是過)。
  孫權然其言,任命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接替呂蒙。當時呂蒙為陸遜定下的策略,是「外自韜隱,內察形式」,也就是表面裝孫子,背後磨刀子。陸遜也真這麼做。他一到陸口,就給關羽寫了一封信,極盡忽悠之能事。這封信寫得文采斐然,意思卻很簡單。一是歌頌關羽,說將軍這一次的戰績已經史無前例,就連韓信也比不上了;二是貶低自己,說自己原本一介書生,根本就不能勝任其職,希望將軍多多之間;三是虛情假意表示慶賀,說盟軍勝利對我們極為有利,江東這邊無不拍手稱快;四是裝模作樣提醒關羽,說曹操狡猾狡猾的,將軍可不敢掉以輕心,實際上是要關羽把並調往前線。
  這下子關羽上當受騙了。他覺得東吳這邊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起先,守軍將領是周瑜。這是一個才雄心狠的,可惜壽命不長,是個「短命鬼」。周瑜死了,換成魯肅,雖然也很厲害,卻是個「和事佬」。魯肅死了,換成呂蒙,雖然也是一員戰將,卻是個「病秧子」。現在換成陸遜,名不見經傳,還是個「書獃子」。看來孫權這邊確實沒戲了,不足為慮。於是開始逐步抽兵,調往樊城。
  關羽一抽兵,陸遜就立即向孫權報告,陳述可以將其擒拿消滅的計劃要點,孫權也開始調兵遣將,而關羽則完全被蒙在鼓裡。關羽想不到,表面上溫柔謙和的「病秧子」和「書獃子」,其實是心狠手辣的「狠羔子」;表面上為自己樊城之戰拍手稱快的盟軍,其實是在背後磨刀霍霍的敵人。他當然更想不到,這個過去的盟友已經和現在的敵人勾結在一起,正準備聯合起來取他的項上認同。
  孫權和曹操的勾結,不但出乎關羽的意料,也為許多人所想不通。孫權和曹操不是敵人,和劉備不是盟友嗎?怎麼會和曹操化敵為友,和劉備反目成仇?其實,在多邊政治關係中,從來就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敵人可以變為朋友,朋友也可以變為敵人,全看利益所在和形勢如何。赤壁之戰時,曹操是最大的威脅,當然要和劉備聯盟。但現在,劉備在「接」得南郡,奪取益州,據有漢中之後,又佔領了房陵(今湖北省房縣)和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劉備的地盤已經越來越大,而且連成一片。如果關羽再拿下襄陽、樊城,對江東的威脅就大了。作為一個長江下游的地方割據政權,江東集團絕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劉備和關羽在自己的上游越做越大。這已經不是「吞劉」以「自大」的問題,而是「扼劉」以「自保」的問題了。
  但是,以孫權集團的力量,實在不足以遏制劉備。正如赤壁之戰時只有聯合劉備才能對抗曹操,這時也只有聯合曹操,才能解除劉備和關羽的威脅。碰巧的是,曹操這邊也有需要。關羽在樊城降于禁,斬龐德,初戰告捷,舉世矚目,天下震驚,《三國志?關羽傳》的說法是「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都以避其銳」。也就是說,曹操甚至不得不考慮遷都了。這事雖然被呂思勉先生的《秦漢史》認為靠不住,不過「傳聞不審之辭」,但曹操方面感到緊張,總是事實。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聯合孫權,南北夾擊,讓關羽首尾難顧,顧此失彼。這也正是曹操方面某些謀士的主張。據《三國志?蔣濟傳》,曹操與部下討論是否遷都時,司馬懿和蔣濟隊曹操說,劉備和孫權表面上親密,實際上疏遠。關羽得志,孫權必不情願。不妨派人勸說孫權偷襲關羽後方,許願把江南封給孫權,樊城之圍必解,就用不著遷什麼都了。
  曹操採納了這個建議,向孫權伸出了橄欖枝。孫權也立即回應,寫信給曹操,表示要用征討關羽來報效朝廷,《三國志?吳主傳》的說法是「乞以討羽自救」。據《三國志?董昭傳》,當時孫權向曹操保證,自己一定帶兵西上,偷襲關羽,但希望曹操方面對此保密,以防關羽有所準備。曹操向部下徵求意見,大家都說當然要保密,老謀深算的董昭卻主張泄密。董昭認為,保密對孫權有利,泄密對曹操有利。為什麼呢?因為關羽得到消息以後,可能會做出兩種反應。一種是立即回師久遠,則樊城之圍立解,還可以讓孫權和關羽打起來,我們坐收漁利。但是,關羽這個人一貫蠻橫霸道,多半不會立即撤軍。這時,城中守軍如果還不知道事情已經有救,對我們是不利的。因此,應該口頭上答應保密,實際上故意泄密。曹操完全贊成這個建議,下令徐晃將孫權的來信抄寫多份,用箭shè入樊城和關羽的軍營之中,把孫權即將偷襲江陵、公安的消息公布了出去。
  董昭的預料不錯。果然,樊城守軍聞訊,士氣倍增,守城的決心更大,而關羽則猶豫不決。關羽為什麼舉棋不定呢?為《資治通鑒》做注的胡三省的觀點是:關羽自恃江陵、公安金城湯池,並非孫權「旦夕可破」;而樊城被洪水包圍,已是到嘴的肥肉,豈能前功盡棄?實在於心不甘。
  關羽一猶豫,徐晃的機會就來了。徐晃是奉命前來救援樊城的,卻一直按兵不動,一方面是因為病例「不足解圍」,另一方面也是在等待機會。正好這時曹操又給徐晃派來了十二營軍隊,於是徐晃大舉進攻。據《三國志?關羽傳》裴松之注引《蜀記》,當時徐晃和關羽還在戰場上隔著老遠聊了一會兒天。而且「但說平生,不及軍事」,因為徐晃是關羽在曹操手下時的老朋友。但是,轉眼之間,徐晃便下馬宣令:「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關羽目瞪口呆,說大哥怎麼這樣講話?徐晃說,這是公事。也就是說,私情是私情,公事是公事,徐晃辦公絕不手軟。結果,關羽被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撤離樊城。
  樊城之圍解除了,然而曹操卻並不乘勝追擊。這倒不是曹操仁慈或者念舊,而是要坐山觀虎鬥。他相信,早就磨刀霍霍的孫權,是不會把手縮回去的。
  曹操的預料完全正確。關羽猶豫,孫權不猶豫。豈止不猶豫,而且動作迅速,策劃景象。據《三國志?呂蒙傳》,當時呂蒙奉命到達尋陽後,為了蒙蔽敵人,便將精兵藏在大船中,讓士兵穿上白衣服搖櫓,把軍人扮作商人,兵船扮作商船。一路上遇到關羽的崗哨,就悄悄幹掉,神不知鬼不覺地就到了南郡。南郡守將,是將軍士仁和太守糜芳。士仁守公安,糜芳守江陵。這兩個人,對關羽既心懷不滿又心存畏懼。因此,呂蒙的大軍一到,他們就先後投降。等到關羽醒過來,南郡已經姓劉了。這就是所謂的「白衣渡江」。
  關羽得到南郡失守的消息,匆匆忙忙就往回趕,但已無濟於事。因為南郡的人心已歸了呂蒙。現在看來,呂蒙這個人是很有政治頭腦的。他入據南郡以後,大做安撫工作,利用懷柔政策,很快就穩定的局勢。呂蒙做了些什麼工作呢?第一,約束部隊,嚴明軍紀,秋毫無犯;第二,存恤百姓,問寒問暖,送醫送葯;第三,封存關羽庫藏,以待孫權;第四,厚待關羽及其將士家屬,收買人心。據《三國志?呂蒙傳》,當時關羽一面往回趕,一面不斷派人和呂蒙聯繫。呂蒙每次都厚待使者,讓他們在城中各處走,向每家每戶致以問候,甚至還帶回家人的親筆書信,讓關羽的隨員都知道家人平安,生活很好。結果,關羽還沒趕回,他的部下「吏士無斗心」,沒有人會替關羽賣命了。
  與此同時,陸遜那邊也是一路凱歌。劉備的守將,跑的跑(如宜都太守樊友),敗的敗(如房陵太守鄧輔),降的降(如蜀將陳鳳)。據《三國志?陸遜傳》,陸遜「前後斬獲照拿,凡數萬計」。《三國志?吳主傳》則說陸遜拿下宜都以後,還佔領了秭歸、枝江、夷道、,屯兵夷陵,把守峽口,防備蜀軍結果。而且,據《三國志?呂蒙傳》,沒過多久,孫權也到了南郡,坐鎮指揮,張開羅網,單等關羽前來送死。
  何況關羽此刻已是腹背受敵。關羽離開樊城時,曹仁的部下都主張乘勝追擊,將關羽一舉擒殺,只有趙儼反對,主張把關羽留下來,作為孫權的禍害(存之以為權害)。趙儼的職務是議郎,任務則是「參(曹)仁軍事」,其實是曹操派到曹仁軍中體現自己意圖的人。實際上,趙儼的想法和曹操完全一致,那就是把消滅關羽的活留給孫權干,讓孫權和劉備節下深仇大恨。那麼,曹操他得逞了嗎?等待關羽的,將是什麼樣的命運呢?
  請看下集:敗走麥城。

無憂書城 > 歷史小說 > 易中天品三國 > 第三部 三國鼎立 第三十三集 白衣渡江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大秦帝國 第六部 帝國烽煙 2史記十二本紀 3史記七十列傳 4少年天子作者:凌力 5日升昌作者:偶木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