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書城
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
無憂書城 > 歷史小說 > 清明上河圖密碼 > 清明上河圖密碼6在線閱讀全集

清明上河圖密碼6在線閱讀全集

所屬書籍: 清明上河圖密碼

“你起來??”道君皇帝仔細瞅了一陣,“你是張??張擇端?”

“正是微臣。”

“哦,好,好。”

那軍卒傲聲說:“我家大人要你在一幅畫上題字。”

“哦?什麼畫?”

張擇端忙從背袋裡取出畫軸,展開一截。

道君皇帝一眼看到,目光頓時定住,隨即顫個不住:“東水門內,香染街口?房中太暗,去外面!”

張擇端忙跟著走出屋去,與那軍卒一起將畫全幅展開。

道君皇帝由左至右,緩移腳步,盯著畫中街景人物,細細瀏覽,嘴裡不住發出嘖嘖之聲。行到中央,他目光忽而頓住:“虹橋?梅船?這是我叫你畫的那幅?”

“是。”

“汴河,汴京,梅花天衍局??”道君皇帝眼中閃出淚花,嘴唇也不住抖動,良久,才抹掉淚水,“捲起來,去屋裡。”

張擇端忙捲起畫,又跟著走回屋中,見窗邊有張粗木桌,擺著筆墨,便過去將卷首展開一截,鋪到桌上。道君皇帝提筆蘸墨,手卻抖個不住,連呼了幾口氣,才凝住神,慢慢落筆,雖仍是那自創的瘦金體,卻不再如蘭葉秀逸,一筆筆澀硬了許多,如同銀鉤沉沙、玉劍埋塵,寫下五個字:

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收起那畫,又含淚跪地,拜別道君皇帝,隨著那軍卒回到了燕京。

赫魯看到道君皇帝題字,大喜,將那幅畫收藏起來,給了張擇端一紙通關文書,又賞賜了一匹馬、百兩銀,放他回鄉。

張擇端家鄉在山東琅琊東武,他離鄉多年,家中早已沒了親人。除去家鄉,唯有汴京居住最久,那裡或許還有些故人。他便趕往汴京,沿途所見,儘是荒村廢城,行一整日,見不到幾個人。途中撞見了一夥盜匪,將他的馬和銀子全都搶走,只留了些乾糧給他。

他一路步行,跋涉半個多月,終於來到汴京東郊。沿著林間土路,來到汴河邊時,他頓時驚住。

哪裡還有汴河?河道中擠滿淤泥,只剩淺淺一些水流。河邊生滿黃草枯藤,將那些柳樹掩盡。兩岸那些店肆盡都不見,只剩一些焦黑殘垣斷牆,隱沒於荒草間。那座虹橋也只剩兩邊殘破斷樁,唯有十千腳店河邊那根木樁還立在那裡,頂上那隻候風銅鳳在夕陽里徐徐轉動,發出吱扭吱扭聲。

張擇端怔在那裡,淚水不由得湧出,口裡不住喃喃念道:“沒了,沒了,盡都沒了??”

他不知自己還能去哪裡,茫茫然穿過荒草,坐到虹橋那斷樁上,呆望著對岸那隻銅鳳,心中一片昏蒙。

再看這滿目蕭瑟荒敗,不由得長嘆一聲,幸而畫了那幅《清明上河圖》,那赫魯看來十分喜愛,應會好生珍藏。這虹橋兩岸景緻沒了,還有那幅畫,若是有幸能留存下去,過百年千年,世人或許仍能看到。那時之人,看到這畫,只見滿紙繁盛安樂,不知這裡曾經過這等劫難,更不知這劫難始自何處??

他心頭翻湧,不由得悲聲吟出一闋《清明上河詞》:

路斷魂亦斷,水收淚難收。

衰翁獨向衰草,白髮哭神州。

落葉歸心何處?故國凋殘難認。夕陽落城頭。

秋風吹不盡,江山萬里愁。

皇城燈,汴河柳,虹橋舟。

八廂盛景,七十二店醉歌樓。

十里御街錦繡,百萬人家煙火。只道無時休。

一霎風光盡,冷月照荒丘。

附錄1 《清明上河圖》流傳簡史

《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生卒年月不詳。

1186年,金人張著在圖後留下第一條題跋:“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遊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云:《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宜寶之。”張擇端生平及《清明上河圖》流存始末,至今僅見於此71字。

張著生平亦不詳,曾於金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詩名,召見應制,稱旨,特恩授監御府書畫。”

元滅金,《清明上河圖》藏入宮中秘書監。

1260年,裝裱官匠以贗本偷換真本出宮,售予某貴官,又被保管人盜賣給杭州人陳彥廉,陳隨即轉賣給江西人楊准。

1352年,楊准在圖後留下題跋,記述得圖經過,並感嘆:“當事時,城外內之金帛珍玩,根括殆盡,而是圖獨淪落至今,逾二百年而未甚弊壞,豈有數耶!自時厥後,其地遂終不睹漢宮,而困於戰爭且日甚,雖欲求卷中所圖彷彿,有安可得矣。嗚呼!”

1365年,李祁題跋稱,圖為靜山周氏家收藏,並言:“觀是圖者,其將徙有嗟賞歆慕之意而已乎,抑將猶有憂勤惕厲之意乎!”

元亡入明,《清明上河圖》輾轉於官宦人家。

1461年,吳寬題稱,圖在大理寺卿朱文征家。

1491年、1515年,明代著名文臣李東陽先後兩次題寫長跋,詳記此圖在明代中期流傳始末:弘治以後,朱文征將它出讓給華蓋殿大學土徐溥。徐臨終時,贈給李東陽。李東陽感慨:“且見夫逸失之易而嗣守之難,雖一物而時代之興革,家業之聚散,關焉,不亦可慨也哉!噫,不亦可鑒也哉!”

1524年,兵部尚書陸完收藏此圖,並作題記。陸完亡後,其子售予崑山顧鼎臣家。不久,此圖為奸相嚴嵩所得。其間流布各種傳聞,嚴嵩父子為得此圖,強奪陷害忠良。嚴嵩勢敗,家產籍沒,《清明上河圖》再度藏入宮廷。

1578年,圖為太監馮保私藏並題跋。

入清後,《清明上河圖》復又轉入民間,先後為陸費墀、畢沅等人收藏。

1799年,畢沅死後,家產被籍沒,圖被收入宮中,錄於《石渠寶笈三編》。

1911年,末代皇帝溥儀將《清明上河圖》等大量珍貴書畫帶出宮,存於天津租界張園內。

1921年,溥儀將《清明上河圖》等文物轉運至長春偽滿皇宮。

1945年,溥儀逃亡,宮中失火,《清明上河圖》散落民間。

1948年,長春解放,解放軍幹部張克威收集偽滿皇宮流散珍貴字畫十餘卷,其中便有《清明上河圖》。

1949年,《清明上河圖》調入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存。

附錄2 《清明上河圖密碼》參考史料

古代典籍:

1.《周易》

2.《論語》

3.《詩經》

4.《道德經》

5.《孟子》

6.《莊子》

7.《孫子兵法》

8.《道藏》

9.《金剛經》

10.《壇經》

11.《宋史》(元)脫脫、阿魯圖等

12.《三朝北盟會編》(宋)徐夢莘

13.《續資治通鑒長編》(宋)李燾

14.《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宋)楊仲良

15.《宋史紀事本末》(明)陳邦瞻

16.《宋會要輯稿》(清)徐松

17.《東都事略》(宋)王稱

18.《續資治通鑒》(清)畢沅

19.《皇宋十朝綱要》(宋)李埴

20.《宋朝事實》(宋)李攸

21.《武經總要》(宋)曾公亮、丁度等

22.《全宋詞》唐圭璋編

23.《宋詩鈔》(清)呂留良、吳之振、吳自牧編

24.《宋文鑒》(宋)呂祖謙

25.《周子全書》(宋)周敦頤

26.《二程遺書》(宋)程顥、程頤

27.《伊川易傳》(宋)程頤

28.《正蒙》《橫渠易說》(宋)張載

29.《近思錄》(宋)朱熹、呂祖謙

30.《東坡全集》(宋)蘇軾

31.《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溫公易說》《涑水記聞》《潛虛》(宋)司馬光

32.《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文集》(宋)王安石

33.《易童子問》(宋)歐陽修

34.《營造法式》(宋)李誡

35.《夢溪筆談》(宋)沈括

36.《棋經》(宋)張擬

37.《棋訣》(宋)劉仲甫

38.《李清照集》(宋)李清照

39.《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宋)蘇頌

40.《宣和畫譜》(宋)

41.《東京夢華錄》(宋)孟元老

42.《都城記勝》(宋)耐得翁

43.《夢粱錄》(宋)吳自牧

44.《大宋宣和遺事》(宋)佚名

45.《開封府狀》(宋)佚名

46.《洗冤錄》(宋)宋慈

47.《折獄龜鑒》(宋)鄭克

48.《棠陰比事》(宋)桂萬榮

49.《鐵圍山叢談》(宋)蔡絛

50.《武林舊事》(宋)周密

51.《宣和北苑貢茶錄》(宋)熊蕃

52.《靖康傳信錄》《建炎時政記》(宋)李綱

53.《容齋隨筆》(宋)洪邁

54.《北狩見聞錄》(宋)曹勛

55.《北苑別錄》(宋)趙汝礪

56.《翠微先生北征錄》(宋)華岳

57.《瓮中人語》(宋)韋承

58.《靖康稗史箋證》(宋)確庵、耐庵

59.《靖康紀聞》(宋)丁特起

60.《宋俘記》(金)可恭

61.《青溪寇軌》(宋)方勺

62.《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宋)許亢宗

63.《麈史》(宋)王得臣

64.《艮岳記》(宋)張淏

65.《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宋)徐兢

66.《名公書判清明集》(明)張四維

67.《汴京遺迹志》(明)李濂

68.《宋稗類鈔》(清)潘永因

69.《文獻通考》(元)馬端臨

70.《宋論》(清)王夫之

71.《廿二史札記》(清)趙翼

當代研究:

1.《中國通史》(第五冊 、第六冊)范文瀾、蔡美彪

2.《中國通史》(第七卷 )白壽彝

3.《國史新論》錢穆

4.《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錢穆

5.《呂著中國通史》呂思勉

6.《中國大歷史》黃仁宇

7.《中國文化通史》(第五卷 、第六卷)吳懷祺

8.《中國哲學史》馮友蘭

9.《中國思想史》葛兆光

10.《中國思想史》韋政通

11.《中國社會通史》(宋元卷)任崇岳

12.《中國科學技術史》李約瑟

13.《中國財政史》周伯棣

14.《中國經濟通史》(宋遼金卷)葛金芳

15.《中國人口通史》路遇、滕澤之

16.《中國風俗通史》(宋代卷)徐吉軍、方建新、方健、呂鳳棠

 

無憂書城 > 歷史小說 > 清明上河圖密碼 > 清明上河圖密碼6在線閱讀全集

發表評論

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

1大生意人3 : 做局作者:趙之羽 2雍正皇帝作者:二月河 3如意小郎君作者:榮小榮 4大秦帝國 第二部 國命縱橫 5卷四:火鳳凰作者:熊召政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