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书城
返回 无忧书城目录
无忧书城 > 言情小说 > 永安调 >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一章

所属书籍: 永安调

我点头道:“这两件事,我也要谢你。”

她摇头,道:“郡主不必说谢,我说这些话只有一个意思,”她手攥着扶手,顿了下才接着道,“元月早已清楚王爷对郡主的心意,日后若有幸与郡主共侍王爷,情愿以姐姐为尊。”我身子一僵,紧抿起唇看她,他日后的妻,今夜坐在我房里说这些话,让我如何自处?

我添了杯热茶,看着水流缓缓注满:“御赐的婚事,是喜事是恩宠,又何尝不是悬着的一把断头剑。县主若为他着想,就忘了此事,欢欢喜喜嫁过去,做个受人敬畏的永平王妃。”

她凝眸看我,道:“郡主不信我?”

我摇头,起身端杯,走到她身侧,道:“你是他的王妃,日后他还会有侧室、姬妾,但绝不会有我,”我将茶递给她,接着道,“我若嫁李家人,只能是临淄郡王,否则就是杀身之祸。”

话到此处已无需再继续,她自大明宫到太初宫,在皇姑祖母身侧已有五年,所见所听的怕比我还要多,又怎会不明白这其中的意思?

她接过杯,自顾自出神,没再继续说什么,过了半晌才起身告辞。

我静坐在书桌后,盯着摊放在桌上的棋谱,挂在脸上的笑意早散去,只空洞地看着那一页页古今残局,兀自发着呆。过了半晌,宜喜忽然送入个巴掌大的金漆锦盒,却说不晓得送此物的宫婢是哪个宫内的。

我打发她出去,盯着锦盒,迟迟不敢打开。

过了会儿,宜喜端着香炉入内熏帐,见我仍对着那锦盒发呆,不禁道:“郡主若不喜欢,奴婢拿去丢了。”我轻摇头,定了心神,伸手打开盒盖。

锦缎上放着个犀角梳篦,色如寒冰,触手湿润光滑,竟是琉璃所制。

我拿起对着灯烛细看了片刻,渐明白过来。宫内大多琉璃饰物均出自太原,而看此物色泽和手感,绝不寻常,怕是仅有太原王氏才能拿得出来了。

想到此处,我才放下那梳篦,说不清是失落还是庆幸,只随手自奁盒中挑了根鎏金玉簪,吩咐宜喜送了回去。

次日正逢皇上精神好,将随行的郡王公主,五姓七族的小辈都聚在了一处。

皇上未到,众人已先聚在殿中,我入殿时,李成器正和两个弟弟说话,他和李隆基同时停了话看我,我立刻避开了视线。此时,正有个内侍入内,说皇上已在自凉亭处,让我们即刻去伴御驾,言罢,又行礼匆匆跑走了。

我正出殿时,李隆基已大步走来,与我并肩走下石阶,低声笑道:“你发髻上的梳篦,看着倒精巧。”我扫了他一眼,道:“王爷可猜到什么了?”他轻叹了声,道:“本是没猜到,但见那王家女发上的玉簪,却明白了。”

我抿嘴笑道:“这王寰颇有些心思,日后必会对你有所助益。”他轻摸了下嘴角,笑道:“我宁愿做个闲散的王爷,唯有举案齐眉一人足矣。”我轻翻了下眼,低声道:“可惜你注定要做个姬妾成群的王爷了。”

我和他有一搭没一搭拌嘴,李成器始终就在身后不远处。他目光始终淡淡的,与李成义偶尔说几句话,却大多时候沉默着,我努力不去留意他,却发现越是如此越一颗心系在他那处,李隆基再说什么,都难以入耳了。

待近了自凉亭,连热风都变得凉爽了些。

因今夏来的格外早,叔父武三思早早就命人仿太初宫修葺此亭,亭临着石淙河,可乘数十人,河中有十二架水车不停将水‘车’到亭顶,自亭周挂下了轻薄的水帘,消暑降温最是管用。

我们十几人入内时,婉儿正陪着皇上说话,不时以扇掩口,似是正说到兴起时。她见我们来,忙低语了一句,皇姑祖母抬了头,扫了眼众人,笑道:“刚才和婉儿说起各家笔法,朕倒有了些兴致,不如看看你们这些后生小辈的笔法如何,夺魁者今日重赏。”

婉儿笑着附和道:“奴婢幼年时就听人赞颂五姓宗室的笔法,难得此番皇上封禅,将这些小辈都聚齐了,也算是奴婢的眼福了。”

那些五姓七族的晚辈听这话,都有些跃跃欲试,均是躬身应了是。

婉儿当即令人在亭中摆了六个案几,笔墨砚台尽数备好后,才躬身对皇上道:“皇上,眼下只能摆六个案几,不如让五姓的贵人们是客,不如让他们先起笔?”皇姑祖母颔首,道:“就依你说的。”

婉儿笑着请了五姓宗室子女上前,众人提笔时,她才见元月默立在一侧,可六个案几侧都已立了人,只能笑着道:“县主是要嫁入宫的,不如与诸位郡王郡主一起,可好?”元月忙赔笑道:“一切听上官姑娘安排。”

婉儿笑着颔首,在六人之间细看着,不时颔首,眼带赞誉。

李隆基亦是探头看了几眼,轻摇头,低声对我道:“这五姓七族总以世家自居,尤其陇西和赵郡的李氏,私下里连我李家皇族都瞧不上,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我笑看他,轻声道:“你若不服,稍后献上举世不出的墨宝,也算是为李姓皇族争了颜面。”

他扬起唇角,半笑着看我:“当年我大哥与欧阳通相交,就是凭着那手字,当时欧阳通曾说过‘笔法天惊’四字,这亭中的诸人绝不会有人能胜过他,”他顿了下,又有些好奇道,“这么说起来,我还从未见过你的笔法,你常临谁的帖?”

我被他这一问,才记起那本被自己抄了数十遍《释私论》。

此时那六人已放了笔,婉儿亲自上前收了来,细细看了赞不绝口,对皇上道:“果真是世家子弟,笔法各有千秋,皇上是现在看,还是等着您的孙儿们写好了再看?”皇上接过宜都递上的茶,道:“若有先后总有偏差,还是一起看吧。”

婉儿颔首,握着那叠纸,看我们几个道:“各位王爷和郡主,请。”

李隆基对我眨了眨眼,低声道:“写好些,莫要给本王丢了颜面。”说完,径自走到一个桌边,抬下巴示意身侧内侍研磨。

我亦是走到案边,盯着眼前的纸,脑中不停想着往日所见过的字帖,眼角余光却扫到李成器已拿起笔,正是犹豫不定时,婉儿已走到我身侧,轻看了我一眼,亦是眼带告诫。

我对她无奈一笑,我又何尝不知此中厉害,我与他笔法如今已有八九成相似,别说是皇上,即便是落在一般人眼中都会多想几分……可数年的落笔习惯又怎能一时片刻改掉?

我紧咬着唇,边努力回忆《兰亭记》拓本中的笔迹,边不住自嘲。这四年来,除却他亲笔所抄的《释私论》和他自国子监拿来的《兰亭记》拓本,自己竟再没寻过别的拓本字帖,如今事到眼前了,才知他的痕迹早已如影随形。

我迟迟不敢下笔,身侧李隆基似是察觉到异样,侧头轻唤了我一声。我下意识看他,只见他轻蹙眉看我,似是想说什么,却被婉儿打断。婉儿走到我两个之间,笑看皇上道:“皇上,你看这两个,到此时来要眉来眼去,真是羡煞旁人了。”

皇姑祖母但笑不语,眼带深意。

我见李成器手臂顿了顿,心中猛跳,忙低了头,咬牙落了笔。《兰亭记》和《释私论》不停在脑中闪现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笔法,硬是被我拧成了一体。待放了笔,已是一身热汗,凉亭仍是爽气袭人,可却压不住心头的焦灼。

李隆基早一步停了笔,扫了眼我的字,惊异看了我一眼。

婉儿匆匆收了众人的字帖,细看了我的一眼,没有任何反应,却在拿起元月面前的字时愣了下,毫不掩饰眼中的惊叹,将那张纸放在了一叠的最下处。她将一切收整好,走到皇姑祖母身前,行礼递上了那叠字。

皇上靠在榻上,身侧两个宫婢不停摇扇散热,随着锦绣扇面的轻摇,我的心也一下下猛跳着,皇姑祖母却始终不发一言,时而颔首,时而缓笑,待所有都翻尽后亦是仔细看了一眼元月的那张,半晌才抬头,对元月颔首一笑。

我看着心中蹊跷,正琢磨时,皇上已挑出四张,道:“朕看中了这几个人的字,婉儿你来评说试试,可猜猜均是出自谁手。”

婉儿接过纸细看,片刻后莞尔一笑,道:“这几手字都不难猜,皇上这是有意借奴婢之口夸赞一二了,”她抽起一张,道,“王羲之兰亭序,自东晋来多少人以此拓本习字,每个读书人怕都能写出此字,可真正能在御前以此字比试的,唯有范阳卢氏了。卢公子,恭喜你。”

一侧个瘦高少年忙上前谢恩。

婉儿抽起第二张,抿嘴笑了半晌,道:“皇上的嫡亲孙儿,奴婢就不借机奉承了。据听闻当初在曲江芙蓉园中,曾有人送了四个字给王爷,”她躬身对李成器行礼,道,“笔法天惊。”

李成器微微一笑,道:“多谢上官姑娘。”

婉儿摇头笑笑,对皇上道:“皇上,接下来这两人,您是想先听奴婢夸哪个?”皇上笑看她,道:“你问此话,可有什么讲究?”婉儿笑道:“两个都是孙媳,是自笔法来挑,还是自长幼身份来分先后,自然要有个说法。”

“你倒是滴水不露,”皇姑祖母摇头一笑,道:“先说说元氏。”

婉儿颔首,笑吟吟看元月,过了会儿才叹了口气,道:“县主之字,奴婢也不敢随意点评。我朝多少学子仰慕魏晋笔法,以北魏墓志为拓本,却仍习不到其中精髓,”她将那纸叠好,竟收在自己怀中,对元月拜了拜,道,“北魏元氏墓志虽好,县主当场写下的却更为秀雅,奴婢将此墨宝收下了,谢郡主赏赐。”

元月呆了一呆,脸颊微红地笑着,被婉儿弄得一时窘迫,竟不晓得如何应对了。

皇姑祖母看了眼婉儿,笑叹道:“婉儿说得不错,太宗皇帝亦是极爱北魏墓志,尤推崇元氏,没想到历代传下来,此笔法依旧有嫡传人,”她颔首,道,“风华旖旎,圆润秀雅,的确可称墨宝。”

我听到此处才渐记起,北魏元氏以笔法见长,难怪方才婉儿和皇姑祖母见了那字,都有些惊叹。此时,元月正抿唇笑着看李成器,李成器回视她,亦是微微含笑,我看得心头有些微凉,移开了视线。

婉儿笑道:“皇上为永平郡王赐的这婚事,倒真是恰到好处了。”皇姑祖母笑看李隆基,道:“元氏此番确是出乎朕的意料。只可惜隆基落了永安半步,婉儿,说说最后一张吧。”

无忧书城 > 言情小说 > 永安调 > 第三十一章
回目录:《永安调》

发表评论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千娇百媚作者:伊人睽睽 2千屿千寻作者:明前雨后 3篮神饲养指南(篮神的诞生)作者:胡说 4当灭绝爱上杨逍作者:匪我思存 5爱你是最好的时光作者:匪我思存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